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希望獲取回報率的資金部署行爲, 皆可被視爲一種投資決定。
儲蓄保險也算是一種投資工具。
只是對于它的目的與風險, 與我們一般認知中的股票、債券, 以及基金投資有所區別而已; 選購儲蓄保險時心理早有准備, 要接受相對較低的回報和風險。
除此, 儲蓄保險還多了一層其他 投資工具所欠缺的—安全感。
這份安全感與保險成分無關。
儲蓄保險的投保額, 是這類保單的附屬品, 期滿而終。 除了身亡險和重度殘障險之外, 通常不會(也不應該)摻雜嚴重疾病 無益于回報的附加險。
所謂的安全感, 主要圍繞在保本的概念—繳付的保費。
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對于儲蓄保單 趸繳保費(single premium) 限期保費(limited premium) 年繳保費(annual premium) 這一類的儲蓄保險,是否值得投資, 那麽該如何正確投資? 無法承受投資風險的人, 若想獲利或抵制通貨膨脹對現金的貶值, 通常會選擇購買儲蓄保險。
爲滿足需求, 保險公司計劃和推廣的儲蓄計劃或養老計劃, 以滿足客戶長期的儲蓄需求。
上述的安全感, 儲蓄保險也漸漸被視爲籌措孩子的大學基金, 以及個人退休金的重要金融工具之一。
新加坡中國團隊的投資理財顧問有提到 “儲蓄保險適合那些期望回報, 或是通往財務目標途中,有某種保證的顧客。 保單的保本功能便符合這個需求。”
儲蓄保險多爲于分紅保單。 保本基礎來自利益說明中的“保證”部分, 此類保險在最終到期價值保證部分時, 已等同于所有付清的保費。 有了保本基礎,重點應該放在保單如何增值。
保單的利益演算表也在展示著, 儲蓄保險回報介于3.25%至4.75%之間。
對此,本地的金融行業的專業人士 認爲保單最終能達到這樣的回報率, 仍算是不錯的工具; “無保證”回報才是紅利 爲儲蓄保險錦上添花是複歸紅利和終期紅利 即利益說明下的“無保證”回報。
此外,保險公司一旦宣布紅利, 該紅利便是受保證的。
既然這個紅利回報取決于分紅基金, 那麽個別基金的戰略性資産配置績效和費用比率 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上圖中我們不難發現,僅有新加坡的AIA和Prudential兩間公司的分紅達到了非常優秀的記錄)
雖說風險越大回報越高,但股票基金占比越多, 費用便越高,若換來相對更高的回報率還好; 若沒有, 倒不如挑選回報率相等、風險較低的投資組合。
許多儲蓄保險爲了安全起見, 投資組合中向來都以債券爲主導, 而每個基金的回報率也自然各異。
投資市場跌漲參半。
故此,爲了讓投保人獲得相同的回報率, 加強他們的安全感, 很多保險公司采用了類似平穩紅利的策略。
新加坡的保險公司會在豐年期間保留部分利潤, 然後在經濟低迷時再將這些利潤分配給投保人 避免降低保單回報率 儲蓄保單大致具備抵消通脹侵蝕的功效, 也有望達成長期理財目標。
但爲了避免對保單回報率造成不經意的“傷害”, 應留意以下幾點: 購買儲蓄保險後,尤其是常年保費的保單, 中途切勿做出任何更動。
否則保單在重新演算時, 有可能刪除先前積累的分紅, 既換不來更好的回報率, 亦守不住之前的回報率。
由于所剩的時間較短, 必然重估到期價值,達不到預設的目標。 通常擁有現金回贈(cash back)便利的保單, 回報率也相對較低。
倘若當初購買保單是爲了它到期後的財務目標, 盡可能在得到回贈時便把現金重新投入保單中。
當然,年金趸繳保費或限期保費保單則另當別論。
由于保費付清後與現金回贈前相隔了好些年期, 保單有望爭取較高的回報率。
最適合儲蓄保險的情況
最後,儲蓄保險非常適用于下列兩種情況: 一、父母爲籌備子女的大學教育基金 而購買的年繳保費儲蓄保險。
但前提是, 父母必須爲保單補上保障父母的重疾附加險, 以便在父母發生意外的狀況時, 保單可以“自付”保費, 保障兒女的教育基金。
如此一來,即便回報率再低,也是值得了。 二、作爲退休生活費。
簡言之, 資金避免在于風雲莫測的金融及股市動蕩, 又能在短期間內仍有所增長。 這才是儲蓄保險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