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孤寂寒光
說起民國時代最大特點就是軍閥混戰。從孫中山開始,軍閥混戰就已經奠定了基調。大家都是軍閥時候沒得說,誰也別笑話誰。從有了共産主義後,我軍部隊都配有政委、指導員來宣傳革命思想,教育軍隊。那軍閥怎麽辦?他們不可能有政委,也不可能宣傳革命思想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們是如何管控住自己的軍隊,思想不動搖爲自己效力的呢?
在內戰以及抗日戰爭中,我黨領導的軍隊之所以戰鬥力強大,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擁有先進的革命思想。政委在宣傳先進思想的同時,就可以轉換爲軍隊的戰鬥意志,最後提升戰鬥力。正是這種體制,才使得我軍在劣勢情況下打贏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相比之下,蔣介石率領的國民黨中央軍也有一定的思想教育。雖然比不上共産黨,但是蔣介石有一批受“三民主義”思想教育的黃埔學生。蔣介石把經念的歪了點,但也算是吃點孫中山先生的政治遺産。所以在沒碰到解放軍前,蔣介石在軍閥裏還算是戰鬥力強的部隊。那剩下的軍閥呢?他們是怎麽維系自己軍隊忠誠度的呢?還得靠老祖宗留下的東西。
第一招就是老鄉牌。這招是地方軍閥最喜歡打的牌。地方軍閥一般都是在地方,一省或者一個地域。比如閻錫山這位,是打老鄉牌最出名的。有一句非常出名的話叫“學會五台話,就把洋刀挎”。閻錫山是五台縣人,所以只要是五台人他都十分器重。而後就擴散到晉北,到全山西。晉綏軍軍官基本都是山西人,比如楊愛源、王靖國和趙承綏這些五台人都是晉綏軍的核心將領。而閻錫山這個體系也有弊端。省外的人不在你這地方軍閥工作就算了,山西人分成三六九等,最後結果就是傅作義、李生達和商震這些非五台縣能力又強的將領只得單幹。
再比如地方軍閥中戰鬥力強悍的十九路軍也是靠老鄉維系。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锴這幾個大老板都是廣東人,而其下屬的幾個師長也均爲廣東人。後來十九路軍被調往福建,蔡廷锴做的更絕,整個福建全都是廣東人在當官。最後蔣介石一來,福建人全部開門投降,十九路軍的傳奇就結束了。
除了老鄉牌,成立類似傳銷的組織也是一個手段。由于在跟蔣介石作戰時期,大量軍閥將領被蔣介石的高官厚祿給解決了。爲了提高忠誠度,就成立了很多組織宣誓效忠。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李宗仁的“三民主義同志會”。這個組織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效忠李宗仁。但是結果卻不是很好,由于是王公度在操辦這個組織,最後全效忠王公度了。李宗仁只得殺了王公度算是平息了這麽個事。
民國軍閥就像“五代十國”一樣,實力強的就當皇帝,實力弱的就當節度使。我黨在思想教育方面真的可以嘲笑這些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