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一個面積只有4萬平方公裏,人口不到千萬的國家,但它卻是衆多歐洲和世界性國際組織總部的所在地。
其第二大城市日內瓦雲集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難民署、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160多家聯合國的或其他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成爲了名副其實的“國際城”。
除日內瓦之外,瑞士其他城市也雲集了諸如體育類的其他國際組織。國際足聯的總部坐落在瑞士的第一大城市蘇黎世;國際奧委會的總部則設在洛桑。
▲國際足聯所在地:瑞士蘇黎世
那麽,衆多國際組織爲什麽把總部放在瑞士?
一、嚴守中立的傳統
瑞士能夠贏得大多數國際組織的青睐,與瑞士嚴守中立的傳統是密不可分的。瑞士作爲一個中立國,它既可避免戰火困擾,保證國際組織有一個安定環境,也可作爲中間地帶調節國家間的矛盾和沖突。
瑞士嚴守中立的傳統,源于他們“全民皆兵,武裝中立”的國家理念。瑞士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山地爲主,平原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區。
▲瑞士地形分布圖
這裏原本的居民是凱爾特人的一支——赫爾維蒂人,他們的語言成爲了羅曼什語的原型。後來,隨著歐洲北部日耳曼部落的興起,日耳曼人開始入侵這裏。
日耳曼人的野心引起了南方羅馬帝國的警覺。出于抵抗共同的敵人需要,羅馬人允諾願意幫助當地居民抵抗日耳曼人的入侵,並給予其高度自治的權利,但前提是並入羅馬版圖。從此,瑞士地區並入了羅馬帝國的版圖。
▲瑞士最早居民:凱爾特人的赫爾維蒂人
公元3世紀,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日耳曼人再次入侵這裏。後來,日耳曼部落取代了赫爾維蒂人成爲了這裏的主要居民。
當時,居住在瑞士境內的日耳曼部落分爲兩支,其中阿勒曼尼亞部落統治著東部地區,勃艮第則統治著西部地區。
阿勒曼尼亞部落的語言和德語類似,他們的語言成爲了今天瑞士的第一大語種——德語的來源。勃艮第部落受拉丁文化影響,以法語爲主,這就是瑞士法語的來源。
▲瑞士兩大日耳曼部落:勃艮第和阿勒曼尼亞
公元11世紀,瑞士所在地區成爲了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由于瑞士的地形以山地爲主,可用于耕種的土地零星分布在平原地區。在中世紀早期,瑞士並沒有被神聖羅馬帝國的諸邦所重視,成爲他們眼中的“三不管地帶”。
那麽當時該地區的居民靠什麽可以養活自己呢?那就是前往更加富裕的德意志其他邦國,或者亞平甯半島,以及歐洲的中心教皇國當傭兵。
▲瑞士傭兵
地處山地造就了該地區居民善于利用山地作戰的能力。此外,惡劣的環境也使得該地區居民具備非常好的戰術紀律和素養,這裏的傭兵得到了當時歐洲很多國家的稱贊。
後來,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位于地中海沿岸的亞平甯半島和北部的德意志邦聯成了歐洲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瑞士南部的冰川谷成爲了連接亞平甯半島和神聖羅馬帝國的要道。
其中,聖哥達山口是必經之地。此時,瑞士的領主們通過建立驿站,向過往亞平甯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商人收取過路費。這就形成了瑞士地區城市的原型。
▲聖哥達山口,連接德語區和意大利北部,兩地均爲歐洲經濟較發達的地區
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得該地區的衆多領主意識到聯合的必要性。1291年,瑞士建立了以省爲單位的聯盟,該聯盟以德語爲主體。這就是瑞士國家的雛形。
同時,商品經濟的發展讓瑞士的境況發生了急劇變化。瑞士由過去的“三不管”地帶成爲了大國爭奪的目標,爲了求得生存,瑞士自立國之日就執行全民皆兵政策。
骁勇善戰的瑞士人利用阿爾卑斯山作爲根據地,打擊敵人。阿爾卑斯山地勢嚴峻,即便是利用現代軍事裝備都難以難以逾越,更不用說在中世紀的歐洲。
此時以德語爲主的瑞士面積小,人口少,不具備成爲大國的條件。因此,瑞士只能選擇在大國爭霸的戰爭中保持中立。無論是曠日持久的30年戰爭還是80年戰爭等歐陸爭霸戰,瑞士可沒有卷入其中,這些都是瑞士中立傳統的體現。
▲三十年戰爭中,瑞士置身之外
瑞士中立傳統,讓瑞士成爲了大國之間調停的重要場所。
二、永久中立國地位的確立
在中立傳統基礎上,瑞士的中立地位逐漸得到了世界大國的確定。中立國的地位確立讓瑞士在協調國際關系上更加自如。這爲瑞士成國際組織總部提供了基礎。
瑞士中立國地位確立,來源于19世紀初的拿破侖戰爭。
爆發于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引起了法國社會制度的重大變更。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把國王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
法國處死國王的行爲引起歐洲大陸諸國王室恐慌。他們擔心法國的革命火焰會燃燒到自己國家境內,威脅自己的王位。出于保護王位,維持封建統治的需要,奧地利、西班牙、沙俄、普魯士等封建大國建立起反法同盟,共同反對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8年,法國面臨著反法同盟大軍壓境、國內形勢動蕩的局面。在此形勢下,拿破侖發動政變上台,成爲了法國事實上的領導者。1805年,拿破侖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成立。
▲拿破侖稱帝
拿破侖稱帝之後,法國多次打敗反法同盟的進攻,國力迅速崛起。法國國力的提升激起了拿破侖征服歐洲的野心。法國東邊的瑞士,也面臨著被法國吞並的危險。
