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互聯網內容的春天也會到來嗎?
說實話,我覺得還是有一定挑戰的。理由有3個:
據QuestMobile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11月,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規模已達11.35億,用戶增長觸頂。移動互聯網的增速已經放緩,流量紅利消失。
針對互聯網內容的監管,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同時也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監管體系。因此,需要思考如何在合法合規的空間中實現內容的生産。
在上述大背景下,互聯網內容的發展機會主要表現在以下7個方面:
5G短期內不會給內容帶來巨變
1G傳播的是聲音,2G傳播的是文字,3G傳播的是圖片,4G傳播的是視頻。此前,移動互聯網的每一次進步都會帶來一次內容形態的跨越。從4G到5G,人們也寄希望于同樣的突破。
但現在的問題是,聲音、文字、圖片、視頻等形態的內容在門戶時代甚至傳統媒體時代已經出現,只是移動互聯網對其進行了“加持”。所以,5G能否創造新的內容形態,還是個未知的問題。
可能有人會說VR會創造新的內容形態。但事實證明,實現虛擬現實技術的全面應用有一定困難,特別是穿戴設備的成熟度和軟硬件總是相輔相成的。
雖然從2019年中旬5G開始商用後,內容格局並未因此發生巨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5G會給很多其它的應用提速。比如無人駕駛、遠程醫療等,會讓人工智能再上新台階,側面給互聯網內容生産的“源”和“流”助力。
內容
自媒體及短視頻的大量出現,産生了很多有趣、好玩的內容。因爲輕松愉快,這類內容很容易受到閱讀者歡迎,瞬間産生10萬+。但同樣,它們也容易被遺忘。大家可能一笑而過,什麽也記不住。
與“有趣”的內容相對的是“有用”的內容。盡管理解起來比較費勁,但它能給閱讀者帶來實際的幫助。
人總是懶惰的,但也要分情況。吃不上飯的時候,肯定希望別人告訴你哪裏能找到面包,而不是過來講笑話。
所以,在經濟起飛、機會遍地的時候,人們會鍾情于娛樂,而當經濟不景氣,甚至身邊危險重重的時候,人們更願意得到有關生存的信息。這也是在今天的大環境下,有用的內容可能會崛起的原因。
但這裏說的“有用”,是要能提供貨真價實的價值。具體說有三個層面:
提供技能,讓用戶學完了就能掙錢、謀生;
提供知識,加深用戶對某一個領域的了解,並能轉化成生産力;
提供“道”,讓人了解事物運行的本質規律,更從容應對複雜局面。
實現“大社交”微乎其微,垂直社交或可嘗試
2018年,我們看到若幹社交産品失敗。這再次說明了一個道理:對于社交産品而言,“馬泰效應”顯現:要麽是10,要麽是0,沒有1—9。
社交産品和純資訊類産品不一樣,它是以關系鏈條爲基礎打造的,不是一個人就能玩轉的。如果你想再造個“微信”,那就必須要把你和身邊所有使用微信的人都挪過來,重新編織一張網絡。
所以,實現“大社交”是不太可能的。但在某一個領域裏或者針對某一個特定社交功能,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攢個局是有可能的。比如釘釘,它所滿足的是企業裏同事之間的交流,它也爲這種社交開發了很多特定功能。目前,在釘釘上的注冊企業已經超過1000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