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是中國乃至世界
現存最大的祭壇建築群
也是世界文化遺産、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想必不少小夥伴兒應該都去玩過吧~
但是,你們知道嗎?
天壇裏面還藏著不少很神奇的秘密哦~
1
天壇爲何蓋的有點歪?
那麽,作爲古代皇帝祭天的神聖場所,天壇這麽重要的建築,爲什麽偏偏選在了南邊,又不建在中軸線上呢?
其實,這其中的根源不在于永樂皇帝和天壇的設計者們,而在于天上的太陽。因爲按照《易經》的說法,東南方向是皇宮的巳位,是至陽之位,是太陽光線最充足的方位,當然也就是建造祭天之地的最佳場所了。所以天壇就被古人選在了北京城南中軸線靠東一點的位置。
2
祈年殿爲何一圈都是門?
所以,朱厚熜爲了證明自己的皇位是天意如此,便號召群臣翻閱古籍尋找證據,沒想到還真被他搬出了不少“禮數”。比如,天壇在永樂皇帝建造之初叫天地壇,于是他便在北京城的北邊、東邊和西邊分別蓋了地壇、日壇和月壇,以分擔天壇祭祀的壓力。
同時他還按照“天圓地方”的說法,把天壇的主要建築都建成了圓形,矩形的大祀殿被改建成了圓形的大享殿。在設計大享殿的時候,他參考了中國古代傳說中最早的祭祀建築“明堂”(一個一圈兒開窗、四面通風的獨特建築),最後將大享殿建造成了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一圈兒開門、四面通風的三重圓頂建築(PS:祈年殿于1889年毀于雷火,數年後依原樣重建)。
3
祈年殿爲何是三檐攢尖式?
知道了這些,再來回答上面那個問題就比較容易了。要知道,皇帝來天壇祭祀是來“敬天禮神”的,雖說能夠讓孔夫子跟他平起平坐(故宮太和殿和孔廟大成殿都是重檐庑殿式,等級一樣高),但是“天子”在面對天上神靈時,還是要以天爲敬的,這體現在建築上就是:建築等級要比皇帝更高一籌。所以祈年殿用的是三重屋檐,比太和殿還多一重。
但是,雖說上天是最尊貴的,但是誰知道皇帝心裏到底是怎麽想的呢?就連祁同偉都想勝天半子,難道皇帝就不想嗎?而祈年殿用三檐圓形攢尖式,就巧妙地規避了建築等級問題。既表達了對上天的敬意,體現了天人合一,又因爲攢尖式沒有等級,所以在人間的建築等級還是太和殿最高,皆大歡喜。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啊!
4
圜丘爲何是禿頂?
原來,在嘉靖皇帝之前,祭天和祭地這些祭祀活動,都是要在祈年殿裏舉行的。在嘉靖皇帝建造了地壇、日壇、月壇和圜丘壇之後,祈年殿便成了祈谷的地方,祭祀的神仙是皇天上帝,必須是屋下祭。
而圜丘壇卻成了祭天的場所,是大報天的地方,必須在壇上祭。但是,嘉靖皇帝爲了更加貼近諸天神祇,便沒有建造屋頂。而他之後的所有的明朝皇帝,甚至連清朝的各個皇帝也沿襲了這個規矩,把祭天的儀式安排在了圜丘壇上。
5
皇帝祭天時爲何住在西廂房?
天壇裏的齋宮是曆位皇帝來天壇祭天時的住所。永樂皇帝建造天壇之時,天壇還算在城外,所以爲了保護好皇帝,便在齋宮的外面特意修了一條禦河。因此齋宮有個外號叫“小紫禁城”。
齋宮在天壇西路,也就是天壇的西部,估計大家也都在上圖看到了,這座相當氣派的建築在天壇的方位格局簡直不能再慘了,位置偏僻不說,還是個坐東朝西的西廂房,作爲九五之尊的皇帝怎麽能住這種地方呢?
去過天壇的小夥伴兒,看到這個問題,多半會一臉懵逼。什麽?天壇裏竟然還有鍾樓?在哪?我去的時候怎麽沒有看到?難道我去的是假天壇?!
