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團結是不存在的,寫在紙上的不過是童話罷了,我們對于在困境中唯一能提供幫助的人期望很高,那就是中國。”,這是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發自肺腑的感慨。在接受來自東方中國的援助之後意大利羅馬與米蘭上空回蕩著民衆自發播放的《義勇軍進行曲》,同時還有人高喊著“Grazie Cina!(意大利語:感謝中國)”。
世界人民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領悟到爲什麽說“世界離不開中國”,近幾個月來發生的事情就像是一堂生動的實踐課,讓國內外每一個人重新認知中國。
長征五號乙遙一運載火箭整流罩
“載人爲建站,建站爲應用。”,這是1992年正式上馬載人航天工程之初就定下的戰略目標,爲了實現這一目標載人航天工程先後安排了14次發射,總計將6艘神舟無人飛船、5艘神舟載人飛船、1艘天舟貨運飛船,以及天宮一號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14人次航天員被送上太空,連續攻克了載人航天、多人多天、出艙行走、空間交會對接、燃料在軌補加、快速交會對接等核心技術。
天和號核心艙
天宮空間站由天和號核心艙、問天號實驗艙、夢天號實驗艙、神舟載人飛船、天舟貨運飛船、巡天號光學艙組成,最大在軌質量接近100噸,這一規模肯定不能用一個“小”字形容,雖然在軌質量不如400余噸的國際空間站,但是天宮卻要比後者領先一大截。
近百噸體量的天宮空間站憑借兩部大型桁架式砷化镓柔性太陽能電池翼,可以獲取遠超國際空間站的電力供應。通過優化艙內結構設計,天宮空間站實驗機櫃數量竟然和國際空間站大體相當,充足的電力與實驗空間就是天宮的兩大核心優勢。
LHT-100型霍爾電推發動機
天宮空間站雖然被定義爲“國家級太空實驗室”,但它卻是一個世界級太空平台。回顧國際空間站的緣起緣滅不難發現,美國正是通過國際空間站建設與運營任務拉攏了一大批科技領軍強國與之共同行動,甚至連他們的老對手俄羅斯爲了賺些糊口錢也不得不與之合作。
天宮空間站作爲空間戰略資産自然要充分發揮“戰略作用”,前年5月,載人航天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聯合舉辦了“天宮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儀式”,旨在遴選高價值實驗項目,最終通過多輪評比總計有來自17個國家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美國項目落選。
天和號核心艙節點艙與小柱段
例如,巴基斯坦航天員就有望成爲第一批進入天宮空間站的發展中國家航天員,該國空間與上層大氣研究委員會負責人阿梅爾·納迪姆去年12月曾率團訪華參加中巴載人航天合作聯委會第一次會議,期間訪華團一行還來到航天科技集團第五空間技術研究院參觀總裝集成測試中心。
航天員葉光富參加洞穴訓練(左三)
在中歐載人航天合作框架下,2016年6月24日至7月28日,我國第二批航天員葉光富曾在意大利撒丁島參加洞穴訓練,這是一項極具國際難度的航天員訓練科目,旨在培養航天員乘組團隊協作能力,爲天宮空間站在軌建造與常態化運營提供幫助。
同樣在中歐載人航天合作框架下,2017年8月我國又邀請歐空局航天員來華參加在煙台近海組織的海上逃生訓練,意大利第一位女航天員薩曼莎就是來華訓練的一員,對于這位已經掌握上千個漢字的外籍航天員來說學習中文已經成爲一項必修課。
意大利航天員薩曼莎談及中國航天時曾說道,我非常期盼有機會能參加中國的航天飛行,我來到國際空間站時所有的東西都建好了,我要做的就是跳上去,但是如果能參加中國未來的航天飛行,對于我來說,是太空合作的曆史見證者。
天宮拓展階段對接第二個核心艙
根據最新公開的天宮拓展任務規劃顯示,中意合作艙實際就是第二個核心艙,但功能卻不再僅僅局限于核心艙,進一步增加了高能宇宙射線探測模塊,它將以前所未有的感官搜尋宇宙暗物質,同時還能進行全天候伽馬射線測量。
意大利與我國航天的合作實際上早已展開多年,兩年多前兩家就簽署了《中意航天機構載人航天合作協定》。2018年2月2日,搭載意大利“利瑪窦”計劃下研制的高能粒子探測器的中國電磁監測衛星成功發射。
中意合作艙
隨著天宮空間站“中意合作艙”從計劃到實錘落地,它必將形成極強的示範效應,接踵而來的將是越來越多的合作需求。例如,俄羅斯也正在籌劃將舊國際空間站俄方艙段分離出來單獨運營,但是鑒于他們捉襟見肘的財政問題,這一規劃離不開我們的參與,這些俄方艙段完全可以與天宮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