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昨日新增病例447起,新增病例數較之前有明顯下降,但每日擴增的感染群仍是一大問題。新加坡本地新冠病毒感染群已有近百個。
據統計,截止到昨日(5月2日)中午,全島所有感染群中有69個屬于客工感染群,覆蓋範圍幾乎遍布全島,5個昨日新增感染群。
(來源:椰子自制)
新增感染群中,大士景廣場第21號共出現131起病例,其中129起是有關聯的早前確診病例,昨日有兩起新增病例。
冠病持續肆虐,本地最大客工感染群——S11榜鵝客工宿舍在3月30日確診首起病例後,過去一個多月來,與之相關的確診人數已經增至2477人。
(來源:Facebook)
與此同時,盡管社區感染病例在近期基本穩定在個位數增長,但仍不時浮現新感染群,包括前天發現的心理衛生學院感染群。
受訪專家認爲,被確定的感染群越多,說明被發現相關聯的病例數目越多,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來源:Mothership)
衛生部也一直在追蹤以前未找到關聯性的確診病例,每日更新感染群情況。
在過去一周中(4月25日至5月1日),衛生部發現了874個以前沒有聯系的病例的相關聯系。
接下來衛生部要做的是,通過血清檢測或分子流行病學來識別病毒核糖核酸(RNA)等方式,確認這些感染群之間的關聯。
可能最終會發現一些有關聯的感染群,如新加坡基督生命堂和神召會恩典堂。
(來源:Mothership)
社區新增人數的下降,與阻斷期人們無社交直接相關。
未來一個月逐步解封之後,若要減少新感染群的形成,仍需繼續繼續保持社交安全距離,減少病毒傳播的風險。
(來源:微博)
不能否認的是,社區中存在一些無症狀感染者,他們都是潛在的病毒攜帶者,有些人直到被檢測出來陽性,才知道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
或者一些有輕微症狀的人,沒有得到充分的診斷,不知道自己感染了病毒,仍在社區中自由活動。
如何鑒別這些無症狀感染者,也是政府未來著重工作的方向。
無症狀感染者感染力
針對無症狀患者是否可以傳播新型冠狀病毒,世衛組織的看法類似:無症狀患者可能不是病毒的主要傳播者。
從目前的流行病學數據看,大多數受到感染的都是有源病例發病在先。
源病例無症狀時候感染人,是指還在病毒潛伏期的時候感染人,這不叫無症狀感染者。
什麽是無症狀感染者?
真正的無症狀感染者可分爲兩種情形。
一是感染者核酸檢測呈陽性,經過14天潛伏期的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征,始終爲無症狀感染狀態
二是感染者核酸檢測呈陽性,采樣時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征,但隨後出現某種臨床表現,即處于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
(來源:Mothership)
政府如何應對?
目前政府正在設法積極的找出這些無症狀感染者,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正在領導這一計劃。
爲了確定某人是否患上了新冠病毒,接下來會進行大量的血清檢測,真正區分無症狀感染者。
NCID分享了從2月到4月爲止進行研究的初步結果。
(來源:Facebook)
根據NCID的研究,與醫護人員和兒童相比,那些與新冠肺炎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受到感染的風險最高。
可以推斷出,親密接觸者並不一定像醫護人員那樣采取足夠的預防措施,並且鑒于新加坡人口總體老齡化,親密接觸者也往往來自年齡較大的人群,他們受到感染的風險更高。
但是這些只是現在的猜測。這項研究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持續推進,並主動對社區中無症狀的普通人進行檢測,以確定新加坡存在多少無症狀感染者。
(來源:Facebook)
未來逐漸解封之後,政府也鼓勵大家利用好TraceTogether等新科技應用程序,協助政府第一時間掌握確診者蹤迹及密切接觸人,阻止病毒的進一步擴散。
我們應該怎麽辦?
對于一般人群而言,通過完善現有的防護措施,繼續繼續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勤洗手和戴口罩,就是預防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最有效的手段。
(來源:華爾街日報)
在高發地區,應該居家隔離,減少外出活動接觸;在低發地區,應該強調咳嗽禮儀與手衛生,適當減少不必要的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