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勢洶洶,街上的陌生人,甚至身邊的家人也有機會是帶菌者,傳播速度令人措手不及。普通民衆紛紛做好各種防疫措施,包括大量搜購防疫用品,以及加強清潔消毒。
而在阻斷冠病疫情措施落實期間,更多人在家辦公或學習,短期內一些人可能無法適應。一些人可出現情緒焦躁等問題,所以必須調整心態和生活規律。如果感到孤立無助,應盡快尋求援助。
圖片來源:Forbes
遭隔離的人士因害怕自己被感染,容易坐立難安;長期隔離在家,突然改變生活習慣,也會令人情緒不穩……
對此新加坡的臨床心理醫師指出,被困在家裏的人會導致個體的心理健康出現負面影響,例如焦慮、恐慌和偏執的程度會加劇,思維沒有那麽清晰。有些人遭隔離後,可能會因爲情緒壓力而導致身心長期出現症狀,例如呼吸道系統疾病、腸胃紊亂、偏頭痛,以及身體疼痛等。
在抗疫期間,讓隔離者獲得清晰、透明的信息有助于管理情緒壓力,這也是新加坡政府已經實施的舉措。同時新加坡衛生部也建議接受隔離者可以定下一些目標,例如學新技能、寫短篇小說,或者閱讀書籍,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從可靠的管道獲得信息;與家人談論自己的症狀,因爲更了解疾病會減少焦慮;通過電話、電郵及社交媒體與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系。
用適當的言語安撫孩子;定時吃飯和洗澡,維持日常生活常規;保持積極的態度;回想過去如何面對困境並確保自己能面對現況,以及謹記隔離期不會持續太久。
經常在室內做運動,這有助于治療壓力和抑郁;安排休閑放松的時間,例如練習深呼吸、閱讀,以及上網學習新事物以刺激大腦。
如果與家人一起隔離,在計劃活動時要考慮各個成員的需要,以及確保每個人可以有獨處時間;家人可分組活動,例如父親在客廳帶小孩,媽媽則在臥室帶另一名孩子,隔天再交換;一旦出現爭執,必須要快速解決;若孩子之間發生爭執,可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一旦出現爭執,必須要快速解決;若孩子之間發生爭執,可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除了表面的應對措施外,
新加坡在心理上的支援是否足夠呢?
1. 設立全國關愛熱線,協助疫情期間焦慮的民衆
新加坡政府設立了全國關愛熱線,協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感到焦慮和壓力大的民衆。
截圖自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李智陞Facebook
新加坡社會及家庭發展部(MSF)表示,由心理學家、輔導員、社工和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關愛人員將根據求助者的需要,把他們轉介給社區服務和專屬服務機構,以獲得適當的援助。此外,新熱線將同公共領域關愛人員爲接到隔離令或居家通知人士提供的支援,起互補作用。
目前身在新加坡的心理學家、輔導員等相關領域專業人士,包括受過訓練,能在婚姻和家庭問題方面提供輔導的人員,如有意支援全國關愛熱線提供的服務,可上網進行登記。社區服務機構也可通過網站,爲熱線推薦適當的專業人員。
2. Facebook將新冠肺炎列入“社區幫助”,用戶可尋求或提供援助
社交媒體平台Facebook也將新冠肺炎列入“社區幫助”(Community Help)功能,讓用戶可以尋求幫忙或提供援助給身邊有需要的人。Facebook負責人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剛暴發之時就發現有人在尋求援助。
“社區幫助”是Facebook在2016年推出的工具,那是用戶在災難發生時尋求或提供援助的一個溝通平台。“社區幫助”功能一般都是在災難發生時啓動的,例如最近的澳大利亞林火也曾用過此功能。Facebook方面表示,這次對抗疫情,這個功能將通過Facebook的“冠狀病毒資訊中心”在不同國家和區域使用。
Facebook根據用戶的所在位置設置功能的範圍,用戶可以跟隨自己能夠提供幫助的範圍,自行更改設定。如果用戶只能在自己鄰裏提供援助,可以把默認範圍調小。這項功能可讓用戶尋求各種幫助,從日常生活如帶寵物散步、取雜貨,到接受心理治療都可行。
