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曾經說過,所有徒弟開始膨脹,都是從看不起高峰開始的,嶽雲鵬也不例外。
聽到這句話,不少德雲社的粉絲第一時間估計會一臉懵,高峰是誰?聽了這麽長時間相聲,德雲社的角兒也認識了不少了,怎麽不記得有這號人啊?
再稍微一回憶,奧,想起來了,就是郭德綱段子裏說過的,高峰,德雲社總尿鞋嘛。這麽個尿尿都費勁的人,能有什麽能耐?
老派的紮實基本功
除了說相聲的基本功,高峰的說相聲本身的功力也是了得。
但是和年輕演員不一樣,高峰的相聲全是傳統的大段,全是老派的東西。這些東西,年輕的觀衆喜歡的不多。
比如說,高老板喜歡說的大段,都是像《打白狼》、《賣棺材》、《娶寡婦》這種老段子,一般的觀衆都沒聽過。這些故事都是上個世紀前的,和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離得太遠。
如果不是聽相聲多年的老觀衆,或者欣賞水平足夠高的行內人,一般聽不明白高峰的相聲。而高峰本身,也不愛迎合觀衆的胃口去創作。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對傳統相聲的研究上。
所以,能聽明白高峰相聲的,都是相聲圈裏的老人。只有他們,才能聽出來高峰相聲的深厚底蘊。
老郭就曾說過,在德雲社後台,我也就聽聽高老板的相聲。其他的孩子們說的,我平時不怎麽聽。
少侯爺侯震也說過,德雲社後台的相聲,我就聽聽郭德綱和高峰的。可能是小時候聽我爺爺(侯寶林)的相聲聽多了,笑點太高。聽其他人說的相聲,欣賞不來,不太好笑。
這兩位,都是德雲社裏老派相聲的行家。他們的看法也說明了一點,在傳統相聲上,能和老郭在一個檔次的,只有高峰一人。而且很大可能,單論傳統相聲,老郭的造詣,還比高老板略低。
徒弟一膨脹,第一個罵高峰
說到高老板在德雲社的地位,不用說後台,台前觀衆也能看出來。因爲只要是有高老板到場的商演,位置一定是倒二,也就是壓軸,就排在老郭和謙兒大爺前面。
而在相聲裏,越大的角兒越要往後放。倒二這個位置,就是德雲社裏,僅次于班主的地位。十幾年來,這個位置一直是高老板和栾雲平的。
一個是總教習,一個是能給老郭拿杯子的德雲社大總管。這算是德雲社裏老郭謙兒哥之外最大的組合,算是小王炸。當然少侯爺侯震不算,這也是尊佛,不過最近不怎麽穿大褂了,主持報幕居多,先不算他。
就因爲這個,德雲社的很多徒弟都是不服氣的。越是覺得自己能耐大的,越是不服。就像文章開頭老郭的意思,這些個徒弟,誰要是膨脹了,第一個看不起高峰。
有一回小嶽嶽(嶽雲鵬)演完一場回家,和老婆說演出的事兒。他就覺得心裏有氣,突然就冒出來一句,憑什麽演出時候高峰排在我後邊啊?(咱們頭裏說了,相聲演出裏,越後面的角兒越大。)
結果說完這句話,他老婆直接就是一耳光,然後給師傅打了電話。爲了這事兒,老郭連夜給嶽雲鵬叫過去,關起門來談了好幾個小時。
那時候小嶽嶽正當紅,也是沒壓住自我膨脹的勁頭。要是沒這麽個明事理的老婆,說不定小嶽嶽會栽個大跟頭。
不過這也說明,高峰在德雲社的地位,不可撼動,“德雲一哥”也不行。
倒二不是地位,而是能耐
但其實,老郭把高老板放在倒二,也不只是看他的地位,更看他的功夫。
因爲只有內行知道,倒二這個位置,最考驗相聲演員的功夫。演出進行到這時候,觀衆的情緒比較特殊。
作爲相聲演員,在台上說相聲,就是要給觀衆帶來歡樂。倒二出場的時候,觀衆已經看完過了前面很多的相聲,可能會有些乏味和不耐煩。所以你的包袱要響,要逗觀衆樂,還得和別人不一樣。
