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期間,口罩成爲了公衆的必備物。
鑒于新的科學證據顯示,一些感染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人並未出現任何症狀,新加坡本土感染病例也有增加的趨勢,新加坡政府因此改變此前“生病的人戴口罩,健康的人不用戴”的建議,鼓勵新加坡民衆若因必要活動外出,應戴上可重複使用的口罩。
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透露,新加坡政府將在阻斷措施結束之前再派發第三輪、品質更優良的口罩給公衆,新加坡民衆到時也可到販賣機掃描身份證領取口罩。派發期限也延長至三個星期。
陳振聲5月6日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新加坡政府本月底至6月初將在人民協會和淡馬錫基金會的協助下,再派發品質更爲優良的口罩給公衆,住在新加坡的每個人都可以領到一個。
除了到民衆俱樂部領取,政府也將使用販賣機派發口罩,公衆只要掃描身份證就可領到口罩。當局將在稍遲時候宣布詳情。
他也提到,新加坡自2月中旬就開始在本地生産可重複使用的布質口罩,也不斷從海外尋找更好的材料,針對材料進行測試,試圖在過濾能力和舒適度之間取得平衡。至于醫用手術口罩,陳振聲說,新加坡已逐步具備能力生産這些口罩,並有足夠的口罩供醫護人員使用。
據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介紹,相比起國人已領取到的第一代口罩,第二代可重複使用布口罩改進了布料的選擇與設計。這些口罩考慮到過濾性、透氣性和舒適性,在三者之間找到平衡,並經過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的測試。
此前,新加坡民衆在4月5日就已經開始領取可重複使用口罩,新加坡居民平均五分鍾就能拿到口罩。可重複使用布制口罩的過濾效果高達50%至60%,生病的人外出戴口罩可將病毒傳播概率減低五成,若碰上同樣戴了口罩的人,病毒傳播風險可進一步降低五成。
對于口罩,
你到底了解多少?
目前市面上的口罩分爲兩大類:民用(防護)和醫用。
醫用口罩有三種:防護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醫用口罩。
民用口罩都是平面型的,比一次性醫用口罩防護還要再低一個級別的口罩,結構同一次性醫用口罩一樣,只是中間使用的熔噴布是沒有經過駐極處理的普通熔噴布,能起到阻隔飛沫的效果,如果纖維做細一點,對于外界的細菌也有短時間的阻隔效果,但沒有電荷之間的吸附力,在吸氣的時候,細菌會隨著壓差進去體內,防護效果一般。
而一次性醫用口罩也是平面型的,需達到YY/T0969標准,這個是比醫用外科口罩防護再低一個級別的口罩,在非疫情期一般提供給醫院的二三線人員使用或是最低防護等級的醫用場合,由于這次疫情的緣故,中國頒發了臨時醫療器械證,讓部分口罩廠家生産這種口罩。
一次性醫用口罩的結構,基本上跟平面型的外科醫用口罩一樣,不同的是中間的熔噴布級別更低一些,對2微米的細菌阻隔性達到95%,對0.3微米的非油性細小顆粒是沒要求的,這種通常也需要做設備上的駐極電處理,最好也加一下駐極母粒,疫情特殊時期,建議口罩工廠盡量選擇可以達到 BFE95以上級的材料,且要做處理,如果進口駐極母粒短缺,可以考慮國産駐極母粒。
關于口罩的相關問題
新加坡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顧問醫生爲你一一解答。
Q:
手術口罩是否能一再重複使用?
A:
若口罩內無孔、耳鈎仍穩固遮蓋臉部、口罩兩旁緊貼臉頰,以及帶口罩呼吸時,空氣仍從口罩中央吸入而非口罩兩側,說明口罩還能重複使用。不用口罩時應將其放入自封袋中,若口罩已濕粘應立即丟掉。
Q:
能否將可重複使用口罩戴在醫用口罩上來延長後者“壽命”?
A:
可這麽做,但須確保醫用口罩邊角不會揉成一團。但戴兩層口罩可能會困住熱氣,令人難以呼吸。
Q:
若我生病但沒有醫用口罩,可否用可重複使用口罩?
A:
可以,但須嚴遵安全距離措施,在家也應與家人保持距離。
Q:
多常清洗可重複使用口罩?
A:
每天使用肥皂與溫水清洗,輕輕擰幹後風幹,不應在太陽下暴曬,因爲這會導致褪色且破壞內部纖維與過濾功能。
Q:
可重複使用口罩太松該怎麽辦?
A:
調整口罩松緊,確保口罩緊貼臉部。
Q:
這種可重複使用的棉制口罩,該如何正確清洗?
A:
1. 將新口罩/使用過的口罩完全浸濕,或直接浸泡在水中。
2. 抹上些許肥皂/消毒洗衣液/消毒洗手液。
3. 多次輕輕地反複搓洗,以達到更好的清洗效果。
4. 最後用清水沖洗幹淨,挂在通風處晾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