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魯鵬程 編輯 | 金雀兒
在很多媽媽吼叫的原因裏,孩子拖拉要占據很重的分量。
家庭中經常會傳出這樣的吼叫聲:
- “你動作快點!”
- “磨蹭死了!等什麽呢?”
- “遲到了別哭,老師訓別委屈!”
- “你能不能迅速一點,誰都沒你慢!” ……
我們對孩子的行動速度始終不滿意,總是抱怨他跟不上我們的要求。
畢竟作爲成年人,我們頭腦中的24小時每一分鍾都有它的用處,但孩子對時間的概念卻不那麽清晰,他們看起來總是在悠閑地做事,還總是會被一件事突然吸引住目光,只要被吸引住了,媽媽再怎麽吼他也像聽不到一樣,會長久地沉浸在當時他認爲很有趣的情境裏出不來。
還有的大一點的孩子,拖拖拉拉早就成了他們的習慣,非要等到限定的時間快到了,才慌慌張張開始動手。
這些“不知道珍惜時間”的行爲,在我們眼裏就是拖拉。
面對拖拉的孩子,我們無比心焦,不得不提高聲音,讓自己的態度再嚴肅一些,以期孩子能認真對待“提速”這件事。
可遺憾的是,孩子似乎並不能體會我們 的這份“良苦用心”,幾乎每一次他都會被我們“拖”著往前走。
怎麽辦呢?除了吼叫還有別的方法嗎?
當然有!讓我們換一種智慧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相處吧,讓孩子主動改掉他拖拉的壞毛病。
一、了解孩子磨蹭的具體原因
在我們想辦法讓他不拖拉之前,我們要先弄清楚他爲什麽這麽磨蹭。
生活技能需要大量時間去練習→對于小孩子來說,這是他“磨蹭”的 絕大部分原因。
心情不好,不願配合媽媽好好行動→及時幫助孩子調整不良情緒。
想要吸引媽媽的注意→反向出格的行爲反而更能引起注意。
即將要做的事情對孩子來說沒有吸引力→有興趣才有動力。
長期拖拉讓孩子已經養成了拖拉的壞習慣→改變壞習慣要持之以恒。
智力、行動方面的障礙→真正的疾病所導致。
搞清楚這些原因,我們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解決拖拉的問題。
該練習的生活技能就好好練習;該和孩子溝通的就與他好好溝通,幫他解決心事,讓他恢複正常的情緒狀態;如果他是在故意吸引媽媽的注意力,就問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麽;如果是“嫌棄”要做的事情沒有興趣,那麽媽媽就要引導孩子在做事中發現興趣,有了興趣才會有動力;假如真的是疾病所致, 就要及時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二、放慢自己的速度與節奏
成年人做事總是追求效率,而我們不能用成年人的標准來要求孩子。
很多事情在你這裏已經是不用思考就能做得到的了,可孩子不一樣,他要經曆從認識事物到熟悉事物,最後達到熟練自主做事的過程。
我們要給孩子的進步留出時間。
當我們焦慮的時候,就要提醒自己慢下來,只有我們慢下來了,孩子才不會覺得跟不上我們的節奏是讓人感到羞愧的,他才能放心去練習。
你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允許他一開始做不到,允許他出錯。你要引導孩子,給孩子做榜樣,而不是一味催促。
而且,很多時候如果你慢下來了,沒准兒還會發現很有意思的小細節。
孩子在和自己的袖子“搏鬥”,胳膊都露在外面好半天了。一旁等待的媽媽並沒有催促,而是放慢了自己穿衣服的速度,在系絲巾的時候,媽媽自己琢磨著系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孩子終于穿好衣服告訴媽媽可以走了,一擡眼就看見了媽媽蝴蝶形狀的絲巾,孩子興奮地說:“哇,媽媽, 你今天好漂亮啊!”媽媽對這誇獎很受用,開心極了。
主動放慢自己的速度,給自己找一點小樂子,對孩子是一種寬容,對自己也是一種優待。
孩子總有熟練的時候,就像你小時候所經曆的一樣。
只要你給他時間,他就會給你驚喜。
三、收起對孩子催促的話語
每天早晨出門之前,是專屬于媽媽的“催促時間”:
- 趕緊的,再不出門就遲到了!
- 怎麽回事?穿個鞋也這麽慢,加快速度啊!
- 快別吃了,放下手裏的食物,馬上出門了!
- 什麽?水杯沒拿?快去拿啊!我剛剛明明提醒過你……
我們對這些催促聲都很熟悉吧,每天早晨上學之前的這段時間,就像一場戰鬥一樣,伴隨著媽媽們急促的催促聲,孩子們慌慌張張地出門。
可是孩子們對這些催促的話是什麽感覺呢?
一位媽媽就說:“那天我催孩子動作快些,他忽然扭頭問我:‘你爲什麽總催我?我又不是沒動。’放在平時,我肯定會說‘不催你就遲到了’或者說‘你太慢了’,但那天我忽然想不到有什麽原因,因爲那天是周末,孩子不用上學,我們也不過是出去玩而已,所以我催他是爲了什麽呢?”
還有一位媽媽說:“我也總是催我閨女,那天我五歲的閨女被我催急了沖我喊了一句‘媽媽你別再催了,你越催我越慢’,我一想還真是,我催了半天,也沒見她提速啊!”
我們習慣了對孩子催促,言談話語間都帶著急切,不管做什麽都催促,恨不得孩子腳底生風。
可往往是,我們越催,孩子越慌,慌亂之下就會出錯,出了錯就會更慢……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如果我們能保持平靜的心態,孩子注意力也會比較集中,會更加專注地完成自己的事情。
當然,過程中你也可以適當提醒他時間,但提醒過之後就不要在孩子耳邊繼續催促了,給他時間讓他獨立去完成一件事情,過後對他的表現進行總結,好的地方贊揚他,不足的地方提醒他,鼓勵他繼續努力。
四、逐漸固定孩子的做事時間
給孩子足夠的練習時間,但並不意味著你就徹底放手不管他了。
比如做一件事情,最開始你可以允許他半個小時完成,但之後就要慢慢縮短他的完成時間,直到他實現能力所及的正常速度,這時你就可以固定下他做這件事的時間了。
也就是說,你要通過觀察來掌握孩子的真實能力,根據他做事的平均速度,來給他固定做事的時間。
有了這樣的判斷標准之後,如果孩子再拖拉,就要尋找情緒方面的原因了。
五、給孩子一些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
一定的時間裏,孩子需要做幾件事,你只要提醒他,在這段時間裏需要把這些事情都做完就足夠了。
不需要再事無巨細地告訴他什麽時間段做什麽,他能自由支配時間,就會慢慢體會到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控制自己時間的欲望,孩子也不例外。
當你把這段時間做事的主動權和對時間的控制權交給孩子之後,你就會發現他慢慢 就學會了爲自己負責,同時效率也變高了。
這可比吼叫管用多了哦。
本文摘選自作者暢銷書
《媽媽情緒平和,孩子幸福一生》
魯鵬程
家庭教育專家,家庭教育圖書暢銷作者,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推動者。家庭教育類雜志《時尚育兒》《親子》等專家顧問團成員、撰稿人。出版家庭教育《媽媽情緒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好媽媽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讓孩子吃點苦吧》《我家孩子愛學習》等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