此外,Facebook不久前也推出了“冠狀病毒19資訊中心”(COVID-19 Information Centre),讓用戶及時收到可靠的資訊。在新加坡,資訊中心就包含了衛生部(MOH)、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和本地主流媒體所發布的訊息。
3. 爲醫療人員提供心理支持,助他們應戰
不論是疫情期間還是在平時,醫護人員的作用都十分關鍵,因爲他們始終守護著人們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健康。新加坡本地醫療員工同新冠肺炎疫情對抗時,可能會因爲倍感壓力而感到焦慮、甚至恐懼。一些醫院就爲醫療人員提供心理支持,協助他們應付挑戰。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醫學組織向全島470名醫護人員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後,得出這個結論。一名負責病例的工作人員表示,原本很擔心會把病毒傳給病人或家人。如果出現輕微感冒症狀,也不知道應該要看醫生拿5天病假,還是繼續工作,因爲醫院人手短缺。有鑒于此,國大醫院推出援助熱線,讓職員感到不適時,查詢自己的症狀。
而新加坡在經曆了SARS疫情之後,醫生、護士等前線醫療人員都接受過訓練,學會如何應對,所以在應付新冠肺炎疫情時,更有信心。
不少醫院會在每周特意安排分享活動,讓醫務人員向心理醫生、心理學家和輔導員學習如何察覺自己面對的壓力增加、應該如何應付等。醫療人員也有機會傾訴他們每天面對的問題。
此外,醫院員工也可撥打熱線或發電郵,尋求協助。新加坡規模最大,曆史最長的公立醫院中央醫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也有類似的計劃。除了成立互助小組外,也把求助熱線電話的運作天數,從一個星期5天,延長到7天。
4. 停課在家小朋友更易憂慮煩躁心理,家長要如何應對
新加坡所有學校和高等學府已從4月8日起全面實行居家學習。孩子在停課期間,部分會因爲不用上學而感到沉悶,或因壓力驟減而感到放松,然而同一時間,也會有部分孩子接收到疫情訊息,或受家長影響,出現煩躁、焦慮、驚恐的情緒。
受負面情緒影響,孩子或會有失眠等焦慮反應。至于家長應否讓孩子知道疫情資訊,沒有標准答案。要視乎孩子的求知欲和年齡。一般而言如果是小學以下,建議跟他們解釋爲何要留在家、如何保護自己、如何正確配戴口罩便已足夠,無需向他們每天更新疫情消息。
當家長察覺孩子的情緒變化,及當面對他們的提問,宜向他們表示理解。家長可以通過建立安全感,以及設定生活規律,劃出親子時間,讓他們抒發情緒。
建議家長好好利用抗疫時間,暫時放下電子産品,多與孩子進行親子活動。如孩子在家裏表現松散,建議家長制定時間表時,除了要清晰,也宜增添創意元素。可加入自由時間和做家務環節,並附設獎勵計劃,如累積一定數量的星星,去換取到郊外遊玩、買喜歡的食物的機會等。
在這非常時期,家長既會擔心疫情,又要同時兼顧家庭及工作,不時會自覺做得不夠好,造成無形的壓力。家長可嘗試感覺自己的情緒,以及自我照顧,給予自己空間,學習隨遇而安。
昨天是新加坡中小學、初級學院以及特殊教育學校全面實行在家學習第一天,不少學生與教師表示,有了上周的經驗,整體網絡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生登錄學習平台也通暢無阻。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也通過Facebook發文表示,盡管在家學習的質量不如到校上課,學生應充分利用從昨天起至5月4日因應阻斷冠病廣泛傳播而改在家學習的時間,培養好奇心,自動自發學習。在家學習的好處是鼓勵學生采取主動、自主學習,若能在這段期間讓孩子熟悉這個概念,將可讓他們掌握一生受用的寶貴技能。
針對家長就課程進度會否因在家學習而滯後的疑問,王乙康指出,教育部決定取消年中考試,騰出的約三周時間能讓課程如期完成。如果5月5日阻斷措施結束後能正常開學,6月學校假期將不受影響。
王乙康表示,實行全面在家學習,對學生、家長和教師而言,都需要相當大的調整及磨合時間,因此懇請各方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