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宋,就不得不提西北邊的茶馬貿易,又叫茶馬互市,這是一種在宋朝官方控制下的貿易方式,體現了其政治導向。衆所周知,宋朝是封建曆史中最富裕的朝代,其一年的收入占了當時世界百分之八十,如此龐大的數字讓人不得不疑惑爲什麽北宋還看得上西北吐蕃那一小塊商業區?
因爲這是政治的需要。宋朝茶馬貿易的目的首先是爲了獲取足夠多的軍需物品例如戰馬、糧草。其次是爲了拉攏吐蕃,與遼、金進行對峙,所以宋朝才構想出來了這個絕妙的點子,既能需求同盟又能打破敵國對于戰馬的壟斷從而獲取戰馬對敵國進行打擊,一石二鳥,通過研究北宋的邊關貿易,相信會給我們如今的邊關治理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宋承唐制,對吐蕃采取羁縻之法,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都給予了足夠的優惠,並且在貿易之中北宋以賜貢爲貿易的主體,打開了西北吐蕃的心理防線,造成了吐蕃越來越依賴北宋貿易的結果,以此進行著名的茶馬貿易,充分利用了國內優勢資源來對吐蕃進行了有效的羁絆。因此經濟上的利益反而是北宋放在最後面的,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捆綁吐蕃防止腹背受敵,事實上北宋也成功地做到了,獲取了想要的東西。接下來就深入了解北宋的邊關貿易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吧。
要想知道北宋爲什麽重視邊關貿易,首先要了解吐蕃爲什麽是最好的選擇。
一 重要的吐蕃
1.軍事地理位置
北宋建立在唐的廢墟之上,石敬瑭丟失了重要的燕雲十六州導致了遼、西夏占據了重要的幾個板塊,因此宋、西夏、遼三大勢力分庭抗禮。
在這三個國家的交界處,也就是北宋的西北位置,生活著吐蕃民族,其居住在北宋的國防邊界,本身擁有著不可忽視的軍事實力“盛兵六七萬”,因此北宋在“澶淵之盟”後邊防重心西移動,對于吐蕃格外的重視。
河隴吐蕃地區被曆代稱爲“河西者,中國之心腹”,充分彰顯了吐蕃的重要位置,而且其直通中原,連貫關中,時有“欲保關中,必固秦隴,欲保秦隴,必固河西”的說法,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如果這一塊區域不好好經營丟失的話,那麽北宋就在有沒有防禦遼、金、西夏的緩沖屏障之地了。
2.風土人情
吐蕃居民骁勇善戰,“勁悍,使習險阻,利其田産,樂其室家,以戰苦守,一可當正兵之十,敵憚之”,吐蕃之人喜歡戰爭不怕戰爭,“善射,耐艱苦,上下山如平地”,“若有戰鬥,則同惡相濟,傳箭相率,其從入流”,不但單兵作戰厲害,還有濃厚的集體意識,這樣的軍隊最爲可怕。
民風彪悍,位置顯要,它直接威脅著北宋的軍事安全,而且北宋西北邊的軍事實力其實薄弱的不像話,防線過長,一個據點可能不過百余名將士,而且戰鬥力低下,“出入無時,中日嘻遊廛市之間,以鬻伎巧繡花爲業,衣服舉措,不類軍兵,習以成風,縱爲矯情”,兵痞是對宋朝官兵們最好的形容。
北宋統治者對于自己的士兵深感無奈,但是對于吐蕃之人頗爲欣賞,再加上他們“習知山川道路及諸蕃情狀”“解羌人語,耐苦寒”,如果能夠稍稍利用就可爲宋軍所用成爲向導、前鋒和間諜。
吐蕃有著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彪悍的民風習俗,北宋出于安全和利用的角度才最終決定以商業貿易來控制吐蕃地區,而不是膚淺的爲了經濟效益。接下來就是宋朝這種商業貿易帶來的好處。
3.政治同盟