其實,這座鍾樓就在上面所說的“小紫禁城”齋宮的東北角。由于它的位置比較偏僻,在天壇公園的最西側,再加上它不包括在天壇聯票所含的景點之內,需要另外單獨購票,所以絕大多數小夥伴兒在逛天壇的時候都會將它忽略。
大家都知道,鼓樓和鍾樓是一對如影隨形的親兄弟,往往都會同時出現,比如北京的鍾樓和鼓樓,再比如西安的鍾樓和鼓樓。那麽,爲什麽天壇裏只有鍾樓,而沒有鼓樓呢?難道是因爲它曾經存在過,然後被外力摧毀了?!
七星石在天壇七十二長廊東南的場地中,是按照北鬥七星的方位排列的七塊巨石。但是,在上圖大家可以明顯地看到,在七星石的東北隅還有一塊小石,所以七星石實際上是由八塊石頭組成的。那麽,七星石爲什麽是八塊石頭呢?
關于這個,有一種說法是:七星石原是明朝嘉靖年間設置的七塊鎮石,寓意泰山七峰。滿清入主中原之後,爲了表明滿族也是華夏民族的一員,乾隆皇帝诏令于東北方向增設一小石,寓意華夏一家、江山一統。
相比之下,小編更認可第二種說法。七星石之所以按照北鬥七星的方位排列,是因爲我國古人不把北鬥七星當作勺子,而是把它當作玉皇大帝巡遊四方所坐的“地車”(《史記·天觀書》:鬥爲地車,運于中央,臨制四方)。天壇作爲祭天之地,玉皇大帝的地車當然也在祭祀之列,七星石擺成北鬥七星狀就解釋得通了。
丹陛橋也稱海墁大道,是天壇內壇的主軸線,是連接祈年殿和皇穹宇的南北大道。任何走上這座橋的遊客,想必都會被中央那條稍微凸起的石板道所吸引。但是你們知道嗎?這條路並非皇帝祭天時所走之路,而是只有宦官才能走的路,這究竟是爲什麽呢?
這裏面大有學問。其實丹陛橋的路面並不是水平的,而是南端高約1米,北端高約3米,由南向北逐漸升高,象征著皇帝的步步高升,所以丹陛橋其實是一條“升天之路”。
9
天壇祭祀的是什麽神?
除此之外,圜丘壇和祈谷壇供奉和祭祀的神祇也不一樣。
圜丘壇內供奉神祇之地在皇穹宇,內供奉儒教至高神皇天上帝(昊天上帝)和皇帝的列祖列宗。另外東配殿供奉大明之神(太陽)、北鬥七星之神、木火土金水之神、二十八宿之神、周天星辰之神,西配殿供奉夜明之神(月亮)、雲師之神、雨師之神、雷師之神、風伯之神。
天壇的特殊性體現在一個“天”字上,所以天壇中的建築在細節上處處爲這個至高無上的“天”服務。
其中最突出的莫過于圜丘,它無論在尺度上還是在構件的數量上,都集中並反複使用了“九”這個數字,以象征“天”和強調與“天”的聯系。那麽,爲什麽是“九”而不是其他數字呢?因爲我國古人認爲“九”爲數之極,是最尊貴的象征。
天壇的圍牆俗稱天地牆,北邊爲圓形,象征地象,南邊爲方形,象征天象,體現了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樸素天文觀。
祈年殿的殿正中有 4 根通天柱,象征著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中層有 12 根金柱,象征著一年的12 個月。外層有 12 根檐柱,象征著一天的 12 個時辰。中、外層相加共 24 根柱,象征著一年的 24 個節氣。三層相加共 28 根柱,象征著周天二十八星宿。
圜丘四面石欄上雕刻花紋的石板數,第一層每面欄板 45 塊,四面共 180 塊,由 20 個 9 組成。第二層每面欄板 27 塊,四面共 108 塊,由 12 個 9 組成。第 3 層每面欄板 18 塊,四面共 72 塊,由 8 個 9 組成。三層台面的欄板總數爲 360 塊,正合曆法中“一周天”的 360 度 ,也就是一年中的 360 天。
12
天壇內適合散步的五條小路
天壇內有很多非常適合散步的小路,這裏小編只給大家推薦其中五條。
銀杏路:在皇乾殿和北天門之間,兩排總共23棵,不管是夏天還是秋天都非常漂亮。
丁香路:在月季園與古柏林之間,是北京城最大的一片丁香林,占地6300平方米,種有丁香240從,樹齡近50年,在北京城非常少見。丁香路就在這片丁香林中間。
內壇環路:沿著祈谷壇的圍牆,有一圈小路,這就是內壇環路了,沿途紅牆綠瓦、青松古柏。逛完祈谷壇之後,避開人潮,來這裏走一走,也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