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 12 月 10 日,小米 K30 和 K30 5G 發布。3 個多月後,K30 Pro 在 3 月 24 日線上發布。
K30 和 K30 Pro 還是不是一個系列?這個問題可能連盧偉冰也不知道怎麽回答,相差數個月發布,兩者設計也完全不同,「K30 Pro」更多只是一種叫法上的延續。
但還是有很多東西從去年的 K20 系列上延續了下來,我猜測許多人第一次點亮屏幕的時候會有很多疑問出現,比如爲什麽爲什麽沒有用 2020 年最流行的挖孔屏幕,也沒有曲面屏,整個屏幕依舊是「真全面屏」的設計,而前置攝像頭也還是升降式。
對于 Redmi K30 Pro,我最想說的有三點:
- 真全面屏在 2020 年是否還有必要
- 只有 60Hz 能用嗎
- 所謂的變焦版是什麽
這可能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因爲今年關于屏幕宣傳的方向已經從之前的屏幕形態轉到了屏幕素質。屏幕形態雖然有設計和工藝等諸多方面的影響,但最終還是能用一個模棱兩可的哲學說法來解答——無論選擇哪一種設計都有其受衆所在。
其實問題的本質不在于真全面屏,而是我們要爲真全面屏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其實在前年的小米 MIX3 時我就很喜歡真全面屏,因爲哪怕孔挖的再小,挖孔屏永遠也不是一塊真正意義上完整無缺的屏幕。如果不用付出代價,那真全面屏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對于真全面屏的需求不是已經被滿足,當然也不是就此消失,而是在當前的階段下的一種妥協。
所以 218g 不是一個讓人意外的數字,這個數字和 2018 年的 MIX3 倒是差不多,換言之,如果你在前年玩過 MIX3,那麽對于 K30 Pro 的重量也會有一個更爲准確的認知,以及判斷自己究竟能不能接受。
這一切都是因爲 5G 更加耗電,所以今年的手機紛紛選擇增大電池,但同時 5G 的普及速度卻不盡如人意,其實從今年來看,這批手機在 4G 模式下都會有一個比較可觀的續航時間。
結果就是,2020 年還沒過了 3 月份,市面上就已經出現了堪稱「變態」級別素質的屏幕,QHD+ 1440p 級別分辨率,120Hz 的刷新率以及最高 1200nits 的局部峰值亮度,定義了 2020 年旗艦手機屏幕素質的天花板。
K30 Pro 當然離這樣的天花板還有端距離,但從部分硬素質上說 K30 Pro 屏幕素質還不錯,采用了 E3 材質,全局 800nits,峰值 1200nits 的亮度,6.67 英寸大小,2400×1080 20:9 的屏幕也還夠用。盡管最近出門不多,但天氣確實相當好,即便是下午三點多陽光也相當明媚,隨著出門增多,陽光每天增強,室外的可讀性又逐漸變得重要起來。
在室外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這一批手機 E3 材質屏幕的高激發亮度的重要性。不僅在陽光下保持了極高的可讀性,同時也不會強拉對比度讓畫面內容失真。而且一塊完整無缺的屏幕真是怎麽看怎喜歡。
承認某些特性缺失並不代表對這塊屏乃至手機判下死刑,單型號銷量最大的 iPhone 11,不僅是 60Hz,還是 LCD 材質。而 iPhone 11 的 60Hz 看起來就比其它的 60Hz 手機更流暢,可見即便是在 60Hz 之下,也是有辦法從動畫等角度來提升整體觀感的。
不過 60Hz 肯定是 K30 Pro 一個吃虧的點無可否認,而且容易在宣傳上造成被動,Redmi 之後要怎麽見招拆招應對輿論是我很感興趣的。
什麽是變焦版
K30 Pro 采用了四攝設計,並且分爲標准版和變焦版。兩者最大的區別是,標准版其中一個攝像頭采用了 500 萬微距鏡頭,而變焦版則是采用了 800 萬三倍長焦光變。
從實際樣張上來看,這顆 6400 萬像素 IMX686 的表現還是可以的,只不過在觀感上和之前也沒有拉開多大的差距。想要 IMX686 表現的更好還需要更長時間調教,有時候白平衡還是會比較飄。
由于缺少 50mm 焦段的鏡頭,人像模式采用了主攝的焦距拍攝,使用起來略有困難。而這顆 3 倍長焦頭的表現也符合預期。最大的作用還是改變整體構圖發一發社交網絡。
比較遺憾的是 K30 Pro 的夜景模式不支持超廣角端,僅支持主攝和長焦,城市夜景拍攝其實超廣角比長焦更好用一些,而且用夜景模式多幀合成之後長焦端畫質下降太過明顯。另外目前的固件也沒有在默認模式下增加多幀合成,因爲沒有「請拿穩手機,正在優化畫質」類似的提示。
實際樣張:
▲ 人像模式. 拍攝環境:傍晚
▲ 主攝. 拍攝環境:午後室外
▲ 3 倍長焦. 拍攝環境:午後室外
▲ 3 倍長焦. 拍攝環境:午後室外
▲ 超廣角. 拍攝環境:夜間
這四攝攝像頭組成了一個眼熟「奧利奧」設計,讓 K30 Pro 有了一個和家族不太一樣的美背。我手上這台配色叫星環紫,和 K30 5G 那個紫色倒是如出一轍。K30 Pro 另外三種配色是天際藍、月慕白和太空灰,但只有灰色和紫色采用了 AG 磨砂工藝。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K30 Pro 保留了 3.5mm 耳機接口。
性價比旗艦的刀法要精准
對于 K30 Pro 其實我還有很多疑問。
比如最後我也沒搞明白爲什麽在標准版還有一個「變焦版」,而且兩者的區別就只在于微距和長焦,區別之小也是相當罕見。不過相對來說,微距還是用的更少一點,長焦的用途還是更廣泛一些。我能理解變焦版本身,但是不太理解爲什麽不全部都用變焦版?
在和官方工作人員的溝通中,其實「選擇」這個詞一直在被提起,升降攝像頭和真全面屏在 2020 年是一種不同的選擇,微距和長焦在 K30 Pro 上也是一種選擇。但有些東西也沒得選擇,比如 60Hz。能看到選擇一面,也能看到妥協的一面,只因爲它是一部「性價比旗艦」。
做加法時,我們只要看新技術賣點夠不夠猛就能叫好期待,賣點是因,價格是果。而做減法時,這一刀砍下去究竟值不值在價格出來前誰也不知道,價格是因,而刀法是果。
這一刀究竟砍的精不精准,其實正在寫下這篇文章的我也不知道。比如將 X 軸線性馬達砍成 Z 軸,比如沒有雙揚聲器,沒有 IP68 防水,究竟能換來多少的價格下探,這我也不太清楚。
但我知道渴望性價比的用戶卻有很多,像 Redmi 這樣做性價比的品牌也不止一個,但 Redmi 無疑是經驗最爲豐富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