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衛視在全國衛視台中一直屬于二線地位,不過有一些欄目在全國來看屬于一線的水平,比如《每日文娛播報》就是。
筆者北漂時就經常看《每日文娛播報》,後來離開北京就幾乎看不到了,還好有網絡可以看一看點播。
而在2010年8月以後,北京衛視和德雲社以及郭德綱之間又成了“仇人”,矛盾大到北京衛視台長去世,郭德綱還要貼喜字疑似“慶祝”的地步。
所以,很多人都會以爲北京衛視就是由于“李鶴彪打人”事件和郭德綱矛盾激化的。但事實上呢?
起碼從2010年二三月間北京衛視《每日文娛播報》發布的幾段短片中,你能感受到兩者之間的矛盾可能早就有了。
比如,《少年郭德綱》裏講述了郭德綱從小不愛學習只愛唱戲的曆史,上學上到初二就退學了,你可以理解成爲不務正業。
《漂在天津》,雖然是在描述郭德綱一段混沌的生活,但其中也算爆料了關于郭德綱前妻的一些內容,這在當年並不是很公開。
而更有意思的是則是《師徒恩怨》。
如果從客觀角度看,這五分鍾的《師徒恩怨》似乎就是在講述一段郭德綱成長史上的一個小波折,中間有楊志剛的說法,有郭德綱當年的相聲隊隊長龐連琦的說法,也有侯耀文的說法以及一些文化館老職工的說法,更重要的還有郭德綱的自述。基本上算是一個電視台應有的中立態度去報道。
但是呢,如果你用腹黑的角度去觀察的話,這五分鍾的短片信息量可就大了。
龐連琦詳細解釋了郭德綱拜師靳金來和楊志剛的經過,也解釋清楚了爲何當年沒有擺知,當面叫先生私下叫師父的事情。那麽,這也就相當于認定了楊志剛和郭德綱之間的師徒關系曾經存在。
楊志剛和侯耀文的資料鏡頭並不是很重要,兩人只是各說各話。
而侯耀文的視頻資料顯示,侯耀文認定只有郭德綱和自己是擺知了的師徒關系。
這短短幾秒的說法顯然不如龐連琦的話有說服力。
而信息量最大的內容則來自于郭德綱的資料視頻,這也是他2006年和楊志剛打官司時接受采訪的資料。
一是郭德綱沒有當面和楊志剛對質,都是聽別人說的,金文聲那邊甚至是靠猜的。
二是就算範振钰轉述楊志剛的話沒有錯誤,但楊志剛並沒有明說自己不認郭德綱爲徒弟,“是也不是”是一個兩可的說法。
三是郭德綱在采訪中透露出一個理論來,那就是如果徒弟覺得師父讓自己寒心了,徒弟就可以不認師父了。這明顯不符合“一日爲師終身爲父”的道德標准。
此外,這個五分鍾短片的名字叫《師徒恩怨》,而不是《師生恩怨》,也就是說在北京衛視《每日文娛播報》看來,楊志剛和郭德綱就是曾經存在師徒關系。
三、這檔系列短片存在的意義
雖然看起來北京衛視制作的《師徒恩怨》由于澄清了一些事顯得不利于郭德綱,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北京衛視並沒有渲染楊志剛和郭德綱當年的官司,同時也沒有提郭德綱爲何被迫離開紅橋區文化館這個關鍵信息,只是用一個“各種原因”輕描淡寫帶過。
我們不禁要問,這個短片存在的意義何在呢?
其實我們可以在那幾年的郭德綱身上找到答案,在該短片出現之前幾年,郭德綱話題太過于豐富,得罪的人太多,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和人打官司或者打嘴仗。
只不過,北京衛視一番苦心卻在半年後徹底落空。一直到現在,北京衛視和郭德綱依然沒有和解。
曾經是朋友,同在一座城,老死不相往來,對誰都是損失和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