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疫情在美國大爆發後,美國“第二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又打響了。
因爲被暴力執法的黑人被白人警察跪壓致死的事件,如多米諾骨牌一般,美國的黑人群體所遭受的種族歧視在這一次得到了大爆發。
從新聞中可以看到:街頭燃起的熊熊烈火中,夾雜著哭聲、叫喊聲、哀嚎聲、警笛聲扭曲地蔓延開來,暴力抗議愈演愈烈,抗議者洗劫全城……
由此引發的抗議活動從事發地明尼阿波利斯蔓延到全美超過75個城市,城市進入到前所未有的混亂之中。
抗議者走上街頭,抗議遊行變成了暴力示威:
超市慘遭洗劫,警車被點燃,示威遊行的隊伍中混雜著惡意破壞者。宵禁令並未使事態平息,而是愈演愈烈。
在波特蘭市區,當地的司法中心外牆被惡意塗鴉,甚至慘遭縱火。示威者打砸了第一資本銀行,與此同時,LV店鋪也慘遭搶劫。
畫面是顫抖的,危險只有一步之遙。即便如此,劉骁骞仍極力保持鎮定,只爲呈現出最真實的狀態。
說危及生命並非誇大其詞,在劉骁骞的微博上,能看到第一次解封後的明尼阿波利斯,就像是被無人機炸過的中東城市。
劉骁骞在報道中這樣說道:
“可卡因的制作比我想象中的要複雜得多,當天的成果是一桶棕色的液體,他們說這是可卡因的原漿。我很難將它和可卡因聯系在一起,然而要拍攝下一個生産環節,我們需要被轉移至另一個地點。”
下一站永遠是危機四伏,但爲了最真實的聲音,劉骁骞能做的只有深入到下一個村莊。
只有這樣,才能將話語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裏。而正是因爲有這樣的媒體人,我們能在世界的輿論場上聽到越來越多的中國聲音。
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翠西“約架”劉欣的名場面。在這場辯論中。
面對美國主播的咄咄逼人,觀衆們看到了中國記者劉欣的不卑不亢,她用十足的底氣應對每一個問題。
面對翠西的陣腳大亂和情緒化發問,劉欣擺事實,講道理,以平靜客觀的態度回答每一個問題。
節目的最後,劉欣更是大方邀請翠西:“很感謝,希望你來中國,我會帶你轉轉!”
在事後的采訪中,白岩松問劉欣:“在這場辯論中,你爲什麽全程都沒有提問?”劉欣給到的回答是:
“中美最大的逆差不是貿易逆差,而是知識差。”
如此精彩的見解,彰顯著中國記者在國際場上的底氣和視野。
這次來自美國主流媒體的公開挑釁,被劉欣解讀爲“一次對話,一次談心”。在她的事業版圖上,這不過是一個新的起點。
“未來怎樣更好地開展國際話語權鬥爭,以贏得與中國大國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任重道遠。”
實際上,爲了這個目標,劉欣已經努力了20多年。
1997年,劉欣進入央視國際頻道,經過多個崗位的磨煉,從編譯、記者,再到主播。
直到2011年,她又轉型前往日內瓦成爲一名駐外記者,在多個重大的國際性場合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說起藥俠陸勇,相信大家都熟悉了,他就是《我不是藥神》中的原型。
陸勇,身患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因爲抗癌藥物格列衛高達2萬多元,讓他本來殷實的家庭負重不堪。
他曾在《面對面》節目中做出這樣一個比喻,感覺吞進去的是錢,一顆藥200塊,一天就吞了800塊錢下去,兩年花了足足將近60萬。
圖:@央視軍事
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中,讓我印象深刻的《相遇》這個單元,是張譯用“半張臉”扮演的無名英雄。
他飾演的是一位從事原子彈研發工作的科研工作者,在因病入院的那段時間,他內心依然挂念著今天原子彈研發成功了嗎?
但他只能去問護士,今天街上發生了什麽事嗎?
由于工作內容保密度極高,他無奈切斷了與戀人的聯系。哪怕在公交上相遇,都要裝作不認識。
在國家“大愛”和戀人“小愛”之間,他選擇了前者,這也意味著,他們的人生從此以後只有相遇,沒有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