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路透社獨家援引消息人士表態,稱美國准備打擊華爲的全球芯片供應鏈,以遏制芯片制造商(如台積電)向華爲提供最新的芯片。根據擬議的新規則,使用美國生産設備推出芯片的外國公司,必須在向華爲出售某些芯片之前獲得美國許可證。
最佳反制對象——高通
“八大金剛”中最後一家企業就是高通了,唯一一個被我國政府重金處罰的美國高科技企業。在“八大金剛”中,高通是最依賴于中國市場的,也是最容易被替代的。
爲什麽最依賴中國市場,這要從高通的商業模式談起,高通的收入大概有兩塊,一是收取專利費,二是賣芯片,收費的對象基本上是蘋果、三星、小米、OPPO、vivo這樣的消費類終端,誰讓我們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終端的生産與消費市場呢。對于高通而言,來自國內的收入占比超過了60%;利潤方面,來自中國區的應該也不會少。要不然,面對上次發改委的巨額處罰,痛痛快快的就認罪伏法了。
爲什麽最容易被替代?這個要從兩個層面來看,一個是客戶走向自研,比如華爲,在麒麟擁有核心競爭力之後,華爲/榮耀的中高端産品就沒有高通啥事了,除了被放到PPT裏作爲陪襯以及吊打的對象;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廠商希望走這條路,而且越走越寬。三星一直擁有自研産品,蘋果買了英特爾手機基帶芯片團隊之後,也在發力;就連國內的藍綠大廠都在躍躍欲試。華爲的成功說明,只要有實力有基礎出貨量,用自研芯片可以帶來成本優勢,以及差異化的競爭力。每個企業都應該有自研芯片的夢想!
另外一個層面就是來自競爭對手,聯發科和展銳的産品在不斷完善。雖然從産品和解決方案完整性上來看,高通的確是有很明顯的優勢,但聯發科和展銳的産品也可以用,體驗也還可以。而且這種體驗上的差距是來自于對比,如果大家都用聯發科/展銳,就不會有這種差距了,大家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上。
從生態系統角度來看,高通、聯發科、展銳都是一樣的,基于ARM/安卓陣營,只不過各家的設計與優化能力有差異,但本質上是一樣的。對于産業生態最爲關鍵的開發者而言,沒有本質區別。對于消費者而言,也沒有本質區別,最多就是稍微發點熱,偶爾信號差一些。
從平台方案的轉換成本來看,幾大終端廠商從高通平台集體轉向民族芯片企業,可能會打亂原有的新品發布節奏,短期內損失些出貨量,但這個損失是誰都可以承受的。
還有一點,高通的産業鏈並不長,核心的技術研發也不在國內,其所宣揚的帶動國內終端廠商群體崛起,也是個僞命題。大家能夠崛起,是國內的人口紅利、制造紅利和工程師紅利,沒有高通,還有聯發科,沒有聯發科還有展銳,這是大勢所趨。
總結下來,高通是最佳的反制對象。因爲,高通高度依賴中國市場,沒有中國市場,高通將難以爲繼,美國的5G戰略將會出現重大缺失;同時,我們有足夠的底牌,可以用聯發科、展銳,甚至讓海思走向前台。制程工藝的短暫落後不可怕,消費者的用戶體驗暫時落後也不可怕,我們的市場還在,用戶還在,在需求的推動下,幾年之內就會趕上來。
有人說,反制高通要個理由啊,人家是守法納稅的好公民。這就要問了,美國制裁華爲的時候,理由是什麽?遏制中國科技産業崛起,美國政府說得非常直白。中國傳統禮儀講究“來而不往非禮也”,人家都欺負到家門口了,我們繼續講道理的同時,也必須要做好反擊的准備。本文摘自通信人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