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長顔金勇強調,慈善事業可通過維持中長期護理水平、創造樂齡和社區護理新模式,以及協助臨終關懷護理,爲老齡化和年長護理作出貢獻。
我國支持慈善事業的機構和人士,可從三方面爲老齡化和年長護理作出更大貢獻,包括支持中長期護理、創造樂齡和社區護理新模式,以及協助臨終關懷護理。
衛生部長顔金勇昨日在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第七屆慈善事業論壇上講話時,作出以上表示。
他強調,慈善事業在本地保健業扮演重要角色。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對亞洲保健的奉獻”,10名來自全球各地的主講者在會上分享經驗,他們是來自保健領域、商業和非盈利組織的領先慈善家。
大會嘉賓顔金勇在講話時說:“樂見現今慈善業者對保健領域的貢獻處于健康水平。根據慈善總監(Commissioner of Charities)2016年常年報告,保健領域約共有138家慈善組織和83家公益機構。2015年的捐款達約3億3400萬元,比2011年多21%,增幅較橫跨各領域的34%稍高。和社區和慈善家的進一步合作,能夠讓我們爲年長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顔金勇也提到,慈善機構和人士可在老齡化和年長護理方面作出貢獻的三大領域。
第一、維持中長期護理的水平。政府承擔建造年長護理設備的成本,但需要志願福利組織來經營。
第二、創造樂齡和社區護理新模式。慈善家可支持創新産品和服務的發展和應用,提升老齡化體驗和改善年長護理的品質和效率。
第三、協助臨終關懷護理。建立一個強大的社區關懷系統,作爲家庭成員支援的後盾。
這項論壇舉辦七屆來,共邀請超過120名主講者,與近千名客戶分享他們在慈善事業方面的經驗和心得。
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部主管兼東南亞地區首席執行長範思高(Francesco de Ferrari)說:“政府給予老齡化計劃的基金有限,需要私人界的支持才能推上一個新水平。私人界也可通過創新和更具成本效益的保健,讓更多人受惠。”
瑞信也配合本屆論壇推出《金見銀絲: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慈善事業和老化》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