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偉強 報道
公民社會組織要取得社會大衆的認可,並推動政策改變,必須長年耕耘、持之以恒地展開公共教育。
常年活躍于公民社會的作家兼“工作小組3”(The Working Committee 3)發起人辛甘(Constance Singam)與前記者托馬斯(Margaret Thomas)一同編撰新書《在新加坡倡導的藝術》(The Art of Advocacy in Singapore)。配合2017新加坡作家節,編寫團隊昨天在藝術之家舉行分享會。工作小組3是由一群本地公民社會分子組成。
推動改變可能得10至15年
辛甘在分享會上說,公民社會組織的首要任務是教育公民,只有在很多人都對某個課題感興趣,並有所關注時,政府才會有所行動,她指出,這個過程可能得要至少10至15年時間。
她說,書中提到的新加坡自然學會、愛之病行動小組、貓福利協會和婦女行動及研究協會(AWARE)等都經曆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功,也有賴于這些組織的創始成員多年來不離不棄,堅守創立這些組織的價值觀和開展的工作。
主持分享會討論環節的新加坡國立大學人文地理系副教授何琳贻博士則以非政府組織“客工亦重”(Transient Workers Count Too,簡稱TWC2)的經曆爲例,鼓勵民間組織持之以恒。TWC2主要倡導讓那些在本地工作的外勞和女傭等享有平等待遇。
她說:“TWC2在成立初期並沒有得到廣大公衆的支持和肯定,但時至今日已有不同,所以如果你倡導的事項沒有得到很多人的肯定,並不意味著你得放棄初衷。”
AWARE前會長、作家及裝置藝術家藍玉嬌則以一句話形容公民社會的行動:“就如你在運動時,需要阻力才可鍛煉肌肉。這也應該是社會改進的一部分。”
新書已于本月3日率先在www.ethosbooks.com.sg網站推出,昨天起則在新加坡作家節銷售處推出。公衆也可從下周一(13日)起在各大書局購得新書。
分享會現場昨天擠進上百人,出席的還包括官委議員郭慶亮和工人黨非選區議員貝理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