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局勢近來又現新變數。
美國政府對朝鮮和韓國“斷聯”表示失望後,朝鮮外務省分管美國事務的官員權正根6月11日表示,反對美國企圖大言不慚地幹涉北南關系問題,並警告美國管好自己的事情。
眼下正值朝美領導人新加坡峰會兩周年之際。分析認爲,在半島無核化談判陷入僵局的背景下,朝方接下來可能會在一定限度內向美方釋放強硬信號。
含蓄的威脅
權正根11日答朝中社記者提問,反對美國對朝韓“民族內部問題”說三道四,指手畫腳。
他說,美國國務院近日稱支持北南關系進展,但對朝鮮近期舉措表示失望,要求朝鮮恢複外交合作,正同盟友韓國密切協調等。“他的妄言,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談及美方所謂“失望”,權正根說朝方對兩年來美韓接二連三地背叛和挑釁感到失望和憤怒才是。“美國似乎仍未看清朝鮮人民激昂的憤怒。”
權正根還說,美國總是采取雙重姿態——要是北南關系有進展,就倍感妒忌,執意想要阻止;要是北南關系惡化,就裝出擔憂的樣子。“我們對此已經看膩了。”
連日來,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在美國多地蔓延。朝方也注意到,目前美國政局複雜。“可他不管自家事,多余地幹涉人家的事,胡亂地吐出妄言,這將會招致難以承受的後果。”
權正根表示,美國只有自掃門前雪才符合自身利益,也有利于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如果美國不願遭受可怕的事情,就最好閉上嘴巴,先要管好自家慘況。”
韓聯社分析稱,權正根通過與朝中社記者訪談形式發表上述內容,且避免使用敵對性措辭,朝鮮此舉意在把控好對美國的譴責力度。也有觀點認爲,權正根的表態預示著朝鮮將會采取強硬舉措。
法新社指出,朝方發出“含蓄的威脅”之際,正值朝美領導人新加坡峰會兩周年。2018年6月11日,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新加坡舉行兩國在任領導人史上首次會晤,就朝鮮半島無核化以及緩解雙方緊張關系展開對話,但此後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華盛頓沒有接電話”
近期事端緣起于朝鮮本周宣布與韓國“斷聯”。朝中社9日發表公報說,爲抗議韓國縱容“脫北者”從韓國向朝鮮方向散發反朝傳單,朝方將從當天中午起切斷朝韓之間一切通訊聯絡線。
面對朝方這一決定,韓國統一部9日表示,韓朝間通訊聯絡線是爲南北雙方進行溝通設立的基本手段,應遵循韓朝間的協議,維系這些聯絡渠道。
美國國務院同一天表示,美方始終支持朝韓關系進展,對朝鮮“斷聯”舉動感到失望,敦促朝方回到外交合作軌道,美韓就與朝鮮接觸問題保持密切協調。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之所以用“失望”這一罕見措辭敦促朝鮮改變態度,或是因爲在新加坡峰會後的兩年裏,朝鮮無核化問題一直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分析指出,朝鮮此次“敲打”韓國或是出于表達不滿,打破當前半島無核化談判僵局的考量。
“短期目標是讓韓國停止縱容‘脫北者’散發反朝傳單,長期目標是促使美國放松制裁,”韓國國家戰略研究所外交與安全中心主任申範澈(Shin Beom-chul)說。
韓國防務與安全論壇高級分析人士申鍾宇(Shin Jong-woo)持類似觀點,認爲朝鮮正向首爾施壓,以說服華盛頓提供援助、解除制裁。但此舉也大幅壓縮了兩國對話空間,給本已陷入僵局的半島局勢增添了新變數。
還有觀點認爲,一向宣稱與朝鮮領導人關系不錯的特朗普這次沒有發聲,這種沉默激怒了平壤。
“華盛頓沒有接電話,特朗普也沒有表現出重新考慮對朝嚴厲制裁的迹象,”朝韓問題專家、澳大利亞格裏菲斯大學教授安德魯·奧尼爾(Andrew O’neil)說,“所以金正恩可能會把施壓韓國視爲在大選年吸引華盛頓注意力的唯一途徑。”
“謹慎升級”
“我們希望這將成爲從戰爭走向和平的曆史裏程碑。”2018年6月11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如此評價朝美領導人新加坡峰會。
然而,曆史性的《新加坡宣言》已過兩年,朝美無核化談判尚未邁出實質性步伐。眼下,朝鮮更將以“朝美關系斡旋者”自居的韓國視爲“敵人”,對美國的態度也逐漸尖銳。
分析認爲,開始“敲打”韓國的朝鮮遲早也會轉向美國。接下來,朝方可能通過進行戰略武器試射等方式向美方釋放強硬信號,但會注意限度。而受國內政局影響,特朗普政府恐怕沒有太多精力處理重大外交議題。
“我們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看到一些謹慎升級的挑釁行爲,”奧尼爾說。
韓國統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漢範(音,Cho Han-bum)也認爲,“接下來會出現導彈發射之類的活動,但不會像洲際彈道導彈試驗那樣嚴重”。
事態變化也引發擔憂——不僅是朝韓關系,朝美關系也可能有所退步。在新冠疫情未平、美國總統選舉將至的敏感時期,如何有效管控半島局勢,考驗有關各方的政治智慧。
首爾峨山政策研究所研究員詹姆斯·金(James Kim)說,尚不清楚朝鮮會采取什麽行動,給五個月後的美國大選帶來什麽影響。
“在2020年剩下的時間裏,朝鮮會如何與美國打交道,將取決于朝鮮能從一段時間的平靜或重新出現的對抗中獲益多少。”布魯金斯學會東亞政策研究中心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格雷滕斯(Sheena Chesnut Greitens)說,當然,意外事件可能打破推理。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群 文字編輯:楊立群 題圖來源:視頻截圖 圖片編輯:邵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