宋朝充分了解了吐蕃的重要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拉攏他們成爲自己的盟友,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茶馬貿易。“竊謂非茶馬無以招集蕃漢人族,蓋蕃部恃茶爲命”,體現了茶馬貿易的可行性。
宋王朝充分利用了四川産茶的重要基地發展茶馬貿易,茶馬貿易的興盛達到了羁縻各少數民族的政治目的,這些茶葉已經成爲了各少數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爲了獲得茶葉,他們不得不臣服于宋朝,對于吐蕃來說“蕃人食嗜乳酪,不得茶則以病,故唐宋以來,行以茶易馬之法,用以制羌,而明制尤密”。而且宋朝之初還十分注重蕃人的利益,宋太祖時期禁止邊人入蕃界偷馬出售,保障了吐蕃人民的基本利益。太宗時期禁止民間私人貿易,導致吐蕃的驽馬賣不出去,損失很大,吐蕃人民不願意了,太宗又只好放開私市,並且還設立諸多部門,便利吐蕃馬匹的買賣。仁宗、英宗年間開設諸多馬場,便利吐蕃進入內地市場進行茶馬貿易,並且保證了吐蕃人的利益,這就促使了吐蕃人民十分願意與宋朝進行茶馬貿易。
宋朝統治者在茶馬貿易中不斷調整和更改貿易的規則和茶馬比價,目的就是爲了讓吐蕃願意融入到漢人的交易圈中,在日積月累的交流中達到一種文化共識。因爲其實吐蕃並不只是只和宋朝進行貿易,它在夾縫中爲了生存下去,他還必須和遼、西夏進行貿易,但是宋朝的政策更加的人性化,也更能讓吐蕃獲利,在這樣的情況下,吐蕃當然更願意靠近北宋,于是政治同盟苗頭初現。
在經過宋朝苦心經營之後,北宋和西北吐蕃的貿易無比興盛,也達到了統治者的預期。吐蕃民族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舒適的環境下,吐蕃只會更加珍惜宋朝提供的茶馬貿易,所以將反抗的苗頭扼殺于搖籃之中。
吐蕃民族爲了感激宋朝的尊重和對自己的優惠,消除了對宋朝的敵視,願意和宋朝一起抵抗西夏。北宋通過茶馬互市,也成功的收攏了吐蕃的民心,因爲雙方的貿易不但促使了上層的接觸並且制定了攻守同盟的政策,也讓下層人民相互交流相互認同。
茶馬貿易巨大的商業利益足以讓內地商人爲之瘋狂,據記載“有漢戶百姓,將帶妻口等熟戶蕃族內居住者”反映了當時在貿易盛行下漢蕃兩族之間的距離是無限縮小的,甚至一度出現了漢人和邊境蕃族通婚屢禁不止的現象,而且逐漸的這就發展成爲了一種潮流,其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民族逐漸融合。
《熙州行》寫到“熙州歡娛軍事息,天王聖明丞相直”,促進了宋、蕃的聯合,吐蕃雖然與遼、西夏在外貌、習性等方面相同,但是,並不靠近西夏和遼,這都得歸功于茶馬貿易促進雙方知根知底、互通有無的進展。
綜上所述,北宋通過邊境貿易,打開了吐蕃民族的心房,首先在上層的互動交流中,讓他們更加依賴宋朝的貿易政策,從而制定了宋、蕃聯合,共禦外敵的政治目標。其次帶來的附贈效果就是,雙方民族之間在貿易中摩擦除了感情和羁絆,民族融合的不可逆大趨勢逐漸形成和強化,這比雙方達成任何協定都要更加穩定,因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大加固了宋朝和吐蕃的盟友關系。
二 打擊敵國
我們不要忘了,茶馬貿易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回到宋朝抵抗遼、金、西夏的軍事行動身上,通過茶馬貿易,宋朝不但能夠收獲吐蕃的真摯同盟友誼,還能夠有效打擊了敵國,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擁有屏障
