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待在家,就讀了些新聞和行業資料,回顧了解新加坡醫療保險的演變,算是給大家科普下新加坡的醫保制度。
01
新加坡醫保系統重要裏程
整理了過去30年新加坡醫保的重要時間軸,從90年政府推出的公積金健保雙全計劃Medishield,演變到到今天的終身健保Medishield Life。從過去可以購買的100%商業綜合健保和附加險,到現在最多買到覆蓋95%的IP和IP Rider。
這些年,政府和商業保險一步步的合作完善和改進,這個小紅點政府實實在在地做到了保障人民利益的同時,也讓醫保市場經濟在一定自由程度下發展。
02
醫保三部曲
要理清新加坡醫保系統的前生後世,就要首先了解它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
Medishield Life – 終身健保計劃
Integrated Shield Plans (IPs) – 商業綜合健保計劃
IP Rider – 商業綜合健保計劃附加險
a. 什麽是Medishield Life?
終身健保(MediShield Life)提供在新加坡最基本的醫藥保障,讓病人能支付住在政府醫院B2或C級病房的大部分住院費用。它是一個強制性的基本醫保計劃,保費自動從CPF公積金的Medisave保健儲蓄賬戶扣除。不論年齡或健康狀況,新加坡公民SC與永久居民PR自動受保。也因爲不需要自己申請選擇加入,很多人特別是新移民對它一知半解。
終身健保誕生于2015年起11月1日,取代了之前的健保雙全。
新的終身健保除了每項、每年和終身限額的升級外,最大的特點是
a. 原本不受保(先前患有嚴重疾病Pre-Existing)的國人全被納入
b. 92歲以上國人(終身受保)
也因爲新的Medishield Life保障更廣泛,相應每年的保費也增加。但政府同時給不同收入收入家庭相應的津貼,讓每一個人都能支付得起基本醫保費用。
b. 什麽是Integrated Shield Plans(IPs)
終身健保提供了最基本的醫藥保障,而由保險公司從2005年開始推出的,商業綜合健保計劃IP則提供了額外保障。病人可以在生病住院時選擇入住A或B1級病房,或是私人醫院。當然,也需要支付較昂貴的額外保險費用。IP的保費可以從CPF的Medisave賬戶扣除,超額部分才需要支付現金。
IP提供許多額外的保障,比如緊急海外護理,選擇自己的醫生,縮短在非危急情況下接受治療的等待時間,選擇更舒適的單人病房。保障的多個項目也可以升級到As charged,不受Medishield Life額度的限制。當然,年度和終身額度也相應增加不少。
但IP不同于Medishield Life包含之前的病症,Pre-Existing病症會被排除在外。如果要購買IP,要趁身體健康尚未出現問題之前投保,否則除了有排外條件,還有可能會被拒保。
c. 什麽是IP Rider?
IP的涵蓋範圍雖然比較廣,但並不代表它包括整份住院賬單。不論終身健保或IP,都有自付額(deductible)和共同承擔保險(Co-pay)的部分。如果投保人不想承擔過多醫藥費,就必須購買額外附加險(IP Rider)。
自付額是索償之前,在每個保單年份必須自己負責的一筆款項。扣除自付額後,再支付一部分索償額,也就是共同承擔保險,剩余索額才由終身健保或IP支付。
以保誠Prudential的醫保演示作爲參考,從左到右分別是Medishield,Medishield+IP,和Medishield+IP+IP Rider的賬單覆蓋情況。(下圖保誠雙全計劃就是IP,附加計劃就是IP Rider)
醫療賬單的自付費用比例是由投保人的投保保險來決定。
03
有了Medishield Life,還需要商業保險嗎?
可以簡單考慮三個問題,
1. 如果住院,是否介意政府醫院5人間(B2級)和7人間(C級)病房
2. 是否負擔得起IP和Rider的保費
3. 是否需要這些保障?比如As charged,海外緊急醫療,更高的索賠限額等。
目前的新加坡醫保商業市場
根據新加坡 Life Insurance Association Singapore(LIA)的最新報告,19年第四季度Q4的數據顯示本地有279萬,將近69%的居民,在Medishield Life的基礎上給自己添加了IP和Riders的保障。超過三分之二的本地居民選擇提升自己的醫保,讓自己有更健全的保障。
本地目前提供IP和Rider的商業保險公司有7家,如下圖所示。
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在有購買IP,一個簡單的方式就是去查看Medisave的交易記錄。比如我19年8月的記錄,$310 MSL是Medishield Life,而$300 PMI則是Private Medical Insurance,我的商業保險IP所扣。
04
2018年的大變化,是動了誰的奶酪?
