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新冠疫情,國內外的情況差距有點大。
按照中文十級選手的話來說:我們這兒快完了,他們那也快完了。
雖然是一句調侃,實則暗藏的是對國外疫情深深的擔憂,畢竟,這兩天從他們發出的消息來看,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慘。
死亡人數不斷攀升,馬德裏不得不征用“冰宮”(國際奧林匹克冰球場)改作臨時停屍間。
疫情重災區的老人也發出了聲音:
“一些村子中,七八十歲老年人都去世了;喪鍾從早鳴到晚;沒有棺材可用,屍體都火化不過來……”
可我萬萬沒想到,如此悲慘情形下,卻引發了另外一番“雀躍狂歡”的景象。
還有日本網民甚至爲此制作了一張圖片,表達的內容讓人不寒而栗。
幾個年輕人支撐著一群老人,表情痛苦,新冠病毒加入後,老人的圖像變得虛幻透明,頭上也加上了去世的標志。
這個時候,圖裏的年輕人們舉著手歡呼慶祝,開懷大笑。
他的配文很短卻堅定:我希望變成這樣。
連國內,都産生了零星的支持者:
無獨有偶,美國的一位副州長在接受采訪時態度也非常冷酷:“國家經濟比老年人生命更重要。”
他們最核心的觀點簡單來說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爲了自己的利益選擇徹底舍棄他人。
疫情之下,老年人徹底成了這些“厭老黨”的擋箭牌和狂攬利益的借口。
在這群人的言論和思考中,老年群體是符號,是砝碼,是計算利益的參數,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這次是老年人,下次呢?會是誰?細思極恐。
或許有些人看到這裏會說,這只是電影虛構的故事,但是我想告訴你,這樣的故事在曆史上是曾經發生過的。
還有人會提出疑問,這只是因爲當時資源匮乏被迫的選擇,也是老人自己同意的,並沒有什麽不妥啊。
很多現代的“厭老黨”,也是這麽自我安慰的。
他們認爲老人占用太多的社會資源,卻不創造價值,反而阻擋了他們向上遊晉升的通道,所以只要老一輩消失自己就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和社會地位。
爲此,他們還不惜對老人們進行道德綁架:
身爲老年人,就應該自願犧牲自己生存的機會,去成全後代的幸福。
還得意洋洋地宣稱這是老人的自由選擇。
對于這種冠冕堂皇的“自由”,是時候祭出我最近很喜歡的羅翔老師的這番話了:
“如果自由不加限制的話,一定會導致強者對弱者的剝削。自由不能以徹底放棄自由爲代價。”
而當老年人鼓起勇氣,想要像大家展現自己時,收獲的,往往只是嘲笑和否定。
之前,就有一位78歲的老人,拍下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並上傳到了網絡想與人分享。
拉筋練舞、健康食譜、護膚上妝、健身運動……一切都很勵志很美好。
然而,評論區一片吐槽:
也許看到這裏,你會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麽仇老厭老的情緒,這些不過是一部分人的情況。
可現實生活中,我們一些不經意的舉動,若是忽視了,也會給老年群體帶來傷害。
有時候我也會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一些歧視或者不尊重老人的行爲。
去車站機場排隊取票的時候,如果前面一位是老年人,操作不熟練,我會不會覺得不耐煩?
對于自家的老人我可以包容,那麽對于陌生的老人,我能不能也給予尊重的態度呢?
享受來自老人對晚輩的關愛,我是不是能懷著感恩的心,而不是理所當然呢?
的確,和老人交流相處比起同齡人需要更多精力和耐心。
可是,當我們年老時不也希望年輕人能夠這樣對待自己嗎?
那些“厭老黨”們覺得老年人只會拖年輕人後腿,但是,老年群體的價值並不能只用單一的觀念去衡量。
就像在這次疫情之中,有鍾南山、李蘭娟院士這樣爲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老一輩科學家。
他們雖然老了,可是他們年輕時也像我們如今一樣爲了生活、爲了家庭、爲了理想奮鬥過。
他們腿腳雖然慢了,但是面對疫情挺身而出的時候,並不比年輕人落後。
他們的觀念雖然和年輕人不同,而是浪漫的心卻是相同的。
老人老人,雖然“老”在“人”面前,我們卻應該先看到後面那個字:先把對方看做是一個平等的生命,其次才去注意他的年齡。
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該輕易對某個群體妄言抛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