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天(5月4日)中午12時,新加坡新增573新冠病例,累計18778例。新增病例多數是住在客工宿舍的工作准證持有者,5人爲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衛生部將在今晚公布確診病例詳情。
讓我們先來回顧下昨天的疫情,昨天新加坡新增657例確診,累計確診人數爲18205人。
(本文截稿時,由于五國數據和新加坡當日數據細節:出院、ICU、轉方艙、病亡人數、人員分布等,尚未齊全,因此有所滯後,感謝諒解。)
另外,新加坡有61人病愈出院,累計出院人數爲1408人。有22人在加護病房。
住在大型集體宿舍的客工確診昨增626例。
昨天新增病例中,有13例屬于社區感染病例,其中10人是公民和永久居民,3人是長期准證持有者。另,有18人是不住宿舍的WP。
注:新加坡衛生部解釋,“社區傳播“之所以細分爲WP和非WP(如公民與PR等),主要是後者是家庭傳播爲主,前者則可能是工作場所傳播,政府爲了觀察和追查病毒傳播模式,所以加以細分。
衛生部表示,本地社區感染病例逐漸減少,從每日平均新增21起減至過去七天平均每日新增11起。感染源不明的社區感染病例也下跌,從每日新增13起減至過去七天平均每日新增五起。
昨天新增一名新冠死亡病例,累計死亡18起。死者是一名86歲新加坡籍病患。她是第14744起病例,她是在4月27日確診,確診期間在邱德拔醫院治療,她生前有糖尿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的病史。
之前的新冠死者年齡介于64歲至95歲,生前大多患有慢性疾病。
新加坡昨天也出現新加坡博覽中心社區護理設施的保健促進局護士確診。該護士是一名34歲新加坡籍女子,于昨日確診,感染源不明。
她近期沒到過受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目前在國家傳染病中心接受治療。
(圖源:谷歌地圖)
新加坡昨日增6個新感染群,都在工業區:
位于宏茂橋62街(Ang Mo Kio Street 62)5號的NCS中心:3人
繁榮路(Fan Yoong Road)16號:9人
卡爾大道(Gul Way)15號:11人
雙溪加株2街(Sungei Kadut Street 2)23號:29人
科技園彎(Tech Park Crescent)9A號:24人
兀蘭E9工業園(Woodlands Industrial Park E9)64號:11人
新加坡政府將從下周二(5月12日)逐步重啓制造業活動,盡本分維持全球供應鏈不斷裂,尤其生物醫藥、化工和精密工程,確保新加坡繼續同世界經濟接軌。
(圖源:Unsplash)
隨著新加坡逐步重啓經濟活動,從5月12日起,更多來自生物醫藥等的制造業人員將能複工,産能將提高。
根據貿工部長陳振聲在臉書發布的貼文,複工的這些公司必須盡快做好各種預防措施准備,開始制定分組辦公安排和劃出安全休息區,並利用科技追蹤。這些企業在符合當局條件和批准後,員工才能回返工作場地,企業迅速恢複運營。
現在除了醫療人員,其他高風險群員工,例如那些同公衆頻密接觸的前線人員,也需接受冠病檢測。
根據此次複工情況,政府將作出評估,如果“斷路器”阻斷措施可以順利在6月1日結束,可考慮進一步開放其他行業的經濟活動,但一些社交和娛樂場所暫時不開放,至于那些可以繼續在家遠程上班的員工,很可能需要繼續遠程上班。
陳振聲指出,政府會在允許制造業更多工作場所開放之前,與商團商會密集合作,以確保各個行業的員工工作時都能保持安全距離等。
(圖源:新加坡人力部臉書)
他說複工員工必須遵守人際距離紀律,例如午餐時間或放工後必須避免社交活動。截止目前,政府沒有透露制造業複工人數或比率。
陳振聲也透露,新加坡正在與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和日本等國商議,討論放寬有必要跨國出差員工的出行限制,制定邊境健康檢查和追蹤感染者等程序。這些系統和籌備工作在進行中。
