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金剛之怒,不見菩薩心腸。
沒有雷霆手段,不見山河無恙。
一場瘟疫,讓我們更清楚地了解了祖國和他國、人性和謊言。
當中國舉全國之力,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和壯士斷腕的舉措,在兩個月內逐漸控制住疫情後,可惡又狡猾的新冠病毒,把一個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當作新的宿主,安營紮寨,擴散爆發。
疫情全球爆發的態勢下,我們的同胞,還有他國的友人,開始紛紛“逃”到中國。
只是,當這種逃離,和謊言交織在一起,也把中國再次推向凶險之地。
1
疫情當頭你不在,千裏投毒你最快。
中國人,總被我們當中一小部分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也總被我們當中最自私的一小部分人,坑害得很慘。
3月14日,北京市新增一名境外輸入性病例。
這位來自大興區的31歲女患者王某某,在中國疫情最嚴重的2月23日,去泰國曼谷和清邁旅遊。
在中國疫情稍微緩和的3月4日,從泰國坐飛機回來。
不管是出國,還是回國,這個任性的女人,都沒有向社區報備。
疫情之下,一味自私就是充當病毒的幫凶,撒謊就等于謀財害命。
更要命的是,這樣的人,不是一個,而是一群。
2
美國發燒你不說,回國偷服退燒藥。
3月13日,北京新增一例美國輸入性病例。
這位常年居住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女子,3月12日淩晨1點,乘坐國航CA988次航班,從洛杉矶回國。
登機階段,乘務員對所有乘客進行測溫排查時,她的體溫沒有異樣。
但,起飛一個小時後,她找到乘務員,自稱憋氣,乏力,臉部微麻,說自己沒有同行者,乘機前也沒有服用任何藥物,但一周前曾有短暫發燒史。
乘務員立即給她佩戴口罩,並在飛機上對她進行隔離,進行多次體溫測量,發現她並不發燒。
但飛機還有兩個小時就在北京降落時,這名女子再次找到乘務員說:
●3月1日起,她就出現種種不適,一度高燒到39℃;
●她在美國就職的公司有人感染,她也出現咳嗽、惡心、腹瀉、渾身乏力等一系列症狀,但在美3次申請核酸檢測均被拒絕;
●爲了回國,她登機前吃了退燒藥,她的丈夫和孩子都在飛機上。
抵達北京後,黎某就被確診爲新冠肺炎。
而她的丈夫和兒子也被診斷爲疑似病例。
但有些人,根本看不見這一點,一而再再而三地將人性的醜陋,發揮到極點。
3
爲國出力你不中,禍害家鄉你最能。
被稱爲鄭州“毒王”的郭某鵬,之所以遭到全河南人、乃至全國人的聲討,不是因爲他在疫情嚴重的時候,從中東轉機,跑到意大利和法國逛了一大圈才回來,一周時間坐6趟飛機2趟高鐵跑了2.4萬公裏。
而是他回國後,不向社區報備,不主動自我隔離,到公司上班,往人群多的地方紮堆,出現症狀後到藥店買藥,仍像個沒事人一樣擠公交地鐵……
直到警察通過大數據對比,將他堵在家門口。
3月12日,新增境外確診病例3例;
3月13日,新增境外確診病例7例;
3月14日,新增境外確診病例16例;
3月15日,新增境外確診病例12例……
截至3月15日,全國累計新增境外確診病例已有123例,這個數據在國內病例已下降到兩位數乃至一位數時,是龐大而驚人的。
防疫專家張文宏專門發文呼籲:
這場戰役在今夏結束已經變得不可能。
中國目前最嚴峻的考驗就是輸入性病例的增多,帶來管控方面的巨大風險。
全體中國人要做好迎接“二次過草地”的挑戰。
同時,需要看見的是,這些入境的“毒王”能一次次回到中國,除了政治和道義層面的無法拒絕,也暴露了我們在嚴防之下,其實還存在諸多漏洞。
這,事關當下和抗疫,也決定勝敗和生死。
4
嚴懲毒王別寬容,中國才能勝疫情。
全民抗疫60天,在艱難中求生的中國人,集體禁足,居家辦公,一再推遲複工複學,以經濟的巨大犧牲,在國際社會的質疑中,一次次展現出隱忍、堅韌、寬容、不屈的民族特性。
眼看著,我們就要把這個作妖的病毒打敗,把這場艱苦的戰役打勝,但疫情的全球爆發,和境外輸入性病例的增加,再次將中國推入凶險之地。
中國從上至下的嚴防嚴控,和國家掏錢的免費醫療,和西方國家的一盤散沙和高昂費用,形成了鮮明對比,也讓更多人看見中國制度的優越和寬容。
但,沒有金剛之怒,不見菩薩心腸。
沒有雷霆手段,不見山河無恙。
繼河北唐山發出“境外返回人員瞞報謊報,一旦感染費用自行承擔”的紅頭文件後,北京也發出“所有入境進京人員原則上費用自理”。
在此,我們也有理由呼籲:
①瞞報謊報病情的所有入境人員,都應該“享受”自費醫療待遇。
這是他們爲自己的謊言,應該付出的代價。
國家也不必爲撒謊者買單。
②回國後,隱瞞病情,四處亂逛,傳播病毒者,拉進誠信黑名單,立案嚴懲。
我們熱愛的,是獎懲分明的祖國。祖國保護的,是善良知禮的孩子。
③一旦發現隱瞞病情入境的人,每個人都不要包庇,馬上舉報。
放下親情和顔面,不給病毒可乘之機,不僅是保護我們自己,還是紀念那些逝去的凡人和英雄。
④當下中國,是最安全的地方,做好自己,就是愛國。
當抗疫變成長期抗戰,人間實苦,活著艱難,但我們還是要在夾縫中求生存。
當下中國,是最安全的地方。
我們每個人,戴著口罩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情,就是對災難最好的抗爭,對祖國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