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湖大大;來源:職場大江湖
最近,糧食危機成爲了人們茶余飯後的熱門話題。
受疫情的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出發警告,全球糧食供應鏈會在4-5月中斷,到時候有可能發生全球糧食危機。
越南、柬埔寨、哈薩克斯坦等六個國家,在3月份相繼禁止大米出口,有些國家的糧食儲備不夠三個月。
一場全球性的糧食危機,正在悄悄向我們靠近。
有些市民開始囤積糧食,在超市大量采購大米,特別是在湖北黃岡、宜昌、鄂州等地,出現了市民排隊搶購糧油的現象。
糧食價格這一波氣勢如虹的暴漲,波及了全球36個國家,餓死了幾十萬人,多個國家發生動亂,甚至影響了政權的穩定。
2008年2月5日,在非洲莫桑比克首都馬普托,有大批群衆湧上街頭抗議汽車運費、糧食價格在內的多種價格上漲。
示威活動隨即演變爲暴力示威,人們焚燒輪胎,投擲石塊,並與警方發生沖突。有6人在騷亂中受傷,一輛警車被人放火焚燒。
布基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
接下來是科特迪瓦、塞內加爾、埃及。
很快在亞洲和拉丁美洲,糧食騷動也相繼爆發:菲律賓、印尼、海地、秘魯、墨西哥、孟加拉國……
但是歐美西方國家,將糧食危機的鍋甩給中國和印度。他們認爲,中國和印度是發展中國家,也是人口大國,經濟上升和人口增加,這兩個國家吃太多了,導致糧食價格上漲。
當然,這純屬無稽之談。
在世界糧食暴漲期間,中國的糧食價格也出現了波動。那一年,中國大米上漲了28%,小麥和玉米分別上漲了26%。雖然也有一定的漲幅,但老百姓的生活感覺並不明顯。
普通人所不知道的是,中國糧食價格平穩的背後,中國與國際糧食炒家打了兩場氣勢磅礴的糧食大戰。雖然有勝有負,但最終保證了國內的糧食安全穩定。
二
先從國際炒家經過長久布局,狙擊中國的大豆說起。
1994年以前,中國大豆基本自給自足,還少量出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對肉類的需求增加,中國成爲純進口大豆國家。
國際糧食貿易基本上被ADM(A)、邦吉(B)、嘉吉(C)、路易達孚(D)四大國際糧商壟斷,既然中國的大豆需要進口,他們當然不甘心賣低價,同時他們希望控制中國的大豆壓榨市場,把整個供應鏈都掌握在他們手中。
第一次和國際炒家過招,中國輸得很慘,不過中國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
外國資本控制了中國的壓榨市場,就要追逐最大的利潤。
從2006年開始,大豆隨著全球的糧食一起大漲,美國大豆從最低500美分/蒲式耳,一直漲到2008年7月的1654美分/蒲式耳。
中國的豆油不得不從5000元/噸,最高漲到15000元/噸,導致國內的食用油不斷上漲,在2008年達到一個高峰。
當時,中國幾乎無能爲力。因爲在2008年以前,中國的糧食儲備以主糧爲主(小麥和玉米),大豆和豆油的儲備很少。
但中國沒有坐以待斃,在2008年3月,采用行政幹預的方式,限制企業對食用油的漲價幅度,同時安排中儲糧和中糧等國企入市,采用小包裝食用油定點供應。
豆油價格從3月4號開始暴跌,短短半個月,從15000跌到10000左右,讓很多哄擡價格和搞囤積的商家血本無歸。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大豆價格也隨之暴跌從7月初的高點,到年底價格跌去一半。
中國的豆農再一次面臨巨額虧損,這時中國突然大量收儲大豆,價格略高于豆農的種植成本。
這時候,國際炒家發現中國已經改變策略,那就是:既然國産的大豆不可能滿足需求,中國就靠巨量的儲備來穩定市場價格。價格太低時收購,價格太高時抛儲。
經過2008年大豆戰爭之後,中國雖然大豆進口量越來越多,但國內的大豆價格基本上處于一種穩定的狀態。當中國的大豆儲備達到半年甚至一年的消耗量時,沒人敢再去炒了。
雖然在大豆市場上,中國打了敗仗,但建立穩定的大豆和豆油儲備。在主糧戰場上,中國卻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
三
2006年到2008年,中國和國外資本在主糧(大米、小麥)上,進行了一場規模宏大的多空對決。
多方是國際投機資本、國內的投機商,他們囤積糧食,哄擡市場價格;空方是中國政府,抛售儲糧,平抑價格。
如前面所述,國際上大米價格上漲了200%,小麥上漲171%,玉米上漲了221%。但同期國內的漲幅不超過30%,國外驚濤駭浪,國內感覺風平浪靜。
其實,一點也不平靜。國際、國內炒家早已蠢蠢欲動,企圖炒高中國糧價。
中國有國家戰略儲備,糧食大戰打響後,中國開始抛儲。炒家們拼命吃進,抛多少吃多少,造成供不應求的局勢。中國繼續抛儲,炒家們接著吃進,繼續哄擡價格。
中國剛開始抛儲糧食,也比較謹慎,開始是十天半個月一抛,到後來每周一抛,最密集的時候,每隔一兩天抛一次。當時好多先期已經吃進的人估計傻了,不敢買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