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疫情嚴重,看過之前關于新加坡的頭條新聞後感觸頗多。李總理和夫人何晶面對疫情和中國的評價令我深感敬意。事實上新加坡一直是中國的友好鄰邦,雙方的交流合作以及互通有無在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但是也産生了一些問題和矛盾,比如雙方價值觀和身份認同上的引力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又使中新關系頗爲微妙。
隨著中國全方位的崛起,新加坡與中國的外交關系將更上一層樓,這將無可避免,但在筆者看來這既是機遇也是一種挑戰。任何機遇都在克服挑戰當中贏得,所以有些問題我們也沒有必要去刻意回避,平常心面對就好。中新之間的交往加深,將不可避免的産生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其實在筆者看來,最重要的是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相互交流 相互了解,這是中新關系行穩致遠的關鍵因素之一。但是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有時我們很難按照預定的目標和計劃來實行,所以筆者建議,我們不妨換一種思路來研究和探討這個課題。用另一種思路來探討中新關系。
由于一些原因,我們就拿文化交流來舉例。其實中新之間的交流從未間斷,在文化交流上可能會引發身份認同的質疑和困惑。但是文化又是國與國之間相互交往的紐帶。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入手。反而有利于中新關系之間的相互了解。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影視文化産品的相互輸出。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國家的曆史文化風貌和國情不盡相同,他們所衍生出來的社會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千姿百態,中國和新加坡也不例外,盡管華人比例占百分之七十,但是基于多元種族文化的特有人文環境使得新加坡在其他華人地區有著不一樣的色彩。其中文化藝術作品便是展現社會風貌的一面鏡子,這也是筆者所說的重點。相比于生硬的文化宣傳和意識形態輸出,無形的文化交流更能深入人心。所以筆者提幾點建議。
第一,適當的引進中國的影視作品,只要“不踩紅線”,符合審美需求,新加坡的文化部門都應該適當考慮一下,讓新加坡人通過優秀的作品來增加中國社會風貌的了解。這樣做的意義在于更加區別新加坡社會和中國的不同,更加清晰自己的國家特色。近期新傳媒就引進了許多中國原創的影視作品,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與此同時新加坡的影視作品也不斷地進入中國觀衆的視野早在90年代便是如此。已經深入的影響了老一輩的。
我的建議是什麽?那就是多引進一些青春少年題材的影視作品。就是展現青少年風貌的作品,一個國家的青少年群體展現的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形象,是一張名片。所以多引進和輸出一些正能量的青少年作品。有利于中新兩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群體增加認識互動和交流。這是大有裨益的。在這裏筆者想推薦兩部比較好的中國作品讓大家來觀賞。
第一部就是《家有兒女》,這一部電視劇是家庭情景劇,很適合新加坡的年輕人觀賞,該劇講述了一家五口的家長裏短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家庭的風貌,看起來非常“民間化”是了解中國民間日常的“學習教材”也可以引起對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反思。而且新加坡的電視劇也很有家庭色彩,所以這部電視劇更能引起本地觀衆的共鳴。深入到生活的細節展現出這個社會的風貌。
第二部是《快樂星球》這是一部科幻電視劇,通過科幻的角度來展現青少年的煩惱和憂慮以及如何替他們排解煩惱的故事。現如今青少年問題越來越突出。逐漸成爲各個國家和社會的關注焦點,這部電視劇能給新加坡的觀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以及作爲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反思,能夠了解到中國社會的教育風貌。使得新加坡民衆從另一個側面來了解中國社會的風貌。
總之,通過以上兩部類似的影視作品可以給新加坡民衆展示中國民間青春活力的良好一面,使得更深入人心,這要比兩國官員互相來往的的效果要好得多,借助民間的力量來推動中新關系前進發展不失爲一個心的方向,通過脍炙人口的作品促進文化交流來推動中新關系的發展的新思路,只有加強交流才能促進雙對彼此的了解和認識。新加坡應該以炸樣的方式培養“知華派”更加理性的認識中國,學會如何跟中國打交道是一種智慧。所以我覺得適當的引進一些展現中國社會風貌的影視作品有利于新加坡人認識中國。全民知華應該成爲一種目標,這種目標應該是推動中新關系發展的動力。
第二,與此同時,新加坡也可以把展現自己社會文化風貌的影視作品拓展到中國市場。但是一定要真實,必須結合自己的國情融合大衆的審美,植根于多元種族文化的土壤。做到這一點就不怕做不出好的影視作品,另外這樣做的另一個作用是塑造國家的第二形象,給人提供一種了解這個國家和民俗的新思維。就拿日本來說,這個國家的動漫産業全世界數一數二,這也間接成爲了二次元世界的代名詞。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那新加坡爲何不根據自己的國情來創造自己的“文化輸出”?
當然,我們一定要把新加坡最真實的一面給展現出來。這裏就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問題。新加坡的影視作品今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膚色面孔,不管什麽語種電視作品,都是單一的面孔。這符合新加坡的現實嗎?很顯然不符合,然而我們卻展示的是這樣的形象,在進入中國的電視劇更是如此,難怪被人家說“新加坡是華人國家”、“新加坡是中國城市”這樣愚蠢的言論。這對新加坡是非常危險的。因爲我們正在把這種錯誤當成理所當然。授人以柄。我們自己都不重視,憑什麽要求別人正確的看待我們這個多元種族文化國家?
以華語劇來說,所有的角色和出場人物都是華人,而這部電視劇出口中國是最多的。這難免會給中國觀衆誤解,認爲整個新加坡只有華人。真實的情況應該是不管什麽劇種都應該體現出最真實的一面,華語劇不應該少了其他族裔的角色英語劇和其他語劇也應該有不同的族群膚色和面孔出現。這和所說的語言沒有關系,而是自己國情的最佳體現。所以一定要意識到這個真實性的問題。跨文化交流一定要注意彼此之間差異的尊重避免出現硬傷贻笑大方。必須向外部展現屬于我們新加坡的正確性向,以避免成爲別有用心之人的炒作課題。這也是國家形象和安全的自我塑造的一種手段。這對于身份認同有著極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推動中新關系的交流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並不一定非得是一種標准,盡管華人比例占多數,但一定要注意,我們有著不同的身份和面貌,這是李總理的肺腑之言。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展現自己,這就等于縱容別人抹黑我們。所以推動文化交流是有必要的,對于新加坡人來說新加坡的國情、曆史文化背景、思維價值觀都和中國相差甚遠,但這並不是阻礙兩國正常交往的阻力和負擔。通過這種方式來推動兩國人民對彼此的相互了解。不失爲一個好辦法,而且非常必要。
近期便是中新建交的新紀元,我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一個啓示。通過優秀的文化作品來提升對彼此的認識是一個好辦法、好主意。建立在一個正確了解和認識兩國國情的外交關系更有利于中新關系行穩致遠。所謂的那些“帽子”將不翼而飛。正確的認識彼此是引進國外優秀影視作品的初衷和目的,因此在題材的選擇上一定要仔細甄別。對于一些不健康的東西和一些觸碰政治敏感的題材還是拒絕爲好。當然新加坡政府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好。也是值得其他國家所學習的。
我相信只要新加坡政府下定決心努力。這個目標一定能夠實現。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家庭的電視機上能夠出現小娘惹的身影。與此同時新加坡的家庭中也能響起我們中國童年那熟悉的旋律;“再見了媽媽今晚我就要遠航,別爲我擔心我有快樂和智慧的漿。當你醒來千萬別告訴別人,我正搖著月亮船在銀河上遠航。”
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