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掉金國之後的蒙古早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原始的草原部族了,他們已經建立起了一個統一的橫跨北疆草原和中原地區的強大帝國!而這個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對于富庶的江南半壁早已經垂涎欲滴。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蒙古帝國大汗窩闊台開始對南宋進行全面戰爭。當蒙古國這個恐怖的戰爭機器開動之後,整個神州大地便陷入到了無盡的戰火之中,荊州、襄陽、關中、巴蜀早已經是遍地硝煙,蒙古帝國仿佛巨獸般吞噬著整個華夏文明。
一、窩闊台的目光盯上了兩淮
蒙古大汗窩闊台端坐在龍椅之上,他鷹鸠般的目光掃視著身前的華夏版圖一路向南逡巡,最終他冰冷的眼神死死的鎖定在了兩淮地區……
南宋小朝廷之所以能夠偏安一隅,終究不過是因爲有長江天塹阻擋著蒙古鐵騎馬踏江南半壁。那麽如果說長江是江南的屏障,兩淮就是長江的屏障,古語有雲:守江必守淮!要渡過長江,必須攻占兩淮!
一個統一華夏的宏偉戰略構想在窩闊台腦海中漸漸形成了:
一是攻取兩淮地區。只要攻占兩淮,則長江就一覽無余的暴露在了蒙古大軍面前,南宋小朝廷在江北就再無任何戰略縱深可言。到時候蒙古大軍飲馬長江,對南宋將會形成巨大的威懾力。
二是奪取襄陽。攻取荊襄之地將使南宋朝廷全面處于戰略劣勢,皆是蒙古大軍居于長江上遊俯瞰整個江南,而長江流域漫長的河岸線將使得南宋朝廷左支右绌難以兼顧,到時候其整個邊境防線將會變得千瘡百孔。
三是奪取江南。完成了前兩步之後,蒙古國就可以效仿西晉滅孫吳的套路。分兵兩路,一路自長江上遊順江而下攻略東南,一路人馬跨過長江直逼臨安!到時候,整個華夏又將再一次回歸大一統!
一想到這個偉業極有可能由自己來完成,窩闊台汗便覺得渾身炙熱激動不已,于是他大手一揮:出兵兩淮!
二、淮西一瀉千裏,安豐危在旦夕
端平四年,窩闊台命口溫不花彙合漢族將領張柔揮軍10萬精銳分兵四路南下兩淮。南宋的軍隊在蒙古鐵騎面前實在是脆弱到了極點,口溫不花大軍所過之處宋軍潰不成軍,光州丟了,富洲丟了,和州丟了……幾乎就是在頃刻間,所有人都驚訝的發現,蒙古鐵騎已經深入到了淮西腹地。
而這個時候,四路蒙古大軍形成一種鉗形攻勢,而他們會合的地方正是南宋在淮西地區的重要軍鎮——安豐。
安豐位于淮河流域中遊南岸,是兩淮重鎮壽春的門戶,若是安豐失守則壽春定然不保,兩淮局勢也將糜爛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此番駐守安豐的宋軍將領是杜杲,或許在此刻他還算不上南宋朝廷有分量的名臣,但是在安豐之戰後,他的名字將與另一位南宋名臣孟珙聯系在一起,並稱爲宋理宗一朝的“帝國雙壁”!
三、戰爭奇觀——安豐城下的高科技攻防戰
幾路蒙古大軍挾雷霆之勢向著安豐殺來,而此時安豐城中不過數千人馬,不過杜杲並不慌張,他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准備,要爲蒙古侵略者准備一場終身難忘的“高科技”戰爭盛宴。
一是木閘鎖城,甕中捉鼈。知道蒙古大軍要來,杜杲提前將安豐城內的老百姓疏散,只留下守城部隊埋伏在城池的周邊。當蒙古軍隊到達後發現是一座空城,于是便安排一部先遣人馬到城中查探虛實。
正在這時,安豐城門口處突然墜落下一種特制的木閘,瞬間將各個城門盡數封閉。在這同時,埋伏在城內的宋軍一齊殺出,將蒙古人的先遣隊盡數殲滅!
