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心正從西方走向東亞,這是人類歷史的大勢所趨。
早在80年代日本就崛起了,為什麼沒有人說世界是東升西落?而現在中國崛起了,我們憑什麼說世界開始東升西落了呢?
那個時候很多人認為日本能成為東亞的中心,這簡直就是妄想,中國還沒動呢,日本是成不了氣候的。究其本質,只有中國才能代表東方,只有中國才能代表東方文化!
如今世界中心開始向東亞轉移了。有人說是「亞洲的崛起」,這是胡扯,亞洲誰崛起?亞洲不就中國崛起嗎?別的國家都在衰弱。中國不崛起,讓那些亞洲國家都崛起,解決問題嗎?還是解決不了。
中國的崛起,要使這個地區發生變化,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在這個地區,而且很快中國經濟規模,現在認為不會晚於2020年,中國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就是世界第一大和世界第三大都在這裡。
根據我的預測,到2023年,東亞這個地區GDP總量都要遠遠超過歐洲,「10+3」在8年之內經濟總量遠遠超過歐洲,他們的國防開支總量會超過歐洲。這個地區成為世界第一大發動機,8年之後更是決定性的,沒有任何一個地區可以跟他競爭。每年這個地區創造的GDP的增量,不是說有多大,而是去年多的這塊占世界最多。現在中國一個國家就是世界第一大發動機。和第二也就是美洲比,那距離是巨大的。
這個地區的力量在成長,成為世界的中心,另一方面,這個地區將成為財富產生最多的地區。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從這樣一個角度,我們能理解東亞地區將是一個大國爭奪世界的所在地區和大國所要爭奪的地區。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地區成為世界中心。
你觀察一個地區是不是世界中心,還有一個特別簡單的辦法,你看哪國際會議多,一定就是世界中心。紐約開會多,有聯合國,歐洲開會多,因為有日內瓦。
現在已經越來越多地區建立國際組織,開國際會議,什麼博鰲論壇、10+3、APEC,越來越多的論壇,重大的G20、論壇都在這些地區開。哪開國際會議多,哪就是世界中心。就像上海,我們今天選擇這個地方,因為這裡是上海的中心,杭州9月份就要召開G20了,也就是說中國的二線城市都召開重大國際會議了,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
東亞地區出現爭奪、競爭、出現摩擦,這不是壞事,這說明我們越來越重要。這樣一個轉變,就是要解讀政府常年講推動國際多極化發展,很多國家希望多極化發展,但是世界到底是向多極化發展,還是向兩極化發展?這都是由各國政府的意願決定的,不是說你希望多極化,就多極化,歡迎多極化就多極化。不是這樣的。
大家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國際格局的否決權,光希望這事是做不到的。國際格局像樹一樣,是自然長出來的,而不是像計算機,是人造的。國際格局有單極格局、極格局、多極格局。單極格局就是冷戰後的美國,一個大國,現在世界從一極格局向兩極發展還是多極格局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決定了中國崛起、中國民族復興國際環境的變化,決定了你在世界上必須用什麼樣的策略才能最有效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如果現在是一極格局,在第二層次上有很多國家、大國,我們就可以繼續韜光養晦,可以在幾個大國里把別人推在前面,我們躲在後面,避免跟美國發生衝突、對抗。這是做得到的。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中國躲在後面,不同意簽署法、德、俄三國提出的反對伊拉克戰爭的聯合聲明。結果這個三個國家法國帶頭反對,美國跟法國的關係搞得非常不好。我們慶幸,把法國推到前面,我們在後面。但是今天出現了一個問題,世界已經不再是第二層,逐漸從第二層向第一層進發了,這個時候你還能把別人推到前面嗎?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2011年我們還採取韜光用晦的策略,伊拉克發生戰爭的時候,我們投了棄權票,結果就是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說中國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大國。我們非常不理解,五個國家投了棄權票,俄羅斯、德國、巴西、印度、中國,為什麼就說我們不是負責任的大國呢?
我問一個東南亞國家外交官,他說因為是你們中國帶的頭。我說怎麼就算中國帶頭?你們為什麼不認為是印度帶的頭?他一句話就把我頂回來了,世界上有弱國帶頭的嗎,不是你帶頭,是誰帶頭?我們真沒有帶頭。也就是說,你帶頭不帶頭,都說是你帶頭。美國遇到任何困難,就說是中國帶頭作對。
到敘利亞,我們就不敢再投棄權票。從冷戰後長期投棄權票,大使有個外號,「棄權大使」,這個時候不好使了。我們沒有棄權選擇餘地,在美國跟俄羅斯兩家支持、一家反對的情況下,我們只能支持俄羅斯,沒法支持美國。棄權肯定是會被強烈譴責的。
格局化的趨勢,是向兩極化發展,不是向多極化發展。為什麼?2014年國民生產總值前10個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第二就是中國,往後是日、法、英國、巴西、俄羅斯、印度。這些國家經濟增長無論如何丟過不去3%,2%都算好的,差不多都是負的。就算這些國家維持5%的增長,他們有可能縮小跟中國和美國的差距嗎?
