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設計之都新加坡,一直都是世界學習的對象,無論是面向未來的前瞻規劃,還是當下的落地建築,都大有可圈可點之處,更有諸多世界級設計大師的作品聚集于此。
今天,我們爲大家附上去新加坡不可錯過的5個經典建築與景觀的高清大圖!
一號碼頭Marina One
這個高密度的建築綜合體使用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它由四棟高層建築組成,圍合出一個“綠色心髒”,這是由建築師們與景觀設計師Gustafson Porter和Gustafson Porter合作設計的。
建築結構的有機形狀,帶有其標志性的百葉窗和大面積的種植,有助于改善氣候,增加生物多樣性。
“綠色心髒”含有超過350種樹木和植物,700顆樹,3700平方米的景觀,多種動物構成了生物多樣性的一部分。雨林中不同垂直高度的環境氣候有所變化,該建築景觀設計仿佛一個綠色的山谷,它的氣候變化是根據層數而變化的。
南海灘綜合新區
整個城市街區將新建築與經過精心修複的現有建築相結合,使工作場所、生活場所與商店、咖啡館、餐廳、酒店以及公共區域協調地融合在一起。一條景致優美的寬闊步行街猶如一根綠色脊柱穿過整個項目場地,街道上方的大型頂篷爲下方光線充足的空間提供遮護。
頂篷的帶狀鋼百葉和鋁百葉在主交通通道和公共空間上方向上彎曲,並在邊緣附近下沉,與海灘路周圍的建築相彙。帶狀百葉由細柱支撐,沿著兩座大廈暴露的東立面和西立面向上攀升,形成一連串的垂直百葉,百葉的傾斜角度經過精心設計,有利于實現自然通風。頂篷入口向上拱起,形成高效的風鬥,使盛行風可穿過整個空間,促進自然通風。
新加坡樟宜機場
新加坡樟宜機場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室內瀑布景觀,該機場以郁郁蔥蔥的室內森林和綠色的設施爲特色,將原機場大廳改造成爲了一個具有吸引力的公共景點。其主要結構是由一個環形的玻璃圓頂構建,中心有一個眼孔。這個被稱爲“雨漩渦”的孔洞可以讓水像瀑布一樣湧入機場。
“蜂窩”摩天樓
新加坡“蜂窩”摩天樓分別是“申頓路V型大樓”和“斯科茨塔樓”,由UNStudio事務所完成,旨在解決新加坡日益嚴重的人口密度問題。作爲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這些項目成功地設想了城市如何能夠在不犧牲娛樂空間和綠地的情況下進行縱向發展。
“申頓路V型大樓”的設計目標是開發一座大規模、整體性強、功能多樣的綜合大樓,爲市民提供全天候的功能空間。
申頓路V型大樓
除了辦公和住宅用途外,“申頓路V型大樓”還設置有空中花園,能夠欣賞到新加坡的全景。也有一些區域設計用于公共活動,如健身區、遊泳池和兒童遊樂區,茂盛的綠色植被還可以提供更清新、更清潔的空氣。
申頓路V型大樓
申頓路V型大樓
辦公塔是基于幕牆模塊系統和優化數量的面板類型建造的,二者的重新組合創建出一種特征鮮明的肌理形式。這些幾何形狀的面板增加了建築的紋理感,同時反射出光影變化和口袋形狀的陰影。
申頓路V型大樓
“斯科茨塔樓”總面積達18500平方米,共31層,有231個居住單元,設置有寬敞的花園、天台、頂樓花園和各種娛樂設施。從該建築中還可以欣賞到附近的公園美景和新加坡的城市天際線。
斯科茨塔樓
斯科茨塔樓
“斯科茨塔樓”的概念由兩個框架構成,分別是“垂直框架”和“天空框架”。垂直框架以城市方式組織塔樓的內部功能。它把塔樓統一成一個“垂直城市”,但也和四個居住群之間形成明確區別,産生鄰裏效應。
斯科茨塔樓
斯科茨塔樓
斯科茨塔樓
南洋理工大學學習中心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學習中心(Learning Hub)則是近年的建築亮點,讓這座設計之都增添了一處讓世人稱羨的設計地標。學習中心主體以混凝土建造而成,而12 座塔間的連結處爲建築的出入口及樓梯走道。除教室外,每層環形樓中設置互動場所,使得空間流動無阻礙,靈活開放的設計讓學生們能有更多交流機會。
*本文素材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