2000年,是巴爾幹半島局勢變化最重要一年,這一年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當選後,卻被西方認爲大選存在問題,需要重新選舉。要知道,本來第一次大選時,美國就已經進行了策劃,卻依然沒有成功阻止米洛舍維奇當選。這說明米洛舍維奇在塞爾維亞人中的威望很高。
但科什圖尼察並沒有阻止米洛舍維奇被逮捕,親西方的塞爾維亞總理金吉奇派警察逮捕米洛舍維奇,然後送到海牙國際法庭。作爲南聯盟總統的科什圖尼察,權力應該在金吉奇之上,爲何未能阻止米洛舍維奇被逮捕的行動呢?
矛盾政客
科什圖尼察雖然是西方選定的反對派代表人物,但此人並非是一個信賴西方的人。有人說西方選了一個“另類”的政客。但在南聯盟那些衆多的反對派及反對組織中,能找到像科什圖尼察這樣有能力的人很少,因爲當時這些反對派就是“一盤散沙”,各自爲戰,沒有一個統一的目標,也沒有一個帶頭人。這讓美國很發愁,如果推選不出一個代表人物,反對派形成不了合力,就很難推翻米洛舍維奇,此時科什圖尼察便成了合適的人選。
爲什麽這樣說呢?
首先,如果科什圖尼察逮捕米洛舍維奇,那他將遭到國內大量支持米洛舍維奇民衆的反對。所以科什圖尼察也很難做出這個決定。
其次,如果逮捕米洛舍維奇,那麽西方會要求把米洛舍維奇送到海牙法庭,科什圖尼察如果拒絕,就會得罪西方,但他也阻止不了西方的行動。而此時科什圖尼察就成了衆多塞爾維亞人痛恨的對象。
實踐證明,後來金吉奇突然派警察逮捕米洛舍維奇,最後金吉奇也被人暗殺。所以科什圖尼察有矛盾心理,可以理解他不能阻止逮捕米洛舍維奇的行爲。
松散體制
科什圖尼察繼任總統後,此時南聯盟在西方的壓力下,只是一個松散的聯盟。西方不願看到一個強有力的南聯盟存在,此時南聯盟雖然只有塞爾維亞和黑山,卻繼承了南聯盟的主體。
從科什圖尼察當總統時的南聯盟體制來看,他的權力不像米洛舍維奇那樣大。當時塞爾維亞和黑山都是各自的共和國,兩國有一定的自主權。而米洛舍維奇又生活在貝爾格萊德郊區,屬于塞爾維亞管轄。
無法阻止
米洛舍維奇是西方的“眼中釘”,因此他下台後,西方一直想以“戰爭罪”“種族屠殺罪”清除米洛舍維奇。
而科什圖尼察又是西方選出的代表人物,雖然他聲稱逮捕米洛舍維奇到海牙審訊是侵犯南聯盟的主權,但科什圖尼察無法阻止。這是西方“倒米”的一個主要步驟。
因此,在米洛舍維奇被逮捕送到海牙國際法庭這件事上,既能看到南聯盟各派之爭,也能看出人性一面,特別是讓人看到金吉奇賣國求榮沒得到好下場的結果。也能看到大國明顯插手。
最後再說一句:評價一個政治人物,還應該看到民意,是否得到廣大民衆的支持。米洛舍維奇的葬禮說明一切!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