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相聲演員如嶽雲鵬和郭麒麟都喜歡在台上調侃自己的學曆,有時候兩個人甚至互相砸挂,其他人如郭德綱有時候也時不時調侃一下沒上過大學之類。那麽,德雲社主力演員們的學曆到底是什麽樣的呢?
1、表格內容有很准確的細節,也有不准確的地方
郭德綱的學曆描述很准確,以前網絡上也有他上過高中夜校的文字,但他自己接受采訪時說自己是上到初二。按照他當年老師的說法,郭德綱主要是心思不在學習上,背個戲詞很快,背個政治題則吭哧癟肚的。
不准確的地方有三個,一個是于謙,他是北京戲曲學校相聲班畢業的,到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那是進修。
2、逗哏和捧哏學曆泾渭分明,說明了什麽?
從這個表格裏,我們能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德雲社知名相聲搭檔裏,捧哏的學曆普遍比逗哏高。稍微有點例外的是高峰栾雲平組合以及孟鶴堂周九良組合。而在相聲的火爆程度上,這兩對組合也恰恰比郭德綱于謙、嶽雲鵬孫越、張雲雷周九良、張鶴倫郎鶴焱、燒餅曹鶴陽等人差一些。
這種逗哏捧哏學曆高低搭配是偶然還是有意呢?
三、相聲演員普遍學曆低的隱憂
肯定會有人擡杠,說學曆不代表能力,不代表有沒有文化。這話過于極端,只適用于個案。在廣泛的範圍內,學曆高的人普遍比學曆低的人能力要強,文化程度要高,這是肯定的。
但是呢,現在不光是德雲社,甚至在整個相聲界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從業人員普遍學曆較低,文化程度不高。
郭德綱也說過,拼到最後拼的就是文化。雖然對于學曆低的相聲演員來說,文化水平可以後天補習,但其困難程度不低,學習效果也難以保障。
筆者認爲,相聲演員普遍學曆不高文化水平低的現象,存在一個根本的隱憂就是,相聲創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缺乏,作品的品味和格調上不去,離語言藝術越來越遠。
也許有人會擡杠,說相聲本來就是下裏巴人的東西。實則不然,相聲在曆史上從一開始就是語言藝術,很多經典段子都是來自于旗人的文字娛樂遊戲,也就是清門相聲。相聲最早的段子如《文章會》《黃鶴樓》《八大改行》等都是有文化的清門相聲藝人所創。
就算是現代相聲創作,公認的大師梁左也是北京大學文學系畢業的。
所以,正因爲相聲從業者的文化水平不高,我們現在越來越難以聽到經典的有檔次的相聲作品。這個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相聲行業需要高學曆,高水平的新鮮血液加入。
現在一些觀衆對于相聲格調的理解也過于偏激,總以爲除了三俗相聲就是高雅相聲,高雅反而是錯的。實則不然,以馬志明的作品《糾紛》和《夜來麻將聲》爲例,這兩部作品並不算高雅,更不是三俗,而是很有生活很有格調的相聲,那就更不用說高英培的《釣魚》和楊振華的《下棋》了。
像侯耀文的《侯大明白》,姜昆的《著急》,郭德綱的《西征夢》,同樣屬于不高雅不三俗有格調的相聲。
因此,相聲演員沒文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作品連格調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