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資本市場引發了巨大恐慌。
歐美股市慘遭血洗,美股更是史詩級暴跌,8天之內4次熔斷。石油價格也緊隨其後,一路狂降,3個月暴跌60%。就連華爾街最頂尖的對沖基金橋水,也深陷血虧泥沼。
而在這一切背後,都有一個身影在晃動,它就是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大玩家——沙特。
石油戰攪動金融市場
石油這種“黑色黃金”,是最重要的大宗商品,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可謂至關重要,有點風吹草動各國就十分緊張,更何況暴跌。
2014-2015年國際油價迅速下跌
而每次油價暴跌,都會在金融市場引發“慘案”。
這不僅因爲其他大宗商品價格會跟著一齊下落,還因爲能源公司在國際債券市場是主要的發行體,能源價格暴跌會嚴重沖擊國際信貸市場,引發大面積違約和股市暴跌,讓衆多機構血本無歸。
沙特之所以能夠在金融市場掀起驚濤駭浪,不僅因爲它豐富的石油資源,還因爲它手握著天量的石油美元。
實際上中東地區從19世紀就開始采油了,而石油貨幣最初並非美元,英鎊、荷蘭盾、甚至加拿大元都曾扮演過石油貨幣的角色。
1971年,美國退出“金本位”後,美元一再貶值。爲支撐美元在全球的地位,美國想到將美元和石油綁定在一起。1973年美國與沙特王室達成協議:美國將爲沙特供軍事保護,作爲回報,沙特則在石油出口時拒絕接受除美元以外的所有其他貨幣。
在沙特的鼓動下,到1975年,OPEC組織的所有石油生産國都同意以美元定價石油,並將石油收益投資于美國政府債券,以換取美國的保護。
如此一來,美國大兵拿著槍保證大家有油用,各國則接受純信用的美元,“石油美元”的格局由此形成。
石油美元撬動華爾街
沙特既幫著美國奠定了美元今天的市場地位,也靠著綁定美元石油發了家,隨著原油源源不斷的冒出來,美元鈔票源源不斷流入它的腰包。
幾十年下來,沙特手裏的石油美元超過了1萬億美元(主要産油國合計更是超過4萬億美元)。
這些錢,最初主要用來搞國內的基礎設施投資。2014年前後,沙特開始拿著大把鈔票到美國等發達國家做直接投資,包括固定收益、公募股權、私募股權、房地産、基礎建設、以及對沖基金等另類投資。
沙特還找來衆多金融機構幫助它打理投資,這些機構包括道富(State Street)、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富達(Fidelity)、高盛(Goldman Sachs)、貝萊德(Blackrock)等等,沙特也成爲這些華爾街大牌機構名副其實的金主。
沙特皇室的每一次發聲,他們都要側耳傾聽,揣摩背後的深意;沙特在華爾街的每一筆投資,也往往意味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進出,讓整個華爾街隨之起舞。
這次出事的橋水基金,作爲華爾街最頂級的對沖基金,也是沙特主權基金重倉投資的對象,有很多資金在橋水裏面。
因爲和俄羅斯鬥狠,沙特需要更多資金維持國內財政,再加上美股暴跌,便大舉贖回在橋水的投資,導致橋水出現嚴重的流動性問題。
不走運的是,此時疫情在美國已經暴發,加上股市暴跌,所有大宗商品和股票的流動性都變得非常差,而能提供流動性的銀行爲了降低風險頭寸也在回收流動性,橋水不得不強行平掉巨大規模的頭寸以籌集資金。可是越平倉,資産價值和流動性就越差,反過來贖回越多,就需要越強制平倉,最終讓橋水損失慘重。
不單是橋水,還有多家對沖基金巨頭在這次股災中被割肉。
雖然這次股災原因很複雜,但不能不說,沙特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關鍵的角色。
改寫全球科技投資格局
沙特依靠石油出口獲得了巨額財富,但它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永遠守著石油當“搖錢樹”,需要盡早降低對石油的長期依賴。
沙特在5年前提出了改革計劃“沙特願景2030”(Vision 2030),大力發展非石油經濟(如旅遊業),還對國際資本市場尤其是投資獨角獸企業野心勃勃,動作不斷。
而具體的投資操作則通過幾家主權投資基金完成,包括沙特阿美能源風險投資公司(Saudi ARAMCO Energy Ventures)、沙特公共投資基金(Saudi Public Investment Fund)、風險投資機構Riyadh Valley Company、王國控股公司(The Kingdom Holding Company)和Saad AlSogair。
其中,沙特資産規模達3000億美元的公共投資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 PIF),是全球最有影響力、最活躍的投資機構投資者之一,投資了優步(Uber),還買入了電動汽車廠商特斯拉5%的股份。
沙特不僅自己直接投資科技公司,還重金給到其他投資基金,比如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給軟銀投資了450億美元,給黑石也投資了200億,這都是沙特間接投資的典型案例。
孫正義于2016年11月成立願景基金,基金體量相當于4個銀湖資本和15個紅杉資本,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PIF在背後功不可沒,以450億美元的貢獻值成爲願景基金的最大“金主”。而敲定這筆巨額投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和孫正義只用了45分鍾,讓所有老牌風投、私募機構汗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