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這樣一個充滿生機的名字,乍聽之下會以爲是江南的哪一個小鎮。但實際上它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北方市鎮,作爲天津的門戶,楊柳青鎮素來就有”楊柳青青映津門”的美譽。
楊柳青鎮是中國北方曆史名鎮,初名”流口”,後複名”柳口”。
金貞祜二年置”柳口鎮”,爲該鎮行政建置之始,元末明初更今名。
作爲一個北方市鎮卻擁有著這麽一個江南化的名稱,不可謂不驚奇。
相傳楊柳青鎮的名稱來源有三種。
其一柳樹說。宋代景德至元豐年間,黃河決口北流,在鎮北形成”三角澱”,境內河道湖泊再次回流東下,得名”流口”。後來宋兵沿河界建立”河泺防線”,遍栽莳柳,此處爲東端,因楊柳密布,又名”柳口”。經滄桑變革,曆史禅延,漸更名爲”楊柳青”。順便一提,這裏雖然叫”楊柳青”,但實際上跟楊樹沒有多大的關系,畢竟這不過是古人喜歡將楊樹跟柳樹合起來說罷了,比如說《水浒傳》中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也是說柳樹中的垂柳,而不是拔了一棵楊樹又拔了一棵柳樹。
第二種來源是名人留說。元代至正三年,文人偈奚斯遊曆至此,見遍地楊柳青青,流水潺潺,景若蘇杭,因賦詩《楊柳青謠》一首。其中有“楊柳青青河水黃,河流兩岸葦籬長”之句,故得名“楊柳青”,其實這種說法歸根到底也還是跟柳樹有關。
楊柳青鎮名稱的第三種說法來源自禦賜欽定說。相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沿運河行至此地,見兩岸楊柳繁茂,婀娜多姿。乾隆皇帝遂問隨行大臣劉墉爲何地。劉墉隨口答道:”楊柳青”。乾隆亦颔首稱曰:”楊柳青”,被陪行的地方官傳揚開去,”楊柳青”的這一鎮名從此爲世人所熟知。
這三種說法無論是哪一種,都與該地繁茂而婀娜多姿的柳樹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這也難怪天津當地會流傳著”楊柳青青映津門”的說法。
其實”楊柳青”最出名的並非它繁茂而婀娜多姿的柳樹,而是有著”南桃北柳”之稱的年畫。
天津的楊柳青鎮與山東濰坊的楊家埠、江蘇蘇州的桃花塢、四川的綿竹並稱爲我國年畫著名的四大産地,其中楊柳青鎮的年畫與南方著名的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楊柳青年畫起于宋代、興于明代、盛于清代乾隆年間。
相傳在元末明初時期,有一個長于雕刻的民間藝人避難來到楊柳青鎮,逢年過節就刻些門神、竈王出賣,鎮上的人爭相模仿。到了明朝永樂年間,爲了遷都北京,大運河重新被啓用。而在大運河沿岸的楊柳青鎮又迎來新一次發展。對于楊柳青的年畫的發展也是一個新的契機,隨著南方精致的紙張、水彩運到了楊柳青,使這裏的繪畫藝術得到發展。
在楊柳青的這些年畫當中,有我們所熟知的《連年有余》、《五子奪蓮》,這兩幅作品也是楊柳青年畫中表現兒童題材的代表作品,畫面當中的娃娃形象生動造型豐滿。除了這種兒童題材的作品之外,楊柳青的年畫當中更多的是以《財神》、《壽星》、《門神》、《孟母擇鄰》、《金玉滿堂》爲題材的作品,這類作品的內容大多來自于民間傳說。
楊柳青年畫産業最鼎盛的時期,整個楊柳青鎮曾出現”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興旺景象,以致于被時人、後人推崇爲中國木版年畫之首。不僅如此楊柳青年畫還深刻地影響了國內近百種年畫的發展,北方地區過年貼年畫的習俗也是在那個時期生成的。
除了柳樹跟年畫之後,楊柳青鎮的剪紙、風筝、磚雕、石刻和民間花會也是舉世聞名的,是我國重要的民間藝術瑰寶。這裏面磚雕是僅次于年畫的存在,其磚雕技藝令人歎爲觀止。在楊柳青鎮當地居民對刻磚藝術十分熱愛,幾乎每家門前的正上方都懸著一塊刻磚,而且每家每戶的刻磚圖案各不相同,似乎這刻磚是門徽一樣。
正是因爲年畫、磚雕、剪紙、風筝、石刻和民間花會的存在,才爲楊柳青鎮贏得了”民間藝術之鄉”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