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歐洲風雲人物,脫不開英國那個滿頭金發,不修邊幅的首相鮑裏斯。
這個鮑裏斯啊,在提出全體免疫策略時,就在全世界引發了廣泛爭議。爭議焦點無非正反兩方。
正方說:這是用全英國人生命,做社會達爾文主義試驗場,徹底貫徹優勝劣汰法則,勝利了英國將是全球面對新冠病毒,百毒不侵的存在,將更有利的恢複經濟。
反方說:這是英國用草菅人命手腕,維持經濟穩定,爲了經濟利益,什麽都不顧,即不顧世界人民健康,也不顧英國子民安全,徹頭徹尾的胡亂施爲。
就在正反兩方爭論不休時,不修邊幅的首相鮑裏斯,面對洶湧的民意,態度大轉。
(爲了你們能聽話,連兵法都用上了)
而這一手,曆史上的英國用了無數次,玩了幾百年。
大英帝國在外交上有個國策,叫做”離岸平衡“政策,通俗的所,就是攪屎棍政策。同理而論,英國這次不過是將對外的大政策改爲對內的小政策而已。
如此操作,進而引發的傑出成果,綿延數百年,遍布五洲四洋
在這裏我們先欣賞欣賞英國的光輝曆史吧。
大英帝國最盛時候,面積三千多萬平方公裏,那麽僅僅數千萬人口的英國,如何管理這群人咧?
辦法也很簡單,攪屎棍政策,簡而言之就是,施行分而治之策略,管理殖民地,任用當地人精英做中下層控制執行者,英帝國則任命總督,實行金字塔結構統治。
構築起管理層級後,爲了分化反對派力量,英國人可以引導,通過種族、宗教、地域不同特點,制造殖民地矛盾,在各方矛盾中,自己則以勢力平衡者姿態出現,左右權衡左右逢源最後再從中漁利。
如此行之有效的手腕下來,英帝國對于殖民地的統治就穩固了。
原因嗎也很簡單,無數殖民地因爲英帝國分而自治、制造矛盾的措施,從未形成鐵板一塊反抗殖民統治的可能。
那麽爲何曾經的英帝國,現在成了英格蘭?
就不得不說,失去了實力的“離岸平衡攪屎棍”策略玩脫了,玩不下去了。
玩不下去根源,就在于德國、美國崛起。
一戰前的世界,英國依然是老大,雖威風不在可地位還算穩固,背後追趕者有兩個。
韬光養晦的美國,強勢崛起的德國。
在傳統利益中心歐洲,英國小九九是利用德法矛盾引德法互鬥,同步削弱德國法國。
因此才有一戰前的三國協約出現。
(拼命的英國人)
如此戰鬥持續數年,法國固然犧牲無數,英國也不好過啊!
曾經無往不利的攪屎棍策略,最後搭上英國半條命。
經曆過一戰之後,英國攪屎棍策略依然不改,面對法國對德國的徹底清算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給了德國一線生機。
爲何如此,還不是爲了”離岸平衡攪屎棍“政策。
所謂一家獨大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是春嗎。
正因爲這,才有了後續的綏靖政策和二戰的爆發。
綏靖的目的是讓法國和德國互相消耗,讓禍水東引,讓蘇德開戰,反正別打我就成。
可事不隨人願,一戰吃虧太大的法國,一看德國強大,開戰立馬秒慫,不陪英國玩,你要咋地咋地,我投降,就此毫發無損的渡過二戰,徒留英國苦苦支撐。
(巴以問題)
除了這,英國在亞洲遺留問題,還有我國印度邊界問題,斯裏蘭卡內戰問題,緬甸羅興亞人問題,新加坡馬來西亞分和矛盾問題,這一切都有英國影子在內。英國在亞洲,真沒做過一點好事。
二:美洲攪屎棍傑作。
英國在美洲同樣用過不少不光彩手段,而起貫穿數百年。
最早殖民北美時,英國殖民者一手火槍,一手聖經。將平衡戰術玩的666,面對土著印第安部落,采取分化打擊政策,一路走來印第安人血流成河。
後續美國獨立戰爭時,英國也沒消停,要不是法國幫忙,美國能不能獨立都是問題,隨後美國加拿大戰爭,也是英國在身後鼓噪, 美國內戰的南北戰爭,也有英國在幕後煽風點火。正面支援南方獨立,背後慫恿南北戰爭爆發。
(馬島戰爭)
三:非洲攪屎棍傑作
一戰前的布爾戰爭,尼日利亞獨立後的民族戰爭,還有烏幹達戰亂,都有大英帝國的身影在背後,非洲的問題,那就太多太多了,幾乎每個國家的民族矛盾,都有英國紙殖民統治時候,制造民族的政策影響在內。
說完這麽多,我們只需要記得一件事就行。
曾經的大英帝國,就是一個致力于四處煽風點火,到處留情的國度。所到之處一屁股屎,准沒好事。
今日英格蘭也一樣,爲何他們要脫歐,還不是因爲在歐盟中,法德占主流。他們被邊緣化,做慣主角的英國,受不得氣,也不願擔責,不如跳出歐盟不和歐洲夥伴玩了。在國際政治上,英國致力于”離岸平衡“這是政治大方向,在小方向上,英格蘭對英倫三島也用如此政策,才有今日英國的不斷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