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曆史的女人——第1214期)
我們來回顧一個曆史畫面:
公元1963年,11月22日,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迪利廣場,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活動。活動之所以盛大,是因爲出現在現場的大人物非同尋常,乃是美國曆史上第35任總統肯尼迪。街道兩邊,人群歡動。肯尼迪總統和夫人傑奎琳坐在一輛林肯牌敞篷車內,紛紛向公民致意,甚至一度停車與路人握手以示親民。
肯尼迪夫婦乘車要去的地方是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貿易中心,在那裏會場已經布置停當,話筒也安放到位,就等著總統到那裏進行演講。
那麽到底是誰刺殺了總統肯尼迪呢?真正原因,其實至今還是撲朔迷離。不過刺殺發生後,通過隨後的調查情況來看,大概有以下2個方面解釋,當然與其說是解釋,不如說是令人倍感蹊跷之處:
其一是草率的刺殺者。
在肯尼迪總統被刺殺後,負責現場安保的警察立即封鎖現場,進行了快速有效的處理,並且第一時間在街旁的六層倉庫的一個窗口找到了那枚凶器——子彈的射出之處——一支步槍。
接著,警方立即對步槍的指紋進行了鑒定,根據鑒定結果抓住了指紋的主人——奧斯瓦爾德,一個年輕人。
這個年輕的凶手,面對警方的質問,一開始堅決不承認,但是當警方擺出證據的時候,他改口承認了。
其實這裏存在一個疑問:那就是這個年輕人去刺殺總統的時候,爲何不進行一些措施,避免留下指紋呢?要知道刺殺對象可是總統肯尼迪。其二是刺客被刺客殺死。
話說正當警方對奧斯瓦爾德進行進一步審訊的時候,也就是說,案件可能很快就有眉目,比如刺殺總統肯尼迪的動因、甚至幕後黑手等。但這位被抓的親手殺掉肯尼迪總統的刺客,卻被另一位刺客殺掉了。
時間發生在奧斯瓦爾德被抓的第三天早上,奧斯瓦爾德在警局審訊室外,突然一顆子彈朝他射來,猶如他把一顆子彈射向肯尼迪總統。
刺客者是一名大酒吧的老板,他叫傑克·魯比。
警方立即抓捕了傑克·魯比。
但警方對傑克·魯比的審訊結果是:傑克·魯比刺殺奧斯瓦爾德的目的是,想爲總統肯尼迪複仇。
當然傑克·魯比刺殺奧斯瓦爾德的真正原因或許沒這麽簡單,比如有猜測認爲:幕後之人擔心警方從奧斯瓦爾德口中得到什麽,才以傑克·魯比殺人滅口。
但這畢竟是猜測,沒有證據。傑克·魯比的結果是:呆在監獄裏,數年後,患腸癌而死。
至此,有關肯尼迪總統遇刺案的明線,徹底中斷。
因爲調查案,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至少公布的結果是這樣的,所以美國最高法院和聯邦調查局聯合公布的結果是:
第一奧斯瓦爾德暗殺肯尼迪總統是個人行爲,他獨自策劃並實施了整個暗殺;
第二傑克·魯比槍殺奧斯瓦爾德,也是個人行爲,沒有任何幕後指使。
如此潦草地解釋肯尼迪總統被殺,三歲小孩都覺得不可信,鬼精的美國公民豈能相信,因此輿論嘩然,猜測不斷。因此,調查和猜測還在繼續,接著又給出了三個答案:
第一個答案屬于猜測:美國公民認爲肯尼迪總統的死因克格勃策劃,依據是此人不僅娶了前蘇聯籍的妻子,還在那裏久居3載。並且多次要求加入前蘇聯國籍被拒後,不明原因折返美國。也就是說,克格勃可能是前蘇聯的間諜。但這個猜測最終被推翻,因爲第一執行凶手奧斯瓦爾德與克格勃無甚聯系。
第二個答案是實錘:根據調查的深入,奧斯瓦爾德並非普通的社會青年,乃是受雇于聯邦調查局的特工。這樣以來,聯邦調查局的一把手胡佛也逃脫不了幹系(但也要證據)。此外,還有三個側面證據:
一是作爲刺殺肯尼迪總統的要犯,警察局對奧斯瓦爾德的看守也太過松散,這不符合常理;
二是傑克·魯比攜帶槍支輕易進入警察局,而且能夠第一時間槍殺要犯,這也不正常。根據調查的結果顯示,傑克·魯比進入警局是在警方暗中協助之下,才得以進入,並輕松實施槍殺。
三是有證據顯示在刺殺肯尼迪總統事件發生的前一個月,也就是當年的11月21日夜裏,傑克·魯比和奧斯瓦爾德曾經秘密見過面。如果證據確鑿,也就推測,刺殺肯尼迪總統的行動,早已在謀劃之中了。
第三個答案也算是實錘,雖然帶著花邊新聞的性質,但其中的指向性比較明顯。在肯尼迪總統被暗殺多年之後,當時的副總統約翰遜的情婦向媒體透露了一個內幕:肯尼迪總統的幕後主使爲副總統約翰遜,積極協助者爲石油大亨哈羅德森·亨特,前者以權力暗中支持,後者以資金暗中出力。
其次是從美國的國家形勢來看,經曆殘酷的二戰後,美國的國家秩序剛剛恢複正常,在五十年代又發生對朝戰爭,六十年代初又是古巴核威脅,美國的經濟一度衰退,國家內外形勢都不穩定,波瀾起伏。在這樣的國內國際形勢之下,如果公開肯尼迪刺殺內幕,設若真是副總統約翰遜等所爲,那麽美國的政局恐怕要發生大動蕩,甚至造成分裂的局面,就會動搖美國的國家地位。從這個大形勢上來看,即便美高層調查到了內幕,也只能按下去,待以後局勢穩定、時機合適再公開。
2038年這個時間,其中暗含的玄機主要在于,那時候,與肯尼迪案件相關的所有人,基本都已謝世。那時候,因爲曆史久遠,即便公開,也不會引發太大波瀾,最多是一波輿論,很快就會過去了,沒人會再緊緊抓住二十世紀的一樁謎案緊追不放。
因爲,畢竟曆史是往前的。
(文/說曆史的女人·不勝寒)
參考資料:《肯尼迪傳》《沃倫報告》。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