宋朝和吐蕃建立了同盟關系之後,相當于宋朝在西北面就有了天然的緩沖屏障。吐蕃高層首先就不會同意遼、金、西夏的軍事活動打擾甚至破壞本來穩定的茶馬貿易,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吐蕃每年在此獲利的可不僅僅的茶葉,還有諸多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這些東西幫助吐蕃內部經濟繁榮,對于吐蕃來說宋朝就是衣食父母,自然在面對遼、金、西夏的入侵之時他們會站出來幫助宋朝抵禦一下。
上文我們也說到了吐蕃人民的戰鬥力彪悍,遼、西夏看見宋朝的禁軍上陣一般都是眉開眼笑,因爲戰鬥力實在羸弱,但是吐蕃軍隊一旦上陣,遼、西夏就有苦說不出了,有著差不多軍事實力,就算遼、西夏能夠滅了吐蕃那麽也死傷慘重沒有余力攻打宋朝,所以吐蕃的歸宋,對于遼、金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2.獲取戰馬
北宋丟失了燕雲十六州後,戰馬的來源匮乏成爲北宋軍隊戰鬥力羸弱的根源。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善騎射,北宋想要在戰爭中取勝就必須要獲得足夠的戰馬,建立強大的騎兵部隊,早就有人說過“夫兵家致勝莫如馬,步兵雖多,十不當馬軍一。”充分體現了騎兵部隊的重要性。
遼、金、西夏,占據了優良的牧場,擁有大量的戰馬資源,深知北宋之所以羸弱就是因爲缺乏戰馬,所以他們切斷了北宋從自己這裏獲取優良戰馬的可能性,因此在前期的作戰中運用騎兵對陣北宋的步兵贏得毫無壓力。
北宋被這些國家掐斷戰馬供應後,尤其重視馬政,所以才會格外的給予吐蕃貿易優惠,就是爲了獲取吐蕃的戰馬資源。伴隨著邊境貿易的逐步擴大,吐蕃成爲宋朝靠譜的盟友,北宋的戰馬資源供應在吐蕃這裏就幾乎得到了解決。宋朝擁有了戰馬資源,這對于西夏、遼、金是十足的打擊,首先突破了他們的戰馬封鎖,其次宋朝通過吐蕃的戰馬武裝了大量的騎兵部隊,這在戰場上無往不利,大大提升了北宋軍隊的戰鬥力。西夏、遼、金在面對宋朝的軍隊之時也常感壓迫。
三 獲取糧草
宋朝與西夏、遼、金的主要戰場是在西北的曠野之上,宋初“守內虛外”的政策讓糧草的重要性還沒有那麽凸顯,可以通過沿邊的百姓獲得充足的糧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宋朝駐軍也逐漸深入,仁宗時期歲費一千五百萬,糧草就要花費七百五十萬,龐大的軍費開支即使是宋朝也無法支撐,但是邊境貿易所得到的錢,足夠宋朝軍隊購買足以維持超過十個月的糧食,邊境貿易大大的提高了宋朝軍隊的持久力,這也讓敵國十分的記恨,增加了他們攻打宋朝的難度。
雖然有了足夠的錢購買糧食,但是由于西北防區和內陸的距離問題和道路問題,讓糧草押運難度奇高,再加上敵國騎兵如此發達,一隊輕騎兵偷襲運糧部隊就能讓糧草盡失,斷了宋軍的後路。但是天無絕人之路,北宋和吐蕃的同盟關系再一次發揮了作用,吐蕃居住地糧草豐富,再加上民族混居,漢族人民幫助吐蕃兄弟重新經營當地後,農業生産發達,草料肥沃,據記載“昨據王韻言,本路荒田白草,可與一草相伴伺馬。聞洮河以西累得雨,野草茂盛,民間以錢四十市草三十斤,比之官價錢幾十倍,其令制置糧草,並轉運司速定價,督責官吏收買以助邊食”,于是,宋軍就地收糧,解決了路途遙遠,難走的問題,給宋軍提供了良好的後勤保障。
宋朝邊境貿易,打著經濟的名號幹著軍事的買賣,在數十年間壯大了自己彌補了戰馬不足的問題,增加了軍隊的戰鬥力,對敵國進行了有效的打擊,西北這塊小小的地方真是宋朝的一塊寶貝疙瘩。
總結:
宋朝在邊境貿易的制定上首先就不是以營利爲目的,一開始茶馬貿易是上層的交易,目的是吸引朝貢來維持一種宗藩的關系達到政治同盟的目的,宋朝還幾乎是貼錢的,後來放開了邊境貿易後,下層人民也開始融入貿易體系中,促進了雙方民族的交流,增加了民族認同,也爲宋朝提供了無數的戰馬和糧草,也間接上來說是對敵國的一種打擊。宋朝邊關貿易政策一石二鳥,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