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意思啊?行什麽得?反什麽己?
看到路透社記者一臉茫然的樣子,爽哥沒憋住,笑了……
笑完還不忘補上一刀:“呵呵,知道什麽意思嗎?”
爽哥眉頭一皺,不怒自威。
對于他國的多次汙蔑和挑釁,耿爽明顯表現出一臉的“不爽”。
3月20日,有記者說,個別西方學者稱從中國購買的産品都有新冠病毒。
從“中國病毒論”到“中國制造病毒論”,我們都聽到不下十幾遍了。
這種汙名化言論何時才能消停?
耿爽直接“三連怼”:
“不要戴中國制造的口罩,不要穿中國生産的防護服,不要用中國出口的呼吸機,以免染上病毒。”
是啊,有本事說這種話,那就別用啊!
面對汙蔑,我們從來都是行得端、坐得直。
我們用行動證明自己,但言論上,也絕不會吃悶虧。
03
不爽臉、會怼人,這還只是外交部發言人的基本技能。
但是,最讓我們自豪的是,我們的發言人面對提問,表現出泰然自若、雲淡風輕的氣度。
有時,還會恰到好處地笑一笑。
還記得華春瑩華姐那句經典回擊嗎?
2019年12月12日,美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稱,中國假警車騷擾在澳維吾爾族人。
對于這樣無腦“黑”中國的話,大家一聽,就知道是個笑話。
耿爽被記者問得“笑場”,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一次,一名韓國記者提問:
韓國總統文在寅說,韓方表示無論是香港問題,還是新疆問題都是中國內政,您作何評論?
聽到這個提問,耿爽愣了幾秒,手還沒把喝水的杯子送到嘴邊。
什麽?這就完了?
這就是個事實啊,還用得著做什麽評論呢?
同月,耿爽回應蔡英文涉港言論,又笑了。
“我忍不住說一句。奉勸島內某些人,不要這個時候跳出來假慈悲,他們自己不過是個‘泥菩薩’。”
用最堅定的聲音,最幽默的表情,說最狠的話。
這是每個發言人的必備技能。
但,只要有強大的自信,微笑的殺傷力就足夠大。
我們真心希望發言人多笑笑。
他們一笑,我們就跟著笑了。
04
這次,爽哥之所以又圈了一波粉,除了他的笑,還在于他恰到好處地用到一句古話: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什麽意思呢?
作爲“最無情”的中國文化代言人,爽哥有一目標,就是“逼瘋”各國的翻譯官。
2019年7月3日,爽哥批英國外交大臣亨特的涉港言論時,一次性連怼10個成語,火力全開!
“我今天索性再多說幾句!”
自作多情、癡心妄想、顛倒黑白、厚顔無恥、自不量力、信口雌黃、不思悔改……
但是,當我看到耿爽走下台,我發現,畫風完全變了……
和朋友打招呼,爽哥是這樣的:
聊到高興的事,爽哥笑得眼睛都快沒了,眼角全是魚尾紋:
爽哥也會害羞:
現在,中國外交部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每天都舉行例行發布會的外交部門。
耿爽說:“以前美國國務院也是,但是他們現在改成每周只有兩次,我們現在變成唯一一家。”
外交部有多忙呢?
1983年,在當時改革開放的形勢下,爲了國家對外宣傳的需要,外交部決定正式建立外交部新聞發布制度。
1983年3月1日,中國外交部舉行首次例行記者會。
在2019年一年裏,一直到今年大年二十九,耿爽還在主持例行記者會。
2019年1月23日,在記者會的最後,耿爽回顧了這一年中國外交的偉大曆程,並向在場的記者朋友和全國人民拜年。
最近,我又回顧了2019中國外交天團精彩回應大盤點。
真是金句頻出,盡顯大國氣魄。
2019年,咱們的“外交天團”辛苦了。
但辛苦背後,我們都懂,他們所做的、所說的每一個字,都值得。
還記得《外交風雲》裏的名場面,周總理在中國外交部成立那天的經典發言:
“我們不能跪在地上辦外交。”
正如那句老話:弱國無公義,弱國無外交。
如今,我們能這麽底氣地說話,原因就是我們的國家正變得足夠強大。
多少人的努力,讓我們的中國,崛起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逐漸掌握在世界舞台上的話語權。
還有這群既霸氣又沉穩的外交部的工作成員們,誰要敢汙蔑我們一句,勢必以最硬氣的姿態“打”回去。
給一直守護我們的“外交天團”點個在看吧!
希望2020年,我們說的話更有分量,也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聽到我們的聲音。
文:陳星空
本文系《家庭》雜志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改編,否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