我們先看跟美國的關係。美國是17萬億,印度、俄羅斯、義大利、巴西,都是2萬億,美國增長1%,他們得增長8%,美國增長2%,他們得增長16%,可能嗎?就算做到了,也僅僅是維持跟美國的差距不變,不是縮小。日本、德國跟美國的經濟關係,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是美國的2/3,德國是美國的1/3,當時美國只有6萬億,日本4萬億,德國2萬億。現在經過了20年的發展,美國17萬億,日本5萬億,德國將近4萬億,日本從原先美國的2/3變成現在將近1/3,德國從原先美國的1/3變成接近1/4。
差距是在縮小是是在拉大?全世界除中國之外,所有國家跟美國的實力差距都是進一步拉大。沒有中國,美國世界霸主地位,今天仍然如日中天,而且是更加強大。
美國的相對衰弱,相對於誰?就是相對一個國家,就是相對中國。中國2014年是10.6萬億。最近美國的戰略研究中心做了一個重新的統計報告,根據20年中國的統計情況以及我們修訂的統計數字和經濟普查調查結果,他們認為中國的GDP至少得增加10%。不是中國故意隱瞞,是中國經濟沒法精確統計。大量非正式經濟你哪統計?
舉個例子,有多少人往外租房子的時候需要政府報稅?現在很大的一個麻煩,住房公積金說你租房可以提取住房公積金,問題是所有房客都說,我可以租到房子,沒有任何一個房東可以開一個證明說把房租給我了,因為他開了得向政府報稅。全中國一年多少人在租房子?這個是不計在內的。追究這樣不可統計的經濟數是巨大的。
所以他們做一個分析,認為中國至少得增加10%,2014年中國已經是11.6萬億,不是10.6萬億。就按政府說的10.6萬億,我們是美國的60%。美國增長2%,就能夠跟他平穩。他增長2%,我們增長3.6%,就能跟他平。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即使5%,也會縮小跟美國的差距。
有人說為什麼美國老防範中國?美國說不防範你,你說我防範誰?你找得著嗎?我想跟大家說,就是因為在世界上只有中國一個國家在跟美國縮小差距,其他國家跟美國的差距都在拉大,所以想讓中美關係能有實質性改善,這是做不到的。這不存在好和不好的問題。就像中國現在三大運營商,電信、移動、聯通,他們三家的競爭能不是你死我活嗎?
改成兩家,那更是你死我活。如果現在電信100家,那情況就不一樣了。就剩兩家了,空客和波音最典型了,世界市場你多分1%,我就少1%,我搶過來1%,你就少1%,就是零和關係。你怎麼改變零和關係?人類沒能力改變零和性,只能找到處理零和性矛盾的方法。就像你不能解決萬有引力,但是有辦法可以克服萬有引力。這樣中美之間現在的形勢,就是兩強之間,像美蘇冷戰時期那樣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發展。
有人說,不能光看經濟,還得看其他的方面。我們看國防開支。2013年中國已經遠遠高於其他國家,世界超過1千億美元的國家只有兩個,中國、美國。其他國家都是以百億為單位。而且中國每年10%的國防開支的增長,是必然的,美國國防開支歐巴馬說每年減10%,7千億減10%,變成6千4。
所以今後不是美國政府要不要增加國防開支,而是財力決定他繼續增加國防開支已經很困難了。GDP你才多大?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國內普遍要求減國防開支。這個方面中國跟美國的差距在減少。
現在我們國防項目建設速度比較快,不是說中國已經趕上了美國,而是現在除了中國,沒有人可能和美國縮小差距。
原來南海最大的島礁是太平島,0.51平方公里,我們這次在很短的時間就把島造出來了,2.8平方公里,相當於5千個足球場。原來我在美國住在一個市,才2.4平方公里,有游泳館、體育館、中小學、圖書館、銀行、政府、有警察局,也就是2.4平方公里,長期有人居住,成為一個社區是沒有問題的。中國這方面能力的上升,使得美國對中國的警惕越來越強。中美之間結構性矛盾,只能日益深化,不會緩解。