這就是一個功夫,一般演員來不了。
但是讓觀衆樂,也得有個度,你這邊不能冷了場,但也不能讓觀衆笑過了頭。你得知道,後頭還有老郭的節目呢。你這個壓軸的節目,不能搶了大軸的風頭。後面還有個更爆的節目,你不能喧賓奪主。
現在是德雲社專場還好說,要是放在從前,壓軸才是最考驗技術的話。亮的活兒不漂亮,砸自己的招牌,要是把能耐全用出來,壓了大軸,就容易得罪人。
所以壓軸這個活兒,最考驗演員的能耐。不能把包袱全炸出來,還要能收得住。這個中間的度,很考驗演員的功夫。
當時曹雲金和何雲偉他們在小園子當倒二的時候,每次都玩了命的使活兒,感覺自己就是撺底的大軸。他們自己的招牌打響了,真正放後面的師兄弟就受了罪了。
前面這些人給活兒都使完了,觀衆也笑夠了,誰還注意你最後出場的腕兒啊,那節目效果,就不會太好。
所以,想做好壓軸的倒二,不但水平要高,台風要正,而要有藝德,不搶別人風頭。
而高老板和大總管的倒二,穩穩當當做了十幾年。
基本功打臉年輕演員
老郭曾經說過,太平歌詞這裏,張雲雷會的最多,算是太平歌詞老藝術家。
但是說到相聲這個大行當,老郭佩服的還是高峰。
雖然現在高老板還不到40歲,但是前幾年在《相聲有新人》裏,老郭就說過,高老師是直眉瞪眼奔著老藝術家方向去。咱實話實話,中國相聲界50歲以下的相聲演員,按基本功藝術水平前三名的,高峰占兩名額。
這就是在肯定,高老板的相聲水平,這個基本功能力無人能及。
那次《相聲有新人》,高峰不是選手,是作爲選手挑戰的大魔王出場的。在節目現場,高老板也沒出什麽絕活,就來了一段最簡單的“磨蔓”。
這個“磨蔓”是傳統的相聲小段,相聲裏的基本功,是用姓氏墊活的作品。一般說這個小段是入正活兒之前說的,算是相聲演員給自己的暖場。
但是現在的年輕相聲演員,會這個的已經不多了。在《相聲有新人》這個節目裏,還有很多半路出家的相聲演員被這個難倒。就算能來兩下的,看老郭的眼神,其實也不太滿意。
當時,很多人都覺得老郭的這個評價標准太高了,很難爲人。大家都不知道這手活兒該怎麽耍。
直到高老板來了一段教科書式的“磨蔓”,這個差距才體現出來。高老板代表的才是傳統相聲的技法,現在年輕演員的所謂“技巧”,在高老板面前真的不夠看。
高老板和郭班主,傳統相聲的一體兩面
其實在早期,老郭也是練傳統相聲的,他的傳統相聲的段子,比高老板也差不太多。但是後來成爲了德雲班主,有這麽多張嘴要養活。老郭也不得不屈服于市場規則,多說一些觀衆們喜歡的玩意兒。
不掙錢,這一幫相聲演員都沒地吃飯去。除了傳統相聲,老郭要顧及的東西太多。
活著活著,老郭就被生活逼成了藝人,怎麽紅怎麽演,迎合觀衆的審美最重要。
但是高老板不同,他對相聲的癡迷勁頭不比老郭差,也不用特別操心生計問題。這些個事兒老郭都能替他張羅。
所以,高老板全心全力地研究傳統相聲的功夫,從每個字的語氣和發聲來打磨。把每一個包袱想明白,把每一個老段子練會。至少在他活著的時候,不說怎樣進步,總不能讓這些傳下來的手藝,遺失在曆史長河裏。
老郭是一個藝人,高老板是個匠人。一個管生計,一個管傳承。這兩個人搭配在一起,相聲才更有希望傳承下去。
有人說,高老板活成了老郭的理想狀態,他們兩個在相聲傳承上是一條心。就爲了這個,老郭也會拼命護住高老板周全。
老郭可以專心去做一個掙錢的藝人,帶著德雲社一大家人過好日子。
把相聲文化的傳承交給高老板去做,他放心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