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在2016年發表的未來7000萬實體將消失言論引起了大家對實體未來的熱論。那實體店未來會不會滅亡?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第一、實體店存在的價值。
對于零售型實體店有著電商暫時無法替代的優勢,那就是客戶可以真實地觸摸到實物産品,感受到産品質地的那種現場體驗感以及0距離服務帶來的信任感。服務型實體店受到電商的沖擊是最小的,因爲電商無法提供代替人工的服務,所以,服務類型的實體店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互聯網的對接。由此可見,不管未來電商如何發展,都不可能直接取締實體的存在。
第二、實體店面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實體店存在的問題是不懂如何與互聯網相結合,因爲很多實體店的老板對互聯網一直有一種抵觸的心理,也沒有認真的去了解與學習如何把互聯網作爲自己提升的工具,因此,很多錯過了第一波轉型的流量紅利。面對電商的沖擊,很多實體店只是像鴕鳥一樣把自己的頭埋起來,最終等來的只有消亡。有部分門店迅速抓住了機會,一舉做大起來。同樣是做零售,爲什麽有的實體店線上線下結合營業額提升10倍以上?而有些門店只會天天抱怨馬雲搞電商害了他們。所以,實體店最大的問題就是不願意邁出轉型的步伐,總是以自己不懂互聯網爲借口止步不前。實體店未來面對的不是電商的競爭,而是新型互聯網實體的競爭。
第三、實體店未來的模式形態。
2016年起,馬雲、京東等電商巨頭已經在全面布局線下實體,就像馬雲講的,純電商已死,新零售已來。未來的實體形態就是新零售模式。什麽是新零售模式?真正的新零售,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個體,而是多方資源的一個整合升級:包括了供應鏈,包括了物流,包括了營銷資源以及我們我們線上線下的緊密聯動。這一切還必須是基于AI大數據的分析基礎。所以不是以前所謂的簡單線上下個單線下去取貨的O2O模式。新零售強調的是資源的有效整合,每一個生産流通環節在各自領域做好自己職能深化升級,爲終端客戶提供更爲便利、優質的産品與服務。所以,未來的實體店是整個互聯網消費裏的一個流量轉化端口,是主要負責提供體驗與服務的場所,而並非交易的主要場所,要求我們做實體門店要摒棄以前貨物琳琅滿目的思維,主抓爆款和體驗服務,要讓門店的布局變得精致而且富有體驗感,要成爲線上引流的端口,爲線上數據收集分析做儲備,發揮好新零售模式下門店的專屬功能。
由此可見,並非是實體店會滅亡,將滅亡的的是傳統的店鋪模式。興起的是新零售形態的實體店。馬雲說未來將有7000萬實體消失並非空話,因爲目前全國的實體店供給是過剩的,隨著競爭淘汰,必然會有大量的傳統店鋪被新型店鋪所取締,因爲新零售模式的店鋪一個店就可以提供相當于10個以上傳統店鋪的銷售服務功能。
希望還把頭埋在土裏的店主,抓住最後的轉型機會,完成轉型,成爲留存的那一部分。因爲,未來的實體“剩者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