中美之間想彌合矛盾,是非常困難的。是有利益存在的。我們C919剛下線,本來國際市場大飛機就波音、空客,突然出第三家,能不跟人家分割現有的市場嗎?首先中國航空公司可以不買他們的,買自己的,只要中國不買,就有很大一塊缺失。何況你還要在其他國家賣。這個競爭不發生可能嗎?不可能。
現在什麼都在做網際網路+。我估計金融理財也躲不開,最後也得走網際網路+這條路。網際網路將是美中之間的最大競爭,核武器都屈居第二位了。
現在的一個想法,將來不需要手機了,為什麼?手機就像手錶這樣,到處都是,每個桌子、椅子,賣出的任何東西都可以作為終端使。你不用帶手機了。如果到了這個時候,網絡就把世界控制起來了,全世界誰都逃脫不了。政府也覺得很恐懼。網絡是一個自下而上的技術,不像大飛機,政府工作,從底下做很困難。他們這樣一個自下而上的技術,往上發展,政府也控制不了。所以網絡勢力極其強大,他們在改變這個世界。
連「十三五」規劃都得寫上「網際網路+」。各國政府都得順著它們。更何況我們小民呢?現在已經到了網上買票、農民工得求人幫著買,上歲數的人,像我,打車不會使滴滴軟體,得求著人。網絡和核武器最大的區別,就是軍民兩用,而且它的重要性已經和空氣、水、食物同等重要了,沒它,你就不能活,不能生存。美國能不重視嗎?
控制人類命運的東西,美國能不看得非常重要嗎?不是一個簡單的制度問題,是誰在這裡擁有領先的規則決定權的問題,規則按誰的來。美國現在在控制網絡規則,說是沒有,但所有運行都按美國的。今後我們主要競爭對手是美國,已經無法改變,問題是你如何能贏得競爭?
那這個競爭,別的國家怎麼看呢?別的國家非常實在。現在發明了一種二元結構或者雙軌結構,就是「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就是保命靠美國,掙錢發財靠中國。大家非常實惠。
美國傳統盟友都開始走「經濟靠中國」這條路線。我們在國內的確看到中國經濟形勢下行很不好,這是事實,誰都不會否認,問題是在國際社會,不是看誰的經濟下不下行,而是比誰比誰更不好。
有人問為什麼我們崛起,國內困難這麼多?我說你看世界自古以來,從有國家開始到現在,5千多年的歷史中,有沒有一個崛起的成為帝國的、超級大國國家,在崛起過程中國內困難小的?都是國內困難多的。然後問為什麼感覺我們困難很大?這個道理很好理解,給你扎一針,你覺得疼,扎別人一針你疼嗎?你經濟減少跟我沒有關係,我只關心我的經濟有沒有增加,關心我退休金漲太慢,根本不關心你的退休金在減少,你退休金減少那是你的事兒。其實是因為你感覺不到人家國內有多困難。
全世界都很困難。有人認為,世界進入「長蕭條」時期,就是低增長,百分之3點幾就不錯了,還得靠中國6%,如果中國只3%,全球就只有1%、2%了。沒有中國的6%,全球連2%都不到。
這個二軌結構,大家向經濟靠,怎麼靠?
去年中英聯合聲明,定位就是「黃金時代」。這個定位非常準確,中國跟英國關係,就是金錢關係。除了錢之外,什麼關係都沒有。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雙方願意根據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原則,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這種精神,雙方人彼此對自身政治體制、發展道路、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重視」。大家想像,西方已開發國家什麼時候說我們承認中國你們的政治制度是合法的?
明確在文件里說你制度是合法的,這是第一次。第一次在文件里寫上我承認你的制度,叫「雙方認同對方的政治體制」。「核心利益」,中美沒法達成的重要的一項,就是沒法跟你說相互尊重對方核心利益。因為你核心利益在不斷擴大,明天你增加一條,後天又增加一條,都變成你核心利益,我沒法尊重,美國不想尊重,他說尊重不了。我尊重你,台灣是你核心利益,我武器還怎麼賣?