1799年,瑞士全境被拿破侖帝國控制。在此基礎上,法語也走進了瑞士,成爲了瑞士的官方語言之一。
▲拿破侖戰爭時期,受法國控制的赫爾瓦蒂亞
但是,形成了多年中立傳統的瑞士人怎麽會甘願受法國的控制。他們再次組織起民兵,利用山地的優勢阻擊法軍。1805年,瑞士再次獲得獨立。
爲了防止法國一家獨大,達到歐洲大陸均衡的目的,英國再次聯合奧匈帝國、俄國、普魯士組成反法同盟,一場進行了近10年的拿破侖戰爭爆發。
滑鐵盧戰役後,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最終以法國的失敗而告終。1815年,重新劃分歐洲大陸局勢的維也納會議召開。
在維也納會議上,列強發現地處歐洲大陸中部的瑞士卡在法國、奧地利和德意志邦國之間。它既可以作爲大國之間的緩沖帶,又和周圍的國家有著密切的聯系,能最大限度減少戰爭。
▲維也納會議
出于削弱法國,緩解歐洲局勢的需要,在維也納會議上,瑞士作爲永久中立國的地位得到了歐洲列強的承認。瑞士既不被卷入任何軍事沖突當中,也不受別國武力侵襲。這就是瑞士成爲永久中立國的曆史依據。
1907年,在荷蘭海牙簽訂的《海牙公約》上,瑞士的中立國地位得到正式確立。該公約中規定,瑞士既不介入他國軍事沖突,也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從此,瑞士的永久中立國地位有了國際法依據。
▲海牙會議,確立了瑞士獨立地位
武裝中立爲自己贏得的中立國地位,使得20世紀瑞士遠離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爲瑞士提供了一個安定的國家環境,這也是衆多國際組織所看重的。
三、多語言的優勢
瑞士雖然早在1907年就被國際法確立爲永久中立國,但之所以可以吸引衆多國際組織來此駐足,光有中立的優勢還是遠遠不夠的。其中,瑞士能夠吸引衆多國際組織來此駐足的一個關鍵,還在于瑞士的多語言優勢。
瑞士在這個面積不大的小國卻有著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羅曼什語四種官方語言。四種語言表面看起來彼此分離,卻彼此之間相互聯系。這是瑞士相比于英法德意西等單一民族國家所不同的。
▲瑞士語言分布
由于長期被阿勒曼尼亞部落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瑞士形成了德語文化基礎。法國的影響爲瑞士帶來了法語文化。此外,由于地處亞平甯半島和神聖羅馬帝國的交通要道,大量意大利移民的到來,爲瑞士帶來了另一種語言文化——意大利語。
加上瑞士本身地處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交彙處,長期以來,瑞士是連接三國的一個重要橋梁。在長期的共存和互相融通的環境中,瑞士形成了德語、法語和意大利語共存的局面。
這就意味著在瑞士生活,一般人除了自己本民族的語言之外,還要再學習另外兩門語言的一種作爲選修課。制度的規定讓瑞士人至少掌握了兩門本國的官方語言。
▲瑞士的標牌(從上至下: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
由于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英語作爲一門重要的外語在瑞士有著非常高的普及率。英語的高普及率加上瑞士四種語言並立的優勢,國際組織在瑞士就不愁雙語甚至是多語人才,交流起來就更加便利。
四、發達的經濟
最後,瑞士能夠成爲衆多國際組織青睐的國家,根本原因在于瑞士有著高度發達的經濟模式作爲支撐。
曾經的瑞士非常貧窮,窮到需要外出當兵來謀生。如今的瑞士又是怎樣在百年的時間內從一個西歐不起眼的貧窮國家,一躍成爲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呢?這一切都跟瑞士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密切相關。
瑞士能夠利用自己的中立國地位,吸收交戰國的資金,發展金融行業,爲自己贏得了第一桶金。
永久中立國地位確立之後,瑞士憑借著穩定的國家環境和重要的地理區位,成爲了理想的資本存放地和絕佳的金融避風港。瑞士利用這樣的優勢發展金融業,建立起完備的金融體系,爲實體行業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瑞士銀行業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由于歐洲大陸陷入了長期的戰亂,很多科學家選擇去了安定的地方來定居。瑞士就是他們的重要選擇。
大量科學家的到來,爲瑞士帶來了衆多先進科學技術。瑞士在戰後正是利用這些科技紅利發展制藥、精密儀器制造、零售、食品等多個行業。如今,在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人口不足千萬的瑞士就有14家入選。
這14家瑞士企業涉及到了醫藥、金融、食品、商業零售、建材、人力資源等行業。多點開花的優勢,讓瑞士在成爲了世界第20大經濟體,人均GDP更是位居世界前列。
▲瑞士人均GDP世界第三
強大的經濟優勢使得瑞士擁有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這就使得瑞士更具承辦國際會議的能力。瑞士政府每年還爲衆多國際組織提供財政補貼,對衆多國際組織的成員收入實行免稅或減稅政策。
安定的環境、多語言優勢、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寬松的政策,使得瑞士成爲了二戰後國際組織所青睐的場所。
▲世貿組織在瑞士總部
他們在瑞士紮根,利用瑞士安定的辦公環境,在國際舞台的各個領域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國際組織的大量存在也使得瑞士這個看起來不太起眼的國家走到了國際舞台的中心。二者相互配合,彼此和諧共生,共同推動了世界和平與發展。
作者:雄鷹
編輯:Thomas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