上面說清楚了政府醫保和商業醫保的概念與合作,那這裏要重點說說2018年的醫保重大變化,取消了全額報銷醫保附加險,采取5%的共同承擔Copay。
也就是說如果生病住院,醫療賬單$20,000,
a. 在原先的100%附加險計劃下,病人可以一分都不用掏。
b. 而現在的保單附加險計劃,即使是最高級別的商業醫保計劃下,病人仍需要支付5%,$1,000。
當然,如果醫療賬單越高,投保人自己口袋需要掏出來的就更多了。
爲什麽政府要促進這個演變?
先來看看目前新加坡這些年醫療行業的變化。
根據19年Mercer的醫療行業報告顯示,2018年新加坡醫療的通貨膨脹率是10%,而當年新加坡整體的inflation通貨膨脹率僅爲0.4%。
通貨膨脹後新加坡的醫療費用有多貴?來看看印尼富豪最愛的新加坡私立醫院伊麗莎白烏節醫院,單人病房每天收費$728,僅僅是房費,不包括任何治療費用,醫生的手術費用。
再來看看全額附加險投保人與無附加險者的醫療索賠對比
在過去IP全額賠付的附加險下,産生了不少吃自助餐心理的投保人,和一些傾向收取更高咨詢費、醫療費的利益鏈。反正有全額報銷,原本不需要住院的也可能被醫生安排住院,醫藥開的藥多一些也沒關系。畢竟,投保人來年還能繼續投保,醫生和醫院也能賺取更多的盈利。
再來瞅瞅這種情況下商業保險公司利潤和保費的變化
過度使用醫保和非必要的治療,導致了更多的索賠,商業保險公司的醫保利潤兌減,因此保費也逐年增高。2015年至2016年私人IP部分保費漲了80%,部分附加險保費飙漲225%。
不僅是IP和Rider的價格增加,連政府部分的Medishield Life都是水漲船高。以一個31歲較高收入人群來算,2015年的保費是$146,而4年後的19年保費已經增加到$310,翻倍不止。
下圖11年-15年的5個商業保險從業者醫保賠付數據,藍色線是遞增的索賠率,紅色線則是保險公司越來越少的利潤到負利潤。
而從海峽時報報道的16年到18年的數據,明顯可以看到,所有的保險公司在醫保這塊都是虧錢,除了2018年采用Claim Based Pricing(以索賠爲標准的定價)策略的Prudential保誠。
重壓之下,保險公司們持續運營需要盈利,所以過去幾年的保費也是火箭般速度的往上漲。
究竟最後動了誰的奶酪?還不是那些老實交保費,規規矩矩不過度使用和消費不必要醫療資源的投保人。
05
政府和商業保險公司的積極應對
投保人如何不過度消費,私立醫院和醫生如何規範化醫療費用,商業保險如何持續提供投保人可以支付得起的保障,便是2016年至2018年政府成立專門小組HITF研究的功課。
爲了醫保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商業保險公司減緩保費漲價的壓力,醫療系統不再的過度使用,把它留給真正有需求的病人,便有了如下兩大措施。
1. 政府與商業保險在18年統一推出了醫保的共同承擔額Co-pay,取消了原來有的全額賠付。
當然,18年3月8日前購買的全額醫保附加險可以繼續享有100%報銷,而18年3月8日-19年4月1日間的全額附加險保單將在2021年4月1日後強制加入共同承擔額。
而19年4月1日後購買的所有IP rider最多只能賠付95%,投保人需要自己Co-pay共同支付剩余的5%。都知道新加坡醫療費用高昂,5%的賬單也可能是一筆不小的數字。這裏,不少商業保險公司也出台了在合作平台診所或者醫院,投保人自付額最多$3000的保障。
2. 另一邊,政府也爲了規範和抑制醫療費飙升,推出了私人醫生外科手術收費標准,涵蓋222種常見手術。
這大大提高了醫療收費信息的透明度,改善目前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情況,從而放緩醫療費和保險費飙升的勢頭。
比如,盲腸割除手術費的下限是$4200,上限是$6700。醫生可以根據手術複雜性、風險、個人經驗等決定費用,最後真實收費可以低于或超出這個範圍。但不管怎樣,有了這個收費價目表,醫生和保險業者有一個可參考的標准,而這也是他們多年來的呼籲。現在,更多常見手術費用標准也可以在MOH官網查詢到。
19年商業醫保的盈利報告暫時還沒看到,相信不同的公司有著不同的應對政策,或許是價格,或許是保障內容。希望政府的這些措施能夠在透明化新加坡私人醫保市場的同時,讓Medishield和商業保險,長久的成爲一份人人都支付得起的醫療保障。
畢竟,疫情和金融雙重危機之下,除了健康和捂緊荷包,最不能少的便是這份保底的醫療保障了。
文:小五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