說尊重中國核心利益,什麼是中國核心利益呢?不是英國說什麼是中國核心利益,是中國告訴英國,這是我核心利益,你不能碰。我告訴你什麼是核心利益,你按我說的辦,就完了。「雙方對圍繞彼此重大倡議即中方一帶一路倡議和英方基礎設施升級投資計劃機英格蘭北方經濟中心開展合作抱有濃厚興趣,將現有機制下就中英基礎設施聯盟進行進一步探討,願結合中歐共同投資基金和互聯互通平台,探討相互對接方式,包括支持中方與歐洲投資銀行開展合作」。全是錢,沒別的。這就是「黃金時代」。跟英國的關係,就是這樣一個純粹的經濟方面的關係。
跟德國的關係。德國跟英國就是不太一樣。英國做點事,馬上在世界講,也很得意,說我們第一個加入亞投行,我們第一個跟中國簽署公報。德國人不宣揚,做事非常實在。
英國在安全領域,不可能像德國這樣跟中國走這麼近。德國想向中國出口軍事技術,英國不會。就是說我們跟德國的這種合作,是更有實質性的。英國的合作僅僅在金融領域,看著很熱,但是我們跟德國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政治、經濟、金融、外交各個方面全包括了。
英國是經濟上靠中國,德國在政治上、安全上也靠中國。法國奧朗德來,也簽了一個聯合協議,就是關於氣候的。歐洲國家已經非常明確了,在雙軌上、經濟這個軌上開始向中國靠攏。雖然美國通過了TTP,和12個國家,但是所有歐洲大國明白,這個所謂跨太平洋協議,都不知道哪年能實現。而且實現以後,所起的作用在貨物貿易上的作用不大。
因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國,中國今年10月份首次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連美國都無力擺脫他跟中國的貿易關係,無力擺脫說他的對外貿易主要靠中國,美國都得採取「安全靠盟友、經濟靠中國」。中國已經是世界上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我預測到2023年世界上至少150個以上國家以中國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美國現在還剩下20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那個時候可能只剩下十幾個是最大貿易夥伴了。連加拿大都不是了,中國取代了加拿大。
這樣的性質下,「經濟靠中國」不只是那些跟中國沒有政治矛盾的國家,就是政治上跟中國有極大矛盾的國家,也得採取這樣的策略,「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也就是日本。日本無路可去,在慰安婦問題、釣魚島問題、政治問題上跟中國對抗,但結果就是經濟也得靠中國。
現在我們的經濟實力、在世界上的定位,大家看到的不是今天現有的存量,而還是看到他的增量,即使維持6.5%,10萬億的6.5%就是6500億,這個就相當於菲律賓國家兩年的GDP總量,而且這個增長速度很快,基數很大。所以我們財富增長的概念和經濟增長,跟很多外國人是不一樣的。你的概念是,我們的錢是倍數增長,現在1億,十年以後不到2億就很鬱悶,人家不是,現在1億,十年以後還1億就不錯了。
中國在世界的經濟地位,隨著財富的增長,客觀影響力就有了。中國遊客現在每年已經超過1億,號稱今年年底大概到1.2億,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有2億人次出國。不說2億,就是1億,有的國家才多少人?我們十一黃金周一放假,首爾被堵得走不動,說中國一放假,把首爾馬路都堵死了。遊客很不滿意,到了那打起來,原因就是把東西買光了。說我那麼老遠來,你賣沒了,人家說我不是想賣沒,誰想到你們來這麼多人?一天26萬人。
就是說中國規模經濟的能力對別人的影響,我們太多人老是看我有多少錢,人均GDP多少,你家多少,現在就是錢太多了,對別人產生的影響太大。我們自己體會到,我們現在要改變國際環境,不是靠別人幹什麼,而是靠我們自己幹什麼。
過去我們一討論國際形勢,老是說別人有什麼變化,當我們說別人變化的時候,跟別人討論國際關係,別人說中國有什麼變化。全世界過去擔心的是美國經濟增長情況,因為他增長不好,影響別人,現在大家擔心中國經濟增長不好,因為你增長不好,你影響別人。我們現在已經到了什麼程度?就是說,中國股市的變化,現在會影響世界的股市變化,這是以前沒有的事。所以我們得考慮,你影響別人。
當然你影響別人,掙錢大夥兒都高興,要是賠錢怎麼辦?就因為中國一調整匯率,股票完了、不行了,全跌了,他不抱怨你抱怨誰?
