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1日,一大早起來,乘車前往懸空寺、北嶽恒山,實現遊遍五嶽的願望。出行之前雖然做了一些攻略,但感覺自大同前往渾源還是不太方便。6點半左右,從大同火車站出發,大約8點便到達懸空寺。
由于時間比較早,在懸空寺還感覺有點冷。
懸空寺位于北嶽恒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全寺爲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梁爲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緊聯。巧依崖壁凹凸,審形度勢,順其自然,淩空而構。 民諺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說法。
李白題寫的“壯觀”二字赫然岩石上。據稱當年李白遊懸空寺,仰望瓊樓仙閣,驚愕的竟不知用什麽樣的詩句來形容,于是在寺下奮筆疾書“壯觀”二字,之所以壯字多了一點,後人說,李白的原意是比壯觀還多一點。
近看懸空寺,殿閣撺掇大有淩空欲飛之勢,令人歎爲觀止。
自在懸空無二寺,公輸神木賴撐持。
釋香儒道同廬享,爭看千年信者癡。
進入懸空寺,仿佛進入迷宮一樣,殿回樓轉,一會兒鑽天窗,一會兒走飛棧,你必須按照指引路標行進。在爬行中,因爲樓梯太陡,一直揪著心,生怕不小心從上面摔下去。
最讓人稱奇的是,在如此狹小的空間寺廟中,卻把佛道儒三家的衆神都請了進來,懸空寺建成了著名的三教殿,使佛、道、儒三家的祖師同居一室。
更有峭壁懸空寺,千古一絕傳九州。
大約10點20分左右,司機將我們送到恒山停車場,然後去後山等我們。 以唐代詩人賈島“天地有五嶽,恒嶽居其北。岩巒疊萬重,詭怪浩難測”的詩句開始北嶽恒山之旅吧。
遠遠望去,“恒宗”二字十分醒目,感覺很好。北嶽雄偉磅礴的氣勢,從這裏明顯地展現出來。
天氣很好,青山綠水,白雲朵朵。俯瞰恒山水庫。
相傳張果老恒山修道時,經常系驢于此處小憩。一天狂風大作,一只白額猛虎怒吼而出,白驢與其鬥法,將古樹根拔起,懸于地面,便有了“虎口懸松”的典故。
小憩。
在金龍口小憩之後,經過果老仙迹,往西北攀登,有一座木刻牌坊,上面有著道光皇帝禦書“人天北柱”四個大字。恒山,自古以來被譽爲“人天北柱”、“絕塞名山”。
白虛觀內景色。殿門楹聯:白虛觀香煙通三界;地藏王佛恩澤萬民。
大王廟,早期祭山的廟宇,明代以後恒宗殿取代了過去的“嶽廟”今寢宮,大王廟作爲附屬建築得以保留,是保佑平安生財的祭廟。
石洞流雲:即出雲洞,位于紫芝峪東崖上,洞口上刻有“白雲靈穴”四字。傳說此洞深不可測,下通地海龍宮,白龍公子掌管北國雲雨,每逢降雨時,洞內吐出團團白霧,霎時風雨來臨。
崇靈門前拍攝的飛石窟。飛石窟石壁上有很多摩崖石刻,如“飛石遺蹤”、“峻極于天”、“一德峰”、“雲中勝迹”等題刻。可惜因落石原因,道路封閉,沒有前往。
爲拍攝下面的照片,從包內取手機時,一不留神,眼看手機從台階拾階而下,一層一層摔落下去。下面的幾個遊客撿起手機,說手機屏幕摔裂了,拿上來,揭去上面的鋼化玻璃保護膜,手機完好無損。華爲P9牛。
恒宗殿是北嶽恒山的主廟,又名貞元殿、元靈宮,又稱朝殿,是北嶽大帝的供所。大殿懸挂的橫匾自右至左:和化圓融、北神宗址、德貞惠誠。
大殿最外側柱上楹聯:恒山萬古障中原,惟我聖朝,歸馬放牛,教化己隆三百載;;文昌六星聯北鬥,是真才人,雕龍繡虎,光芒應射九重天。
大殿內柱楹聯:統嵩衡泰華以居尊,觀其群峰拱極,萬壑朝宗,峙貞恒之氣象,支持乾軸坤門,安敦者,永奠皇圖增鞏固;分並冀幽燕而作鎮,即此飛石效靈,寶符應瑞,呈方嶽之神奇,騰致油雲甘雨,顯赫哉,廣敷元化大栽培。
殿門最外側楹聯:蘊昂畢之精,霞蔚雲蒸,光芒萬丈連北極;作華夷之限,龍蟠虎踞,千秋保障鎮邊陲。
殿門楹聯:天際月輪高,訪古人勝事遺蹤,最難忘果老通元、谪仙載酒;眼前雲路近,願多士舒文廣國,莫辜負杏花春雨、桂子秋風。
過恒宗殿後,就到達會仙府。會仙府四周懸崖上集中了大量的摩崖題刻,各種書體的大字“天下名山”“壁立萬仞”……好像活過來一般,從那絕壁上飛下來,飛入眼簾。
會仙府東面的“禦碑亭”。“禦碑亭”亭中豎有高三米、寬90厘米、厚30厘米的青石石碑,碑刻“化垂悠 久”四個大字,系清代康熙皇帝的親筆禦書。亭柱楹聯:康熙帝禦祭北嶽留禦筆;禦碑亭竣極于天藏禦碑。
回眸——恒宗極天。
姊妹臨風。
向恒山最高峰天峰嶺攀行。
休息了一會,准備從後山下山。遊客基本到這裏然後就原路返回了,因爲提前做了攻略,就按照這個路線圖下山。一路隨我們爬山的一個東北男子(合影也仰仗這個男子拍攝),聽說我們要從後山下山,就和我們結伴下山了。
玉皇閣。大門楹聯:五嶽奇觀奇冠五嶽;九霄靈廟靈妙九霄。
七星樹。
文殊塔。
從山上俯瞰恒山“和之門”及渾源縣城。
峻嶽鎮幽燕,近翊黃圖,風雨永昭和會;靈山鍾畢昂,遙連紫塞,陰陽叠起負元。
北嶽恒山前留影。
下午17點左右到達大同鳳臨閣——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間,因明代1518年“遊龍戲鳳”的故事和清朝“百花燒麥”的傳說而聞名于世,至今已有近500年曆史。
關帝廟。
雁塔:城牆上的塔原名文峰塔。因春夏飛雁衆多故俗稱雁塔。該塔建于明代天啓四年(1624年),是古代”登科及第”的士子們祭拜、誇官的場所。塔高約14米,是八角七級空心磚塔。雁塔東瀕禦河,居高臨下,故又有瞭望塔之稱。
夕陽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