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新加坡,只吃過一次叻沙,然後就去打卡咖椰面包海南雞飯,那你就只是完成了一個旅遊打卡的任務。
在坡裏吃叻沙,那是要拿出一個美食老饕的精氣神兒來。
隨便踱進一家叻沙攤位,如果你說來一碗叻沙,然後告訴老板不要太辣,那你就會遭遇到老板同情的眼神和鄰桌女生生無可戀的表情。
雖然南洋叻沙的辣,沒法兒跟四川重慶貴州湖南的辣一起站隊,但這是一種香辣到胃裏的服帖感覺。
這裏的辣,通常辣得不那麽單純。
混了咖喱,辣椒醬和南洋指天椒做出了香辣,聞一下魂兒就被勾去了,通常在小販中心是能尋著味兒找到那一帶最火的叻沙攤子。
但也有另一種可能,你聞著味兒就走到了咖喱雞面的攤位前。
畢竟作爲一個叻沙小白,你可能還不具備一個能夠靈敏區分出叻沙和咖喱的鼻子。
圖片來自網絡
攤位老板,通常來說毫無懸念的都是中年油膩的年齡以上,臉上挂著汗脖子搭著一條毛巾,站在一口你小時候在東北姥姥家才見得到的大鍋面前揮動手臂揮汗如雨。
做叻沙,通常不是有了三五年功力就敢拿出來得瑟的手藝。
這是需要被生活多年按在地上來回摩擦才體會得到真谛的一種美食。
香辣不嗆,喝第一口下去就覺得靈魂歸位,口腔裏覺得有一只舒服得手在裏面緩緩的按摩了一圈。
如果一碗叻沙沒給你帶來這樣的第一印象,那我勸你,這家叻沙你可以不用再吃了。
圖片來自網絡
作爲一碗有想法的叻沙,豆蔔、豆芽、蝦仁,半個熟雞蛋是不可少的,點睛之筆,就是上面一定一定一定要有那撮幹咖喱葉,沒有這一撮,味道可就差千裏之外了。
叻沙這個東西,在新馬雖然四處可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也不過一橋之隔,但如果你敢在馬來西亞說坡裏的叻沙好吃,那基本上就別打算從新山長堤回得來了。
馬來西亞的叻沙,分爲吉隆坡和槟城兩派。
這兩派在湯底、椰奶、咖喱粉比例這幾大硬數據上,誰也沒在怕的。
槟城叻沙通常屬于Asam Laksa, 用小魚熬湯底,更傾向于酸辣口,槟城叻沙沒有了這股子魚味,就像喝可樂沒了氣那樣,完全沒了樂趣。
槟城叻沙通常會選用細米粉,湯裏椰奶的比例相對較低,讓你喝的到辣的清爽的感覺。
濃濃的紅色咖喱湯裏一定要看得見小魚肉和雞肉絲,要不他跟你急,覺得你騙了他的錢。
圖片來自網絡
吉隆坡叻沙更接近新加坡的口味,以咖喱味爲主,但是椰奶的比例更高,煮出來的奶味更重,口感更濃稠,也更不容易爲第一次吃叻沙的人所接受。
但是一旦你吃上了第一回,相信我,這輩子你和叻沙的命運就緊緊地連在一起了。
圖片來自網絡
吉隆坡的叻沙,後勁十足,吃完了總覺得好像還沒太吃夠,還想再來一碗。
如果出現這個症狀,別擔心,不是你出現了妄想症,而是叻沙這個玩意兒的人設就是這樣。
初見,你看它不起,覺得賣相不討好,味道更是雷人,但二見三見,擔保不出第四次,你就對它停不下來了。
以至于今後的日子裏,下雨天是它,豔陽天是它,連你在冰天雪地凍成狗時,都夢想著能來上一碗香辣的叻沙粗米粉。
圖片來自網絡
新加坡本土的叻沙,在多年的演變過程中,逐漸和馬來西亞的叻沙形成完全不同的派系。
減少了椰奶的量,畢竟那東西喝多了對身體健康不那麽友好,增加了咖喱的比例,讓這裏的一碗叻沙多了一份香辣。
在坡裏居住十幾年,每當在新航漫長的飛回來的路上看到一碗叻沙上來,就覺得已經到家了。
Credit to “ the shuttle whale”
疫情宅家,雖然不能像一個經驗老道的老饕那樣輕車熟路的去習慣的叻沙攤前挑事兒,但一個真正的老饕,是不會被疫情耽誤美食的。
你家裏WMF的精鋼小鍋呢?煮上一碗叻沙吧。
至于叻沙醬料,以下幾種選擇可以一試。
Prime 百盛廚
這個牌子的叻沙方便面,作爲新加坡美食之光,早已經夥同鹹蛋魚皮和咖椰醬在中國某寶刷流量了。
但是S$10.89一袋四包的價格挺傷人的,不過,這一盒醬料就比較友好。
S$7.38/225克一盒,可以全家甩開膀子吃一頓。
還有小袋裝80克版,S$1.95可以吃個兩人份,只要煮的時候記得放面條就好。
Hai’s 海士叻沙醬
S$3/230克,符合疫情居家的性價比要求,同樣重量,一半以下的價錢,味道堪稱香濃。
金廚師
S$4.5/220克,我個人比較傾向的一款。
典型的新加坡叻沙味道,家裏有蝦有豆蔔的日子,我就會小心翼翼的開一袋。
記得加上一大勺辣椒醬,就是你在小販中心吃的那個味道一樣樣的。
Dancing Chef 佳味
S$2.8/100克,主打不含防腐劑不含味精和人工色素,我之前試過他家全套醬料,海南雞飯料和叻沙料是完全可以在家複制街邊美食的,對了,這個牌子的冬陰功湯醬也可以一試。
NewMoon
本土醬料一大玩家,産品線從香腸到大米,基本上每家冰箱都會看到新月的影子。
S$3.45/120克,口味對我來說稍有些淡,但適合不喜歡太濃口味的你也說不定。
Deli Chef
S$5.77/200克,娘惹特色,非常傳統的叻沙配方,就是那種需要三天配齊99樣原料的梗。
如果對咖喱具有超自然的愛,就它了。
Traditional Laksa Paste
這個叻沙醬的存在,代表了新加坡貼牌OEM生態鏈的存在。
這個,沒牌子,傳統Traditional並不是一個牌子,它來自本地幾個品牌的貼牌加工廠,厲害了。
S$3.85/230克,我有理由懷疑本地小販中心的叻沙用的就是這個打底醬。
Happy Belly
近兩年開始上架的品牌,叻沙口味強調香濃稠,同樣不添加味精色素防腐劑,
S$2.5/80克,1-2人份,走非常正經的本地口味路線,建議同時用這個來炒殼類海鮮,另一番香辣滋味。
疫情期間,國內的夥伴們陸續解鎖了炸油條烤冷面等多款B級美食,而在南洋的我們,完美了攻破了一個全職攤主十年以上經驗才敢招惹的手藝。
要做美食達人,不但在正常時期知道如何踩館子,更要在疫情時期知道如何熟練的使用各種醬料,才是正道啊。
但是,千萬別慫勇我代購開店,網上都有,自己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