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頭條的收入超九成來自廣告,用戶數據的下滑自然影響到廣告收入,與利潤直接挂鈎。顯然,補貼投入降低不能操之過急,趣頭條只能把發力點放在新盈利點米讀的開拓上。然而,去年7月份,米讀被全國“掃黃打非”執法部門下令整改,三個月的下架整改期,給米讀的用戶增長帶來了致命打擊。
去年9月份,據36氪報道稱,趣頭條經曆了一場中層人事大震蕩。包括內容、産品、算法、數據等部門超五位業務負責人先後離職。三季報電話會議上,趣頭條坦言直到2020年依然看不到非常清晰的盈利路徑。
Q4財報顯示,趣頭條單季營收16.68億元,其中廣告和營銷收入15.88億元;其他營收爲6990萬元,2018年同期爲7910萬元。財報稱,其他收入的同比下降主要源于廣告代理服務收入的減少。
雖然來自于直播、遊戲和米讀會員服務的收入增長被這種減少部分抵銷,但依然難掩趣頭條新盈利點增長的緩慢進程。
02
賽道流量天花板逼近 MAU和DAU環比增長明顯疲軟
如今流量增長危機正在逼近,已容不得趣頭條商業化進程再放慢腳步了。
用戶數據顯示,趣頭條Q4月均活躍用戶(MAU)達1.379億人,較去年同期的9380萬人增長46.9%,上一季度爲1.339億人。日均活躍用戶(DAU)達4570萬人,較去年同期的3090萬人增長47.8%,上一季度爲4210萬人。日均活躍用戶平均日花費時間爲59.4分鍾,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爲63分鍾,上一季度爲61.3分鍾。
可以看出,MAU和DAU環比增長出現明顯疲軟,用戶花費在平台的時間也呈漸趨縮短之勢。
面臨流量增長困境的公司不止趣頭條一家,這一賽道的頭部公司今日頭條也似乎陷入其中。QuestMobile數據顯示,自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今日頭條的DAU幾乎沒有增長,始終在1.2億左右徘徊,而去年8月底,今日頭條的DAU甚至出現負增長趨勢。
這就意味著可能整條賽道都在面臨著流量天花板的逼近。
趣頭條過去一年銷售成本爲54.89億元,比2018財年的32.50億元增長了68.9%。財報稱主要是由于2019年擴大了用戶群,用戶獲取和用戶參與費用增加。去年第四季度,趣頭條開始執行長期可持續增長戰略,對成本和費用進行約束。
用譚思亮的話來講,這是運營模式的創新,通過補貼的方式搶奪用戶,用金錢換時間。
去年5月份,新華社官微發文,點名趣頭條等多款APP號稱“看新聞就能賺錢”,沒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新聞”也多爲獵奇、八卦等垃圾信息。因此,靠著“網賺”效應在下沉市場大獲全勝的趣頭條,正因爲這些“low資訊”“補貼套路”標簽,反而阻礙著其進一步發展。
之前被同樣貼上“low”標簽的還有快手,但快手已經找到了一條發力教育內容的變身之路。
再看趣頭條,2019財年主營業務成本16.406億元,較去年5.036億元大幅增加225.8%,這些錢主要花在內容、帶寬及IT基礎設施上。未來,其還將持續加大對研發和內容的投入。
不遺余力推動內容建設的背後,除了急著撕掉標簽,還由于趣頭條眼下單靠抛出的那幾毛錢幾分錢的誘惑,已經越來越難換取用戶的時間了。因爲用戶的注意力正在被更有趣的內容所吸引,趣頭條在下沉市場的“網賺”效應,正在被多方入局者削弱。
從自身賽道來看,“網賺”模式幾乎無技術壁壘。在趣頭條打響市場之後,淘新聞、愛上頭條、東方頭條等平台紛紛亮起“網賺”招牌緊隨其後。如果用戶本身就是沖著賺零花的目的而進行閱讀,那麽在內容上的差距,不太會影響用戶的使用。也就是說只要能賺到錢,在哪個平台看新聞都無所謂。
下沉市場以快手爲首的短視頻類産品,才是趣頭條用戶時間爭奪戰中的最大威脅。今年年初,快手的日活用戶已經突破3億,而僅不到5000萬日活的趣頭條顯然不在一個量級上。盡管趣頭條已經在2019年開始發力視頻業務,Q4宣布日均PV 3.2億,但日活和日均PV完全是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