二是特制串樓,移動的火力點。爲了最大限度殺傷的殺傷攻城的蒙古士卒,杜杲命令匠人制作了一種“串樓”,簡單說就是一種多層次火力碉堡。一共三層,最上面安裝火炮,中間有弓弩手射箭,下面有防止沖撞的鹿角。然而最爲關鍵的是,這種串樓底座上安裝著滾軸,也就是說它是可以移動的。
杜杲將這些串樓部署在護城河的邊上,每當有蒙古人靠近便立即實施遠程打擊。由于這些串樓是可以自由移動的,所以他們可以根據敵人的來勢而靈活機動的自由調整位置和打擊方向;而且杜杲還遭了很多備用的串樓,每當有一座串樓在蒙古人的火力下被擊毀,杜杲就會立刻命令士卒推著新串樓上來彌補前一座串樓留下的防禦空隙。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想象在當時的安豐城外,宋軍將士們推動著一座座串樓在護城河畔往來奔馳的盛況!
三是袖珍箭和平底船,安豐城外威力顯。當時安豐城外有一條寬大的護城河有效的阻擋了蒙古軍的進攻。蒙古軍在圍攻安豐的過程中用巨石和沙土逐漸的在護城河上填埋出了二十七道壩橋。
在攻城的時候,蒙古人讓己方的勇士身披幾十層牛皮制成的重甲,通過壩橋向安豐發起進攻。這些蒙古人身上的重甲防禦力極強,宋軍的箭矢根本射不透。杜杲發現這些重甲防不住蒙古人的眼睛,于是發明了一種“袖珍箭”,只有尋常箭矢四分之一大小,然後命宋軍中的神射手用袖珍箭狙擊蒙古重甲勇士的眼睛。
另外,杜杲還發明了一種微型平底船,可以由數人搭乘在護城河上靈活遊弋。當蒙古人攻城之時,杜杲命令士卒劃著平底船迂回到敵人身後突然殺出,順利的奪取了二十七座壩橋的控制權。
在堅守安豐城的近三個月時間裏,杜杲著實鼓搗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亂、目不暇接的新式武器,其中還包括:三弓弩炮、鵝梨炮……等等,這裏不再具體敘說,這些武器往往能夠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給予敵人極大的殺傷,使得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在安豐城下弄得灰頭土臉、銳氣喪盡。
四、一次意外,最終決定戰爭勝負
蒙古大軍圍攻安豐卻久攻不下,這使得淮西各路宋軍得到了喘息的機會,並迅速從各個方向開始快速馳援安豐。而在這個時候,一次決定戰爭勝負的意外發生了!
蒙古人准備利用柴草、火油等物對宋軍實施火攻,想要一舉燒毀護城河岸邊的多個串樓。不過,可能蒙古人沒有看過《三國演義》,他們在縱火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風向,大火一起反而向著蒙古軍陣營竄了過來,一時之間蒙古軍隊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這個時候,杜杲當機立斷,率領部隊自城中殺出;而外圍的宋軍增援部隊也在此刻向蒙古人發起了進攻。兩面夾擊之下,蒙古軍隊打敗而逃,宋軍趁勢掩殺斬首一萬七千余枚。自此,耗時三個月的安豐保衛戰終于落下了帷幕,杜杲也因爲這一次驚豔的表現而被譽爲南宋理宗一朝城池防禦第一人!在即將到來的廬州保衛戰中,他還將更加大放異彩!
對于此戰宋軍能夠獲勝有如下幾個主要因素:
一是戰略層面揚長避短,牽制敵人主力于堅城之下。正是因爲杜杲固守安豐三個月,使得淮西各路宋軍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機會,而氣勢洶洶的蒙古鐵騎卻在安豐城下銳氣喪盡,故而宋軍能夠在積蓄力量之後反過來最終擊敗強大的敵人。
二是戰術層面遍地開花,玩科學技術蒙古帝國比南宋差出好幾條街。此次守城戰著實打得別開生面、有聲有色,一套套新式武器讓人歎爲觀止,不僅華麗而且實用。使得蒙古人完全陷入到了一種他們沒有經曆過的戰爭狀態中,被杜杲牽著鼻子帶節奏。
三是將領層面杜杲不僅會玩技術還會抓機會。不要把杜杲單純看作一個技術人才,其前期疏散百姓的相關布置,中期堅守安豐的指揮若定,後期關鍵時刻抓住機會裏應外合一舉擊敗蒙古人,每一處都展現出了一代名將風采!