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事實上,如果不是此次疫情的影響,相信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包括通信領域的市場,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繁榮!5G作爲未來10年的通信標准,其實已經在2019年年底被提上了日程,而在2020年之後,過智能手機市場的動作就可以發現4G已經徹底是過去式,但讓人意外的是,5G手機如今已經滿天在飛,但國內的5G基站,截止到2019年年底之前僅僅建成13萬個,這背後,誰更著急呢?
對比來看,三大運營商在4G基站方面的建設,其實就已經可以反推出我們到底需要多少個5G基站,截止到2019年,中國移動的4G基站數是241萬個,電信則是超過了138萬,也就意味著全國總規模的4G基站數應該至少超過了500萬個。
同時對比5G基站和4G基站的技術標准和覆蓋範圍來看,5G基站想要達到4G基站的覆蓋範圍和覆蓋效果基本需要4G基站至少三倍以上的數量,這也就意味著全國保守估計5G基站的數量也超過了上千萬個,當然這其中也並不排除以5G基站爲主4G基站爲輔的通信方式,而此種解決方案可以大幅度的降低5G基站的數量,但從通信的角度以及網絡的傳播速度而言,效果肯定是會差很多。
除此之外,北京確定2021年重點功能區5G網絡覆蓋,上海則提出2020年實現5G全覆蓋,廣州規劃2021年實現主城區和重點區域5G網絡連續覆蓋,深圳表示2020年8月底實現5G網絡全市覆蓋,武漢則是表示2021年將實現5G市域的全覆蓋,但除了這些北上廣深的一線城市之外,全國還有數百個大中小的城市,從目前的預估來看,可能直到2021年才會實現部分區域的覆蓋,這樣的推進速度顯然是已經無法滿足用戶包括整個上下遊企業的需求。
5G爲何推進如此緩慢?
事實上和當年4G推進的速度相比,5G如今的速度確實算得上是龜速,而且可以從各方的態勢來看,5G的推進其實本質上並沒有那麽的極致和重要,這可能與5G面臨的用戶群體是有極大的關系,從通訊的曆史發展而言,2G~3G時代實現了網絡的連接,而3G~4G時代實現了網絡的高速連接,從4G~5G時代,我們只看到了更高速度的連接,卻無法看出對于普通用戶所能夠帶來最直觀的體驗提升。
甚至于此前國家相關部門發言人在采訪中已經表示,5G其實面向的是企業包括未來的一些格局,比如智能家居物聯網體系,對于普通用戶來說4G已經足夠使用,官方的這一次表態,也可以發現,5G即便真正來臨之後,對于普通用戶的體驗提升也是比較小的,畢竟移動通信的流量相比于4G時代,5G會有大幅度的提升,而這些流量成本也會成爲相當一部分用戶不可承受之痛。
如果現在就更換5G設備,這不僅僅是一次巨大的投入,同時4G設備也會有大批量的損失,甚至于5G的資費如此之高,即便更換5G基站之後,又有多少用戶能夠升級到5G套餐,恐怕運營商心裏也沒有底。4G時代的互聯網套餐已經讓用戶習慣了,低資費高質量的網絡體驗,而超過百元的5G套餐,已經足以讓用戶望而卻步。
智能手機市場已經等不及了,但誰更著急?
所以其實除了用戶運營商之外,剩下就是5G所衍生的上下遊的企業,包括智能手機等等系列産品已經是迫不及待了,比如智能手機在2020年就率先全面的抛棄4G設備,背後更深層的原因,包括智能手機品牌的提升,整個智能手機銷量的下滑,同時還包括了久旱逢甘霖一樣的新賣點。
對于整個上下遊的市場來說,其實目前還遠沒有處在爆發期,所以上下遊雖然很著急,但畢竟還沒有整個市場環境做基礎,即便是有相應的産品推出,可能未來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讓用戶慢慢接受,更何況5G的推進速度如此之緩慢,上下遊的廠商還有1~2年的准備時間。兩相對比來看,無論是智能手機廠商還是上下遊的供應鏈,可能都不是迫切需要去推進5G建設的,從整個5G的發展基礎來看,創造5G、研發5G以及建設相關5G設備的廠商才是最著急的,5G技術的投資並非一星半點,而這些投資的研發費用需要足夠多的産品,足夠多的設備售出之後才能夠收回乃至盈利。
這也是爲什麽在過去這兩年之間,5G一直被推向風口浪尖的最大原因,但從用戶的角度而言,5G對于民衆的通信和網絡體驗的改變其實不會提升太多,反而是因爲資費的增長會讓相當一部分用戶苦惱,就目前來看,上百元的資費標准其實已經超出了相當一部分人的預算,如何快速布局5G基站,同時又如何大幅度的降低5G的資費標准,才是各方權衡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