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加坡眼”,輸入“9”獲得生活黃頁信息|
截至今天(4月1日)中午12點,新加坡新增7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20例爲境外輸入,累計確診達1000人,累計死亡3人。
本地確診病例中,有29起與早前確診的病例和感染群有關,另25起目前與其他病例沒有關聯。新增一個養老院和一個客工宿舍感染群。
另外,今天有5人病愈出院,總出院人數達245人。目前仍有24人在加護病房。
鄰國方面,馬來西亞今天新增142例,累計2908例。印尼新增149例,累計1677例。菲律賓今增227例,累計2311例。
這兩天,隨著大量無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出現,關于世界各地的“確診標准”是什麽、如何界定“確診病例”或“疑似病例”,引起廣泛關注。
首先,讓我們來看下世衛組織發布的確診病例標准:
無論是否出現臨床症狀,只要實驗室病毒檢測爲陽性,即爲確診。
再來看看新加坡的標准。3月28日發表于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文章“Investigation of three clusters of COVID-19 in Singapore: implications for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measures”(調查新加坡3個新冠感染群:防疫措施實施情況)中明確寫道:
對一個人的呼吸道樣本進行核酸檢測,如果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則視爲“確診病例”。
新加坡這一標准,和世衛組織的基本一致。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不論新加坡還是世衛組織,都是在以“感染新冠病毒”,而非“新冠肺炎”,作爲判斷依據。也就是說,以實驗室病毒檢測爲標准,呈陽性即爲確診病例,不論是否出現發燒、咳嗽、肺炎等臨床症狀。
▲(2月8日新加坡研發的第一代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
新加坡目前投入使用的有多款病毒檢測試劑盒,不僅局限于核酸檢查,並且還在不斷研發更先進和更高效的試劑盒。
在准確性方面,新加坡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麥錫威說,“我們非常有信心,在新加坡使用的檢測試劑盒是准確的,我們能夠精准地診斷出任何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麥錫威)
他指出,新加坡醫院使用的檢測試劑盒需要在使用前得到國家公共衛生實驗室(NPHL)驗證、批准,該實驗室是世衛組織認可的標准實驗室之一,旨在認證和測試試劑盒的准確性。▲(即將面世的最新款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5分鍾出結果)
新加坡專注于“測病毒”,而非“測肺炎”這一點,從之前推出的一些防疫措施中,可以看出端倪。
從3月4日開始,新加坡規定對所有入境時出現呼吸道症狀或發燒的人,在入境關卡接受新冠病毒檢測。還特別強調,即便不符合新冠臨床病症的人,也可能被要求進行檢測。
3月10日,載有約2000人的遊輪“幸運號”停靠新加坡港。除了對表現出症狀的乘客進行核酸檢測,新加坡重申,即便未出現衛生部所定義的新冠肺炎臨床症狀,也可能被要求進行核酸檢測,拒絕配合的人會被禁止進入新加坡。
除了進行核酸檢測,新加坡也會通過檢測血清中的病毒抗體,進行溯源,把已經自愈的病例追加錄入“確診病例”中。
比較知名的案例,是自愈的第91號病例。這是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首次利用血清分析法,檢查到她身體中存在病毒抗體,從而確認她曾被感染,並建立了新加坡生命堂與神召會兩大感染群之間的聯系。
▲(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另一位自愈的第151例確診者,也是通過血清分析法,確認他之前感染過新冠病毒,隨後補錄入確診病例。
科學家詳解新加坡目前使用的血清分析法對新冠病毒確診、溯源,以及疫苗研發方面的幫助:
Play
總體而言,新加坡主要通過兩種方式確診:一個是通過試劑盒檢測呼吸道樣本中的病毒,主要用于臨床;另一個是通過康複者的血清抗體確診,主要用于追查密切接觸人和建立感染群關聯。
在疑似病例方面,新加坡的標准定義就沒有這麽“從一而終”了,而是在不斷地根據疫情發展而調整。
1月2日新加坡推出的“疑似病例”界定標准,爲出現咳嗽、發燒、呼吸道感染等臨床病症,並于過去14天去過武漢,或與“不明原因導致的肺炎”(當時還沒有新冠病毒一說)確診病例有過接觸的人。
▲(在武漢大面積爆發新冠疫情時,立在樟宜機場的指示牌,讓有中國大陸旅行史的人去櫃台通報)
到2月初,新加坡對疑似病例的界定,已經將“旅行史”範圍從武漢拓展到整個中國大陸。
▲(圖片來源:《柳葉刀》Investigation of three clusters of COVID-19 in Singapore: implications for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 measures)
而目前最新的,發布于3月19日的“疑似病例”定義中,已經把重點關注國家和地區提升到14個,包括美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伊朗、韓國、印尼等。
▲(圖片來源:新加坡衛生部)
由此可以看出,新加坡對疑似病例的界定,是非常重視旅遊史的。
2月中旬,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在肯定了新加坡的新冠監測能力“接近完美黃金水平”的同時,也提到,因爲新加坡的監測仍然非常依賴症狀和旅遊史,可能會漏掉無症狀或輕微病例。
按照哈佛報告的模型估算,新加坡每偵測出1起確診病例,可能仍有1.8起病例是沒被監測到的。近期,新加坡也的確出現了大量無法溯源的感染者,截至3月31日,累計有158名確診者感染源不明。
▲(疑似病患交代行蹤“考試”現場,圖片來源:陳笃生醫院)
昨天,在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表示,從歐美返回新加坡的人已從上周每天有約1200名,減至300人左右,所以輸入型病例有所減少。下一步,政府將會把防疫措施的重心轉向控制本地傳播。
相關閱讀:
-
新加坡新冠病毒試劑盒“發展史”
-
李顯龍:疫情恐持續幾年,中美應合作抗疫
-
新加坡如何追蹤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欲了解所有確診病例信息,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Read more。
— END —
歡迎關注新加坡眼®獨立視角|平實報道|深度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