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總理昨午爲“追憶河道”展覽主持開幕禮致辭時說,河道清理工作只是新加坡故事裏的其中一章,卻意義非凡。它凸顯了我國先賢足智多謀,充滿毅力。
新加坡河早年的惡臭竟意外成了視障人士的“路標”,搭巴士到市中心時,他們一聞到臭味就知道已抵達目的地,該下車了。
李顯龍總理昨午爲馬來報《每日新聞》主辦的“追憶河道”(Reminiscence by the River)展覽主持開幕禮,並在致辭時提醒國人,我國先驅投入多年努力,才爲新加坡換來清潔美麗的河道。但這項工作永無止盡,新加坡人還得繼續努力,謹記不要亂丟垃圾。
總理憶述,早年的新加坡河是我國的經濟命脈,但河水嚴重汙染、“烏黑且惡臭陣陣”。他的母親、建國總理李光耀的夫人柯玉芝當時在萊佛士坊附近開律師樓,而律師樓一名視障的電話接線員每天上班時就靠聞河的臭味,准確判斷幾時到站。
總理說,清理河道是一項大工程,就連新加坡當時的首席經濟顧問、荷蘭經濟專家溫斯敏博士(Albert Winsemius)也不相信新加坡能成功,甚至建議政府封蓋新加坡河,將其改爲汙水管。“河道清理工作需要大量的合作與協調……更需要無比的毅力和政治決心。”
建國總理李光耀40年前發起清河運動後,當局花了10年時間清除河裏的汙染物,遷移養豬場、船廠和工廠,並安排居民和街邊小販搬入組屋和小販中心。
馬善高:仰賴清潔工人非長遠之計
總理說:“河道清理工作只是新加坡故事裏的其中一章,卻意義非凡。它凸顯了我國先賢足智多謀,充滿毅力。”
但總理也留意到,設于我國河道的浮柵,不時仍有垃圾積累。“新加坡人依然得學習不要亂丟垃圾,以免垃圾被沖入水溝與河道。”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和國防部兼外交部高級政務部長孟理齊博士昨天也出席了開幕禮。
馬善高在開幕禮後回答《聯合早報》詢問時指出,仰賴清潔工人保持環境清潔既昂貴,也非長遠之計。
他說:“不幸的是,政府總跟在人們後面打掃,國人似乎還未意識到,自己動手清理垃圾更理想……靠5萬人的清潔大軍爲我們清理垃圾是很貴的,不久後,可能也不會有人願意來這裏清理垃圾了。”
馬善高希望通過執法和教育宣導,鼓勵國人爲保持新加坡環境清潔盡一分力。“我們必須相信新加坡人終將有此意識,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做到,讓路上少一些垃圾桶,也不見垃圾。”
追憶河道展爲《每日新聞》創刊60周年的系列慶祝活動畫上了句點。該報總編輯薩阿特·阿都拉曼希望透過展覽,代本地馬來社群向參與河道清理工作的先驅致敬。
追憶河道展 至來臨周四結束
薩阿特說:“穿過我國心髒地帶的新加坡河及其象征意義,是新加坡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正如《每日新聞》緊扣馬來社群的脈搏,多年來在推動社群發展方面扮演顯著角色。”
李總理昨天贊揚《每日新聞》一直以來堅守專業操守,准確且負責任地報道新聞,沒有在艱難的媒體大環境裏,爲了吸引眼球而危言聳聽。“你必須繼續這麽做。作爲新加坡唯一的馬來日報,《每日新聞》在引導讀者、加強我國社會多元種族和宗教的特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爲期五天的展覽在新加坡河畔、瑞士茂昌閣酒店旁舉行,來臨周四(30日)結束,參觀免費。每天下午還會有記者導覽,有意參加導覽團的公衆可電郵[email protected]或發短信到915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