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升庵得罪了嘉靖皇帝,被發配雲南充軍。他穿著赭(zhě赭衣:古代罪人穿的赤褐色的衣服,借指罪人)色的囚衣,戴上沉重的枷鎖,曆時半年,抱病走了一萬多裏路,到達永昌衛(沽酒客注:雲南保山舊稱永昌,都司衛所制度是明朝重要的軍事管理體系)的戍所後,病勢沉重,臥床不起。
戍所的營官同情楊升庵的遭遇,請來醫生爲他診治,並讓他在環境清幽的雲峰山養病。病好之後,營官見他是個文弱書生,沒有叫去幹舞槍使棒的苦差事,只是任隨他在戍所內做點寫寫算算的輕巧活。
在永昌,楊升庵雖然是朝廷罪犯,行動還是很自由的。他喜愛雲南壯麗的山川,所到之處,吟詩作賦,題聯書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墨迹,文人學士、地方官紳向他求字的更不計其數。可是,楊升庵有個怪脾氣,他從不和貪官豪紳打交道,而喜歡與窮苦百姓做朋友。
在戍所的路邊上,有一間破舊的茅草房,住著一對窮夫婦。男人姓王,名字早被人遺忘了,他專爲過往行人和戍卒修補鞋靴、鞍甲等物件,人們都叫他王皮匠。
王皮匠心腸很好,他常看見一位彬彬有禮,身體虛弱的戍卒從這裏過上過下,這人的鞋底已經踏穿,鞋幫已露出了腳趾和腳跟,怪可憐的,便主動爲他修補,分文不收。後來,王皮匠知道他就是落難的楊狀元楊升庵,便更加同情。
王皮匠的妻子也常爲這位楊狀元縫補漿洗,請醫熬藥。從此,楊狀元和這對勤勞、憨厚的皮匠夫婦結成了親密朋友。
一晃就是二十多年,楊升庵要離開永昌回四川了,皮匠夫婦買來酒肉爲升庵餞行。楊升庵說:“我打擾你們許多年,沒有什麽報答的,心裏很過意不去,那就給你們留點字作紀念吧。”王皮匠回答說:“我們都是黑眼窩(意思文盲不認字),家裏找不到寫字的紙,我有一張牛皮,就把字寫在上面吧。”
這張牛皮,乃是王皮匠的一半家産。他平日只用了些邊邊角角,剛好剩下四四方方一塊,挂在破壁間遮風擋雨。楊升庵想,寫什麽呢?寫詩寫文他們都看不懂。于是,楊升庵揮筆寫了“王皮也”三個大字。意思說,這是王某的牛皮,有了這個標記,可以防止被人偷走。
再說對楊升庵百般不滿的嘉靖皇帝,自從把楊升庵充軍後,拔掉了眼中釘、肉中刺,朝廷裏就只有阿谀逢迎的佞臣,沒有直谏敢言的清官了。因此,嘉靖皇帝更加驕奢淫逸,爲所欲爲,搞得來國庫空虛,民不聊生。
後來,他又在京郊大興土木,修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禦花園。園內鑿池全山,建亭造橋。波光雲影,氣象萬千。一日早朝,管理營造的工部主事上殿啓奏說:“禦花園如期竣工,請萬歲爺賜名。”嘉靖皇帝只知道吃喝玩樂,哪想得出個好名字,便降旨翰林院,爲禦花園取名書匾。
翰林學士們絞盡腦汁,引經據典,取了十幾個不同的名字,用真、草、篆、隸各種書體寫好,呈給皇上“禦覽”。嘉靖皇帝看一個擺擺頭,看二個噘噘嘴,最後,一個也選不上。
這時,他心中十分郁悶,心中想:難道我大明朝就找不出一個有文オ、善書法的人麽?猛然間,他想起了在宮中給他講過書的狀元楊升庵,此人才華出衆,書法超群,可恨他與朕作對,早被充軍雲南。如今朕要他題匾,他還敢怠慢麽?當天,嘉靖皇帝即命一欽差官,帶著诏書,星夜兼程,直奔雲南。
欽差來到永昌衛,早有地方官員出城迎候。欽差宣讀诏書後,戍所的營官急忙禀告:“戍卒楊升庵七十歲時潛逃四川,巡撫派人抓回後,不久即病死,遺體現運回四川了。”
飲差聽罷,勃然大怒:“哼!你叫我怎麽向萬歲爺交差?楊升庵死了,還是非要他的字不可!”小小營官怎敢冒犯欽差大人,只得趕回戍所同幕僚們商量。然後把永昌各處楊升庵所題匾對、碑刻的拓片和文人學土收藏的墨迹集中起來給欽差挑選。
欽差挑來挑去,一件也不合適,遂大發雷霆,限期營官三天之內找到滿意的字,否則奏明皇上,革職査辦。營官一籌莫展,又找幕僚們商量。有位老年幕僚說:“我從前經常看見楊升庵在王皮匠家中進進出出,說不定他保存有不少楊升庵的字。”第二天,營官帶領兵丁,陪同欽差去王皮匠家搜查。
王皮匠的家仍然一貧如洗,兵丁們東翻西翻,連一片紙都沒有找到。欽差焦急地抓住王皮匠問:“你把楊升庵的字藏在哪兒了?”這時,被搞得暈頭轉向的王皮匠才弄清官兵搜查的原因,只得把牛皮搬出來。
欽差感到很奇怪,厲聲罵道:“你昏了,拿牛皮來幹啥?”當他見到牛皮上有“王皮也”三個字,又聽王皮匠說出經過後,才收斂怒容,露出一副笑臉來。這張牛皮,因爲有楊狀元寫的字,王皮匠一直舍不得用,擱了幾年,已經生了蟲。欽差仔細端詳,這三個字各有一尺見方,拿來做匾剛剛合適,但可惜與禦花園的取名無關。
正歎息間,他偶然發現“王”字的右下方有一個蟲眼,恰好成了一個“玉”字,“皮”字的左邊有三個蟲眼,又恰好成了一個“波”字。欽差肚兒裏還是有些墨水,他想,如果“也”字的左邊再有三個蟲眼。不就成了“玉波池”了麽?太美的名稱了!皇上見到一定滿意。于是,飲差帶著牛皮,飛馬離開永昌。
欽差回到京城,又找翰林學土們商議,慣于咬文嚼字的學士也認爲再沒有比“玉波池”更好的名稱了。他們公推一位寫一手好字的學士,將牛皮上的字勾勒到紙上,再仿照楊升庵的筆法添上了七個點,使“王皮也”變成了“玉波池”。
第二天一早,欽差上殿呈送楊升庵親筆題的“玉波池”三字,嘉靖皇帝見名稱高雅,書法秀美,龍顔大悅,便要诏楊升庵進京,官複原職。
欽差一聽,嚇得直打哆嗦,這欺君之罪,誰個擔代得起?欽差急忙奏道:“楊升庵年逾古稀,疾病纏身,行動困難,還是讓他在永昌養老爲好。”皇帝覺得這也是道理,遂行文永昌衛,賞賜楊升庵府宅一所,綢緞百匹,紋銀千兩。
營官接到公文,心想,楊升庵已經死了,多虧王皮匠還保存著他的墨迹,否則我的官兒也保不住。這些賞賜,應該由王皮匠受用。不久王皮匠夫婦搬進了新居,過著幸福的晚年生活。
這段文人墨客的佳話也被後世流傳,楊升庵一生顛沛流離,但是才華實在難以被掩蓋,誰有能想到他死後這三個字還讓他的窮朋友享了福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