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新冠疫情數據,于美國東部時間26日18時,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確診82404例,成爲全球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這個數字,如今早已突破11萬。
人們常常會通過疫情數據信息,試圖揣測自己的處境。對于流行病學專家避而不談,或者不願發表意見的問題,如今已經成爲全世界人民茶余飯後的談資。
但是,我們所看到的疫情數據,真的就如同數字所顯示的那樣嚴重,或者不嚴重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對于一些想通過對比數據,來試圖說明不同國家流行現狀的人,流行病學專家日前善意提醒: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檢測方法、報告標准和追蹤病例的方式,所有的這些信息,都可能因爲不科學的對比而産生誤導。
英國著名的生物統計學家,來自劍橋大學的希拉·伯德對此表示:在一些國家,病例報告結果已經出現不一致和矛盾,這個現象非常普遍。檢測的規定,在不斷地發展,數據變化和時間上的一些錯誤,可能沒有被數據所抓取。
伯德是一直堅持呼籲英國政府提供更多新冠病毒檢測和更多詳細數據的科學家之一。但是,英國政府對此回應說,目前的公共衛生系統,還沒有能力去檢測所有具有新冠病毒感染證據的人。
目前,在英國只對病情顯得嚴重而需要住院治療的人進行檢測,那是按照英國政府的建議做的。
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數據,英國截至3月28日,共有17089例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死亡1019例。
來對比一個國家:德國。根據德國衛生部發布的官方新冠病毒感染防治指南,在這個國家中,任何人只要有流感症狀,或者在過去14天內有接觸過確診病例的人,都可以得到檢測。目前他們有52747例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的感染者,死亡僅僅380例。
英國一定比德國嚴重嗎?並非如此!德國的報告數據,其實是把更多的輕症,甚至無症狀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都算在裏面了,死亡率當然很低了。
英國的檢測範圍並沒有這麽大,從相對低的檢測數量上看,能幫助我們理解:爲什麽英國相對于其他歐洲國家,確診病例少?但這並不意味著英國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更少,而只是很多可能的感染者沒有得到檢測。
人們很容易記住和自己有關的數據,然後去揣測自己的風險;如果數據比較好,他們會認爲自己的風險是比較低的,這很容易影響他們接受一些專家所提供的預防建議。
此前有研究數學模型的人曾警告民衆,即使認爲自己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依然要有防範意識,按照規定的要求,管理好自己的行爲。這個建議,對目前的中國也是非常適用的。
普通人的關注點和注意力,會更多地聚焦在具體的發病數上,但科學家不一樣,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看統計曲線,關注上面顯示的每天、每個國家新病例的變化情況。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檢測標准和條件,但至少在穩定的情況下,這些應該不至于朝令夕改,其數字的變化趨勢是與此相適應的。
比如意大利,如果和原來一樣的檢測率,每天增加的新病例數,要是逐漸走向平穩,曲線如果開始變平的話,就是一個好消息。
但是,如果有些國家開始增加檢測,那麽所檢測出來的患者,可能會逐漸增多,這樣的話,這個曲線會突然有一個上升的過程,但這其實並不意味著傳播速度加快了,比如美國。而一些國家可能減少了檢測,那麽他們的病例數就有可能減少,甚至突然沒有確診病例了,如果和實際不符合,就可能會給人帶來誤導。
還是拿英國來舉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一位新發傳染病的專家說,英國目前的低的數字,可能會讓很多人誤認爲,他們的疫情並沒有那麽嚴重。
這就是爲什麽相關的一些信息,對于讓人們服從防禦措施是必須的,要讓人們相信他們的行動可能會影響到數字的變化。
相信遵守規則的作用
有關部門需要提供一些讓人信服的例子,以證明目前疫情現狀的嚴重性,足以使他們做出值得的犧牲。
如何看待死亡率
不過很遺憾,在各國之間的數據比較,目前還沒有可靠的依據教人們該怎麽做。我們在網絡上有時看到某國的死亡數目非常大,給我們的感覺是,那個國家是很嚴重的。
但是國際間的對比,有時候是很複雜的,因爲沒有兩個國家是一樣的情況,他們的醫療體制、醫療資源、基礎的醫療保健,甚至人群的年齡結構等等,都是不一樣的。
不同的國家,可能有的死亡數字會很高,有的不高,國家之間醫療資源和水平不一樣,他們的死亡數據可能會有差異,但並不意味著死亡數據好的國家,控制疾病傳播現狀很好,或者他們的控制措施更加有效。
龍醫生的溫馨提醒
海外新冠疫情形勢非常嚴峻,在把好國門的同時,對于普通人來說,更多的是要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從目前的趨勢來看,由于全球的一體化,完全把自己封閉起來顯然弊大于利。應該學習一些疫情控制非常成功的國家比如韓國的經驗,加大對可疑症狀的檢測力度,掌握自己具體的感染風險,從而能夠更積極地投入預防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