我再說一點政治,再講經濟。政治「兩極」格局不僅僅取決於經濟關係,跟政治關係緊密相連,因為方面已經形成兩極格局,跟經濟上不一樣。
講了兩極格局,我想說什麼?一件事,由於兩極格局形成,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已經具有了全球性的影響力。我們從2013年提出一個戰略,「奮發有為的外交戰略」,同韜光養晦走向奮發有為,不是說我們覺得變得驕傲自滿了,是韜光養晦、執行不下去了,我們才講,只能是奮發有為。
「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就是進一步開放,進一步採取國際上通行的經濟方法,體現在最具體的,就是准入前國民待遇、准入後負面清單。「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什麼叫「更高」,第一就是「走出去」,「引進來」也做,但是「走出去」是推動的重點。
「走出去」是要更高層次的,不再賣勞動密集型的產品,賺取外匯不是重點,以後不需要賺取外匯,人民幣就是外匯,賺取外匯沒有意義了。這個時候,要把我們資金、產品、技術、管理經驗以及服務全部推向國際。「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我想特彆強調,我們不但是參加世界經濟,我們要提供公共產品,讓別人搭我們的「車」。大國才有能力讓別人搭車。有人問,我們憑什麼讓人搭車?沒有好處,誰都不會搭。讓人搭車,是因為你也有好處。好處是什麼?別人搭了你的車,你才能保障你的收益是確定的。
舉個例子,在十字路口,沒有紅綠燈,每天都會發生車禍。小公司一周一輛車,一年52次,可能一次都撞不上。大公司車多,一年走300多趟,每天10輛車,一年裡平均下來至少可能30次車禍,算1%的幾率。你算修紅綠燈,少修15輛車都比修綠燈更省錢。中國反覆強調我們要「提供公共產品」,這不是說增加你收益,而是減少你損失,使你收益確定有保障。這就是為什麼公司越大,越願意提供公共產品。美國過去長期給世界提供公共產品,沒有好處的事美國不會做。
中國一樣。現在我們已經到了需要通過公共產品減少我們的損失、減少風險,使收益有一定的確保,提出我國「在全球治理中制度話語權」。我們對外開放,從政府來講就是要爭取權利。就是我得說了算,我花了錢,就是得我說了算。
我們的目標是「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更加積極地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金口河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要建成安全高效、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個經濟體要是開放的,一定要能夠跟世界經濟出、進都緊密銜接。這個目標要五年就實現。
也就是說今後「十三五」規劃,如果能取得成果,產生的歷史作用就像我們1978年改革開放一樣。當年我們從不開放走向開放,這次是從「引進來」變成「走出去」,而且「走出去」的開放是從2002年就開始了,區別是原先是摸索著走出去,現在是有計劃地走出去、有設計、推動全民走出去。
為什麼要「走出去」?我們說中國有13億人口,這13億人口的消費解決了經濟發展,但是整個國內消費上不來。也就是說,我們國內一定有因素制約了中國13億人某的消費能力的增長。但是這幾年沒成功,證明我們前幾年轉型失敗了,准不過去。中央不是沒有下決心。2011年我們就提出要經濟轉型,當時中央在中央黨校召集會議,把全國所有的各個省的一二把手召集開會,會上討論的就是經濟轉型。經濟轉型,就是出口導向型轉向內需消費型。
現在已經提出了民族要復興,過去在衰敗,現在要崛起,這個復興過程,藍線假設是美國,是超級大國,一直在發展,黃線這是日本,這個國家也在發展,只是比超級大國發展得慢。再看我們,紅線,也在發展,但是我們慢慢要超過其他的線了。只有趕上大國,縮小和大國的距離,才叫崛起。日本是發展的,我們是崛起的,你崛起帶來的結果和美國的結構性矛盾日益艱巨。
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我國已經進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這是2014年中國政府講的。「我們越發展壯大,遇到阻力和壓力就越大,面臨的外部風險就會越多,這是我國由大向強發展進程中無法迴避的挑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繞不過去的門檻」。告訴大家,我們面臨的困難只會越來越大,不會越來越小。
我們很多人認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要幾百年才能實現。這個想法我自己認為,第一就是不負責任的,是想把這個責任推卸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你說我這會不行了,那是你的事了。所以我們現在發現孩子上大學之前特別玩命,上了大學又解放,大學畢業結婚生子,然後你就說歷史責任到你們了,你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一代一代傳下去。實現民族復興,要「我」來實現,而不是讓孩子實現,你都實現不了,你怎麼知道你兒子比你強?如果下一代比上一代強,怎麼會一個朝代一個朝代走向滅亡?
大秦帝國嬴政13歲繼位,黨政22歲勤政,到39歲統一了中國,一共26年。羅馬帝國凱撒40歲黨執政管,58歲被暗殺,養子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一共33年。俄羅斯帝國,彼得大帝10歲即位,17歲掌權,贏得與瑞典北方戰爭後稱帝,共33歲就建立了歐洲最強的國家,到52歲死亡也就掌權37年,也是把俄羅斯從落後的農業國變成現代化的工業強國。蘇聯二戰結束於1945年,被德軍炸得夷為平地,是一個落後的國家,美蘇1972年簽署戰略核武器協議,正式承認蘇聯為超級大國,後來尼克森訪蘇與勃列日涅夫簽署10項文件,共29年。
我們這代人現在有這個機會,讓這個國家實現民族復興,別指望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