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編輯 | 袁月
3月23日,柳葉刀官網發布來自新加坡的一項研究指出,鑒于新冠肺炎海外輸入病例增多,新加坡一旦發生二次傳播應立刻采取封鎖措施,否則將有數十萬乃至百萬人被感染。
文章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Joel R Koo介紹,全球目前已有81個國家和地區確認存在新冠病毒本地傳播情況。在新加坡共有243例,其中121例住院治療,13例病情危急,而109例已出院。在這些病例中,有68例是輸入病例,而175例可能是境內傳播的結果。
當前,新加坡並沒有采取廣泛的隔離措施,而是將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隔離在所在醫院或國家傳染病中心,並已經建立了政府範圍的工作隊,加強邊境監督,呼籲公衆做好疾病認識;新加坡衛生部也開展了接觸者追蹤工作,盡早發現旅行人員或附近人員中的潛在病例。但是,盡管新加坡做了多種努力,但由于入境旅客數量巨大,新加坡的疑似病例和輸入病例數還將繼續增加。
作者指出,結合目前多項研究分析,新冠肺炎確診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使決策者難以准備大規模的應對措施。由此,我們建立數學模型估計在疫情早期階段幹預措施的影響,特別是開始在當地傳播後帶來的影響。
根據新加坡衛生部目前正在評估的政策選擇,一旦當地遏制措施失敗後,將實施四種幹預方案:隔離受感染的個人和隔離其家庭成員(以下簡稱,隔離);隔離加上學校立即停課兩周;隔離加上保持工作場所社交距離,鼓勵50%的員工在家工作兩周;以及聯合隔離、立即關閉學校和工作場所隔離的措施(以下簡稱,組合幹預)。
作者指出,一旦出現社區傳播,我們以基本傳染數R0爲1.5,無症狀病例爲7.5%計算,如果不加幹預,那麽在80天後將出現近27.9萬人感染,相當于新加坡人口的7.4%。若采取了隔離措施,感染人數將減少94.8%,爲1.5萬人。關閉學校或工作場所隔離將導致病例數下降至1萬和0.4萬,而采取組合幹預將使感染數降爲1800人左右,減小了99.3%。
當R0爲2.0時,若不加幹預則80天後有72.7萬人(19.3%)被感染,采取組合幹預後可降至5萬例,減少約93.0%;當R0爲2.5時,120.7萬人(32%)將被感染,組合幹預可降至25.8萬人,減少約78.2%。
作者指出,如果新冠疫情局部控制未成功發生了社區傳播,那麽通過國家手段控制疫情是可行的,前提是病毒的R0值低,有相應的幹預措施。我們可以看到,僅通過工作場所隔離,就可以將感染病例數從27.9萬降至0.4萬,這與之前的甲型H1N1流行期采取措施相近。
當然,實施這種控制措施會對在家工作和停止工作的人産生嚴重的社會經濟影響,特別是在他們無法獲得補償的狀態下,很難得到廣泛的民衆支持。因此,確定是否已經開始社區傳播、是否要采取強制措施,這些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我們看到,在2月4日之前,至少有18例屬于輸入性病例,盡管新加坡政府采取了隔離感染者的措施,但還是發生了175例本地感染。到了3月16日和3月17日,又分別出現了11例和17例的輸入性病例。由于持續輸入導致疾病發生風險仍然很高,采取工作場所和學校的隔離措施仍然非常必要,能夠顯著性降低人口感染比例。
在先前的預防工作中,新加坡通過學校停課的手段控制手足口病傳播,減少了53%的激發病例,證明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而本次新冠肺炎易感者爲全年齡人群,因此對工作場所的限制比關閉學校更有必要。特別是對年齡較大、免疫力低下或合並其他慢性病的患者更加關鍵,這些人是新冠肺炎重症的高危人群。
作者補充,盡管新加坡針對傳染病監測防控有很多的經驗,包括沒有報告MERS病例,僅出現10例寨卡病毒感染,但還是沒有阻止登革熱的爆發,無就診記錄的傳播和無症狀感染者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世界範圍內很多輸入病例其實在入境時都是無症狀的。
因此,作者建議,一旦新加坡當前的感染隔離措施失敗,發生社區傳播,那麽關閉學校以及對工作場所進行隔離將成爲二級控制對策。采取強有力的組合幹預措施,病毒傳播力較低的情況下可以預防99.3%的感染風險。傳播力較高時遇到的挑戰將更加困難,除了采取幹預措施,還應加強公共教育和病例管理,包括加強與國際合作開發疫苗和有效的藥物療法。
參考資料:
1. Lancet
Interventions to mitigate early spread of SARS-CoV-2 in Singapore: a modelling study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0)30162-6/fulltext#bib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