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位于巴爾幹半島,屬半臨海國,是歐洲相對來說一個比較貧困的國家,它與黑山、塞爾維亞、馬其頓相鄰,西邊與意大利隔海相望,土地面積僅有2.9萬平方公裏,人口也不足300萬。
在蘇聯未解體之前,阿爾巴尼亞的經濟這要比周圍的幾個鄰國好一點,只不過在後來這個國家卻越來越窮,現在雖然不能說它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畢竟從2019年的世界GDP排行榜來看,阿爾巴尼亞還不算很差勁,在全世界排行第一百二十的位置,比蒙古國還要好。但是在歐洲它要敢說自己第二窮,估計真沒人敢說是第一。
那阿爾巴尼亞爲何會混的這麽慘呢?其實我們用一個字來解釋的話,那就是“作”。
爲啥說它“作”呢?我們接下來看看就明白了。
在二戰之後,阿爾巴尼亞將自己定性爲一個社會主義性質國家,自然而然就和蘇聯,中國,越南等國家走的比較近。作爲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員,很多社會國家對于阿爾巴尼亞的給予過很大的幫助,阿爾巴尼亞的態度也非常的好,和這些社會主義國家關系都打的特別火熱。
不過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阿爾巴尼亞與蘇聯關系越來越差了,究其原因還是因爲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是個鐵杆斯大林迷,赫魯曉夫上台後對于斯大林的批判,讓他無法接受,于是在1968年選擇了脫離華約,自此與蘇聯不相往來。
不過逐漸的,在我國的資助下,阿爾巴尼亞變得越來越敗家,他們不僅將援助的錢直接給花了,甚至還將中國省下來贈送的物資隨意的浪費。我國也曾批判過阿爾巴尼亞的鋪張與無所顧忌,但他們卻認爲沒了、壞了,可以再問中國要。
而從這種態度上看,阿爾巴尼亞其實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這也一定上爲他們爲何會如此落後,提供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理由。
到了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此時正是國際風雲巨變之際,在尼克松訪華事件發生之後,阿爾巴尼亞居然聲稱“中國背叛了阿爾巴尼亞”,並且在國際上對中國大放厥詞。
阿爾巴尼亞的態度讓我國感到十分失望,沒想到辛辛苦苦拿這麽東西去養出來這樣一個白眼狼,隨後也就終止了所有對于阿爾巴尼亞的幫助。
而在阿爾巴尼亞心中,中國給他們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于是在中國撤出了支援力量之後又遭到了他們的一番“國際譴責”。
當時的阿爾巴尼亞政府爲了振興國家,必要要發展工業起來,于是開始拼命的給一些公司貸款,讓它們發展工業。但是阿爾巴尼亞政府卻忽略了一個本質——就是阿爾巴尼亞本身工業基礎就差,以前全來源于救助,他們根本不可能說完成一些獨立的一整套工業生産流程。
很多人注冊一些企業,雖然都在瘋狂貸款,但根本就無法盈利,更有甚者貸款純粹只是爲了套取國家的補貼資金。總的來說就是,財政支出越來越大,但工業體系卻依舊沒有建立,造成入不敷出的情況出現。
而後來由于政府財政赤字越來越高,于是政府開始幫助銀行從百姓手中吸收儲備,然後貸款給這些小企業。長久以往,也就出現了資金漏洞。而政府又沒有能力將這個漏洞給補起來,于是就這樣惡性循環問題越來越多。之後總統便號召百姓們,通過更高的利息來吸取百姓存錢,于是一度出現了“排隊存錢”“拖人存錢”的現象,很多老百姓將一生所攢的血汗錢都存進了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