新加坡眼評論
新加坡經濟爲以服務業爲主,服務業占新加坡名義GDP近70%,制造業占20.9%,建築業占3.7%,。
對新加坡來說,制造業十分重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一、制造業是GDP中比重最大的領域,它雇用了12.8%勞動力。建築業則是12.1%。
二、制造業對GDP其他領域如金融與保險、交通與倉儲、商業服務、水電與能源等都有推動作用。3月7日,東南亞最大船運業者之一的新加坡太平船務集團執行主席張松聲接受《聯合早報》采訪,他說 “過去兩三個星期,我們的船停在港口卻沒貨可載。因爲不少工廠還沒複工,即便複工了,貨物也不一定運得出來。”
三、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制造業是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 疫情打亂甚至打斷了全球供應鏈,貨品和服務需求下降,物流受到幹擾使得商家無法按照合約規定日期交貨。供應鏈一旦被受影響,上中下遊斷裂,無論缺了哪個環節都無法産出産品。因此,必須盡可能維護供應鏈和運輸的開放互通,減少疫情對必需品流通的幹擾,保障世界經濟穩定有序地運行。一個例子是石油化工,新加坡是亞洲的石油業樞紐,也是世界三大出口煉油中心之一,其他如電子、醫療與醫藥等也是全球供應鏈的一部分,而這些恰恰是抗疫防疫物資最需要的領域。
制造業停工,並不是“停兩個月就可以一切如常了”這麽簡單。現在疫情在全球爆發,此起彼伏,不可能所有經濟體的制造業一起“停兩個月”,如果非要停工,一定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抗疫日程停工,我們可以想像:A停工,B不停,但B的上遊是A,B取不到原料,無法生産;等B取得A原料時,B生産出來的半成品給了C,但此時輪到C停工了,所以仍是無法生産出來;由于C無法生産,因此不會繼續向B采購半成品,B也不會向A采購原料,這時盡管A已經複工,但只能望“機”興歎。
所以,在盡可能保證安全和健康的條件下逐步複工,盡可能維持全球供應鏈不斷裂,是不少國家的共識。
三月份,新加坡出口開始受疫情影響。在新加坡的十大貿易夥伴中,三月份對中國大陸、印尼、馬來西亞的非石油出口都出現負增長。
(圖源:新加坡企業發展局)
由于馬來西亞從3月18日開始執行行動管制令,當月新加坡出口即刻下跌。
然而,從出口額來說,新加坡3月份非石油國內出口(NODX)比去年同期增長17.6%。這個數據看起來很美,其實是因爲去年同期數據差(-11.7%),所以數據看來不錯。
(圖源:新加坡企業發展局)
出口與造業息息相關。同期,新加坡制造業增長16.5%。
增長主要由生物醫藥業(3月産值同比飙漲91.4%)帶動。如果不包括生物醫藥,3月産值則持平。經季節性調整後,3月制造業産值環比上升21.7%。不包括生物醫藥,則環比增長2.5%。
(圖源: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生物醫藥業産值3月強勁飙漲,主要是不同活性藥物成分組合和生物制品産量激增,使得藥劑業産值大幅提高126.6%,而醫療設備出口需求增加,也使得醫藥科技領域産值上升6.3%。
盡管3月産值並未凸顯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帶來的重大影響,由于新加坡自4月7日起實施病毒阻斷措施,預期冠病疫情沖擊可能在4月份浮現。
全年來看,由于全球疫情嚴重,全球供應鏈受損,新加坡今年制造業和出口肯定萎縮。這也是政府一早就呼籲企業盡可能不裁員的主要原因。
每家企業都想做大做強,都想掙大錢。關鍵是,怎麽樣才能不裁員。
在力保安全和健康的情況下,盡可能保持産量和産能,盡可能維持全球供應鏈不斷裂,盡可能保持企業現金流不斷裂,也許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