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海外記者Alice
編譯 道格
隨著新冠疫情形勢好轉,亞洲國家正逐步放松限制和封鎖措施,但同時也有隱憂:下一波疫情是否會再次襲來?
目前病毒正在全球肆虐,導致300多萬人感染,20多萬死亡。作爲此次大流行的第一個震中,武漢日前病例已經清零,但專家們仍然認爲新冠病毒是變異性強,“具有危險的、不可預測的傳播能力”。
事實上,新冠病毒表現得非常不可預測,全球範圍內有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被稱爲“沉默的病毒攜帶者”;韓國有近200例在宣布康複後不久再次感染的病例;大量病例病毒都長期潛伏或感染源不明……
這些因素使人們對“第二波疫情”的擔憂更加凸顯,特別是在新加坡發出“警鍾”之後,新加坡曾在1月底2月初被認爲是傳染病防控的“榜樣”。僅僅一個月的時間之後,它就成爲東南亞乃至亞洲地區的“疫情暴發點”。
根據評估,新加坡已有效控制了“第一波疫情”,這得益于嚴格的邊境控制、積極追蹤疑似病例、嚴格的檢疫和旅行限制,以及在該國1月底報告首批病例後立即部署大規模檢測等強有力的措施。
可是,隨著3月初在娛樂區的一家餐館暴發疫情,情況開始失控,公衆集會仍在繼續,學校和餐館仍正常營業。
3月中旬,新加坡衛生部證實,在當時這個島國的160例新冠病例中,約有五分之一沒有限制接觸,繼續工作,甚至使用公共交通……隨後,這種疾病在農民工宿舍裏大規模傳播。
從3月初的100多例,一個月後新加坡病例增加到1000多例,到4月28日,病例數量達到14,951例,在東南亞國家中排名第一。
專家表示,在這個擁有570萬人口的島國,病例激增,主要來自第二波疫情,其中近80%的病例與全國各地43個宿舍的農民工有關,還有從美國和英國回國的新加坡人。雖然新加坡決定從4月7日起實施嚴格的限制措施,但該病毒仍在社區內蔓延。
更令人擔憂的是,盡管努力追蹤接觸者以切斷感染鏈並將新加坡封鎖兩周,但社區感染仍未得到控制,越來越多的病例失去了來源。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新加坡每天發現的25例新病例中,有17例感染了別人,這意味著68%的病例是在社區中傳播的。許多人可能患有這種疾病,但尚未被發現。爲了應對第二波感染,新加坡不得不將全國封鎖延長至6月1日。
1918年造成5000萬人死亡的流感大流行是一個曆史教訓。它表明大流行以連續數波沖擊來襲擊人類,後者比前一波更嚴重。新加坡再次暴發疫情也表明,第二波疫情可以在一個社區中滲透、存在和發展,只有當病毒感染了許多人時才會被發現。這意味著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或第四次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稍有主觀和疏忽也會導致無法預料的後果。
(來源:亞太日報 AP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