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成英文,一個教旅遊的大學老師,喜歡探訪陝西那些不爲人所知的旅遊資源。今天帶大家看一處非常冷僻的帝王陵墓。
在很多自媒體平台,我的文章推薦量不怎麽好,主要原因是我選擇的是旅遊領域,但是系統認爲我的文章是曆史領域。我也很奇怪,我作爲一個陝西人,肯定要寫一些人文旅遊資源。在我看來, 探訪李淵的陵墓是一個旅遊的題目,然而系統非認爲是曆史題目。因此在一些平台,推薦量和閱讀量都不怎麽樣。我也不知道該怎麽解決這個問題,歡迎自媒體達人給予指導。
本人認爲,這是不可能的。能在亂世當中作爲開國皇帝取得天下,絕對不是普通人。之所以李淵的光芒被李世民掩蓋,主要還是李世民是二世當中能力比較突出的一個。
縱觀中國曆史,開國皇帝絕對都是人中龍鳳,但是接下來的二世,卻沒有幾個表現突出的。漢高祖劉邦知人善任,而緊接著漢惠帝劉盈卻是婦人之仁;朱元璋一代人傑,太子早逝,緊接著皇太孫即位,不久丟掉江山。只有李世民算是二世當中的一個人才。
三、李淵獻陵的“寒酸”和李世民昭陵的雄偉形成鮮明的對比
我們今天說到唐代帝王陵,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依山爲陵”,這種制度的開創者,是李世民。
李世民要給自己留下一個千古美名,讓後世的人們能夠記住他。他選擇了在西安北山山系中海拔最高的九嵕山,作爲自己的陵寢。1300年之後,我們確實驚歎于唐代依山爲陵的雄偉,而這種制度的開創者是李世民。
然而,18陵中,其實是有4個並非依山爲陵的,而是仿照了漢代的平原地區封土堆。其中就有李淵的獻陵。
李淵的獻陵,如果單看封土堆,也不算小。比漢代大部分帝陵遜色一些,但也有一定規模。只是如果和和李世民的昭陵、李治武則天的乾陵相比,實在是屬于寒酸的了。
筆者曾經在割麥子的季節去探訪過李淵的獻陵,遠處那個土堆子就是。
總體上來說,李世民在爲老爹修墓的問題上,還是有點小算盤。我覺得,可能是出于對李淵沒有早早立他爲太子的忿恨。如果早點確立他的太子地位,也不至于铤而走險,背負殺兄弑弟的惡名了。
而李淵自然看透了這一切,所以對此也毫不在意。躺在地上只需要三尺,足夠了。
四、李淵獻陵的石刻還是有可看之處
獻陵有大型華表、石犀,特別是石虎、石犀,體態雄建、沉毅、昂揚,除其中一石犀、石虎已移入陝西省博物館石刻室外,其它均保留在墓前。是走陵的必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