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首個被征用臨時住所
客工落腳紅山弄各界主動伸援手
原本被政府征回重新發展的紅山弄舊組屋,如今是一些客工在本地的新家。(饒進禮攝)
爲了降低外籍勞工在宿舍染病的風險,負責客工宿舍問題的跨機構工作組逐步把從事必要服務的健康客工遷出宿舍,而位于紅山弄(Redhill Close)的空置組屋是首個被政府征用的臨時住所。
在過去一個多月以來,社會各界人士分別獻出綿力,協助這些客工適應新環境和照顧他們的日常所需,同時確保附近居民能接受和歡迎這批新鄰居。
拉丁馬士基層接獲政府正式通知時,距離客工搬入紅山弄經整修的三房式組屋單位,才不過兩天。
該基層的特別工作小組立即到現場了解情況,發現單位只備有基本家具、床具、風扇及衛浴,如何使客工的居住環境更舒適,成爲基層領袖們的首要任務之一。
拉丁馬士區議員陳振泉日前接受電訪時說,1月23日第一起確診病例宣布後,他就特別關注本地疫情的發展,設想疫情若惡化,政府可能征用區內21座早前納入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SERS),但還未拆除的舊組屋。
到了元宵節前後,他提醒基層開始籌備成立特別的工作小組,由拉丁馬士公民咨詢委員會榮譽主席林煥章帶領。
客工在4月6日搬入紅山臨時住所,基層也馬不停蹄地開展各項工作,包括配合建屋發展局在場的人員,照顧客工的健康和福利。
建屋局受詢時沒透露目前住在紅山的客工人數,但指出紅山弄和永光路共有約1000個三房式單位被征用,每個單位可住六人。
據早前報道,紅山弄舊組屋共有878個單位。爲了避免客工踏出住所範圍,在鄰裏走動提高交叉感染的風險,基層聯系上小印度店主及傳統協會,安排商家進駐臨時住所設立雜貨店。商家也定期提供理發和彙款服務。
客工還各獲得一張手機SIM卡,數據流量多達50千兆字節(gigabytes),方便他們與親友保持聯系和上網消磨時間。
另外,所有餐食都由雇主提供,可以繼續工作的必要服務人員也只能由雇主安排載送往返工作地點和住宿。客工每天得量體溫,若身體不適就立即就醫。
陳振泉指出,該區是全島首個必要服務客工入住的臨時住所,不少企業和民間組織主動聯系,伸出援手。
例如,糕餅店Bengawan Solo、新加坡餐飲協會、新加坡佛光山、瑞典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等,都陸續送來食物、糕點和家居用品。
由通訊及新聞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帶領的“罩亮愛心”(Maskforce)行動,也送來5000個口罩。
最近有客工要求添個毯子晚上保暖,基層就找來善心人士贊助,從中國進口一批沙灘毛巾應急。
陳振泉:國人發揮守望相助精神
陳振泉也是外交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他說,這次疫情讓國人在艱難時期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共同面對挑戰。
“疾風知勁草,患難見真情。要打造溫馨又有凝聚力的社會,有時是需要經過重大挑戰的洗禮,發現我們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富有同情心,以及共同抗疫的決心。”
一些民間組織在幫助客工入住紅山臨時住所後再接再厲,把觸角伸向其他臨時住所。
小印度店主及傳統協會成員大衛(SR David,54歲)是本地多個客工休閑中心的管理代理負責人。他對客工需求相當了解,也掌握許多商家的聯系,在得知臨時住所有需求後,他義不容辭地參與協調商家臨時設店的工作。
在臨時住所設店面不用租金,大衛也爲客工爭取商家壓低價格,並允許有經濟困難者賒賬。
大衛說,對小印度商家、在客工宿舍和休閑中心營業的商家而言,這樣的合作制造雙贏,畢竟他們的生意都受疫情影響。
另外,客工的夥食也是他介紹餐飲供應商給雇主們的。“這段期間,我常常會接到不同商家的來電,問我還有哪裏需要他們的服務。”
關注客工福祉的珠烈街計劃(Project Chulia Street)則協助爲客工募集物資,包括幹糧和日用品,組織也在臨時住所設置飲料和食品自動販售機。
經理李善桢(40歲)說,組織經由政府聯系,開始幫助住在臨時住所的客工,其主力在協調物資捐獻。
他說:“物價因疫情已有所上漲,我們不想幫倒忙,導致囤積的情況出現,剝奪其他客工獲得幫助的機會。”
委員會妥善安排
居民與客工爲鄰
紅山弄舊組屋內添設雜貨店,方便住在臨時住所的客工添購幹糧和日用品,客工排隊時也自覺地保持安全距離。(饒進禮攝)
居民在3月中旬留意到空置組屋在進行整修時,就開始詢問基層。確定客工即將搬入後,議員立即發函通知居民,並解釋搬到紅山的客工主要是在必要服務領域工作。這項措施是爲確保客工健康,在外工作時也能確保周圍的民衆安全。
紅山坡居民委員會主席黃偉強(47歲)說,他和區內另兩個居委會的主席在同基層的特別工作小組了解情況後,就不斷找機跟附近居民溝通交談。
珍珠奶茶送到宿舍客工手中
捐助物資送達客工手中
他透露,曾有一名大學生聯系基層,表示願意幫忙向居民解釋,歡迎這些客工搬進來。
陳振泉說:“年輕人能抱著積極的態度,想要爲客工做一些事情,幫忙安撫和解除居民的疑慮,這點讓我感到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