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孩子大多都會非常調皮,會把跟家長對著幹當成是自己的樂趣所在,這讓不少家長也感到非常無奈,明明知道靠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是不可取的,可自己又的確非常生氣。
甚至有的父母覺得,養孩子就是個不斷失望的過程。
當TA呱呱落地時,心裏也是充滿了期望,要將孩子養育成心中有出息的樣子。
可當孩子大些時,發現畫風卻突然變了,跟當初想的完全不一樣:
整天連滾帶爬,早上新衣服不到中午就已經髒得無法看;開始頂嘴,小嘴叭叭的能說,幹什麽都有理兒;脾氣跟個小倔驢似的,越不讓幹的事情越要插一腳……
最讓父母們疑惑、揪心的是:孩子越管越不聽!好聲好氣說吧,孩子不拿你當回事,嚴厲批評他吧,雖然嘴上認錯了,可過幾天還是老樣子……
爲什麽會這樣呢?
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叫"別去想那只粉紅色的大象",參與者被要求,不要去想象房間裏面有一頭"粉紅色的大象",但是沒有人成功過,正如你腦袋裏會無可抑止地出現粉紅色奇怪的大象一樣。
這個實驗證明了你永遠無法"不要想起"些什麽。同樣,你永遠無法"逃離"些什麽,直到你開始追尋些什麽。只要有一天你突然把某人想起來,你才知道你已經把這個人忘記。尤其在家時,父母整天說"不要做這"、"不要幹那個",結果孩子偏偏什麽都做了。
那麽,該怎麽辦呢?
其實,很多孩子並不是真的淘氣,倔強到無可救藥,只是父母的溝通方式不正確,很多時候,讓孩子乖乖聽話,只是換一種說話方式那麽簡單。
下面這些親子溝通的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1、 批評之前先了解清楚
1."發生什麽事情了?"
——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事情弄清楚前,先別著急給問題定性,更不要劈頭蓋臉一頓罵。先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說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即使TA真的有錯,也會因爲有機會解釋而比較甘心認錯。
2."你的感受如何?"
——讓孩子的情緒有個出口
了解事情的經過後,先不要急著教育孩子。孩子心裏受到的沖擊是主觀的感受,沒有對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而已。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情緒強烈的時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腦部吸收。也就是說,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麽他都會聽不進去。總要等到他心情平靜下來,才可能冷靜思考。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聽得進去我們的意見,我們就需要先共情TA的感受,讓TA的情緒有個出口。孩子冷靜之後,可以問TA第3個問題。
3."你想做什麽?"
——知道孩子的內心想法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麽驚人之語,也不要驚慌,更不要害怕,而是冷靜地接著問TA第4個問題。
4."那你覺得有什麽辦法?"
——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辦法
在這個階段,我們就要尊重孩子的"童言無忌",給予孩子意見的足夠尊重。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想點子,爲孩子出謀劃策,和TA一起去想解決的方法。這樣,孩子今後再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想著要向你求助。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點子的時候,就可以問TA第五個問題。
5."你這麽做,後果會如何?"
——引導孩子思考結果
讓孩子去思考,並且了解,每一樣的解決方法背後都有一個你需要承擔的後果,你是否可以接受這個後果?如果這個時候,孩子不能思考明白。家長就要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告訴孩子什麽後果是TA必須承擔的。但是這裏父母應該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二.指令別說第二次
當孩子還盯著電視看不吃飯時,當孩子抱著iPad玩忘了寫作業時,多家長都是一遍又一遍地叨唠、威脅:"趕緊關了,過來吃飯!""你在整天抱著iPad玩,以後別想再玩了!""還玩,叫你幾遍了?"
天天這樣呵斥孩子,一遍又又一遍,可到頭來,孩子還是天天照舊,改不來。
我們對別人的指令、要求越簡潔越有威懾力,如果絮絮叨叨、拖泥帶水,就會顯得很沒力量。
教官對士兵們下口令時,會說"立正!""稍息!",很少有教官會說:"下面我下面我再說兩句哈,你們都得站直了呀,要挺胸、收腹、擡頭。今天我都說了幾遍了,你們就是不聽······"
下次再要求孩子關掉電視來吃飯時,或許可以這麽做:
第一步,放下你手頭的事,走到孩子面前,盯他一小會兒。
第二步,等孩子意識到氣氛不太對,回過頭來看你時,你把要求簡單幹脆地告訴孩子,只說一次:"寶貝,關了電視,該吃飯了!"
第三步,讓孩子准確地複述一下你剛才的要求。
第四步,如果孩子不爲所動,你就繼續站他旁邊盯著他。
第五步,一般做到這份上,孩子或多或少都會表現出一點不好意思或妥協,這時候,抓住孩子心理上的柔軟期,進行簡單的鼓勵:"媽媽知道你是個按時吃飯的好孩子,乖,咱現在去吃飯!"
三.給孩子一個選擇
我們批評孩子時,總是說:"你知道錯了嗎?""知道自己錯在哪了嗎?""不對,再想想自己錯在哪了?"
其實大多數孩子被這樣問責時,往往是很蒙圈的,還真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哪了,更別說如何改正了。在這種情況下,再多的斥責、逼問都是無益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家長提供一個選擇。
比如,你有兩個選擇:
一是,繼續看你的電視,但是接下來一周都不能再看了。
二是,你現在關掉電視來吃飯,以後每天還是能看半小時,你來選擇一個吧!
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家長不妨試試以上"招數",教育孩子是個細活,越是急越沒有效果。多練習試幾次,你會發現孩子就會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需要我們操心。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